生物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注: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功能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按载体分为传统课程资源和现代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实物资源、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每每不会忘记课程资源的一席之地。这不仅是由它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也是就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新课程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命科学素养,不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就难以实现。下面谈谈我从横向组合、纵向挖掘两个方面对生物课程标准下开发和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与看法。
一、横向组合——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存在即资源”,然而生物学课程资源却相对而言匮乏,如何充分利用现在资源并可持续地开发潜在资源就成为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注: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教师要带着责任感去研究资源,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整合起来。
1.充分重视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试验基地和辅助教学媒体。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应该为学习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空。除了仪器如显微镜、解剖镜和药品材料外,实验室的地理环境、建筑形式等都是必备资源要求。生物学实验室不要紧挨污染严重的工厂,试验基地也不要土地贫瘠、地势不利,要创造生机盎然的场面;生物学教师要善于自制和积累生物挂图、模型、实物标本等教具,以丰富校内可利用的硬件教学设备。现在出现一种误解:有些教师和教育部门为了迎合新课标提倡的“创新”,认为校内的许多设备教具都是过时的,一谈资源就是信息技术等现代资源,这是不妥的。另外,也应该注意校外硬件资源的开发。
2.灵活利用环境资源
(1)学校内部环境资源。学校里的生物园、学校整体环境都是生物学教学的良好资源,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筛选和协调作用。例如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校园内有哪些对环境要求不同的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它们是否改变了校园环境,有什么意义?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课让学生搜集资料发现什么实验材料合适,为什么?这其实是让学生从自主探究和实践中学习;带领学生对校园内生物进行统计,能增加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渗透生物多样性观念,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带领学生“不务正业”地走在校园美丽的小道上,看看两边绿绿的叶、艳艳的花,唱唱青春的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对生活、对学习环境的热爱,这对其一生的发展都不无裨益。
(2)走出学校感受环境。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其他青少年活动场所和社区机构等也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组织学生了解、参观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等,充分利用保护区的优点。如相对完整的生物链,纯正的生物遗传特性,对保护区内有代表性的生物的生活及繁殖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分析自然生态平衡和人为干涉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备科学的生态观念和具体的生态策略,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水平,以及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是全方面的,大的从家庭氛围,宽松或严厉、民主或专制、和睦或分裂、关爱或冷漠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意志力、情趣等,从而影响他与别人的合作能力、他的兴趣、进取心等;此外,家里订阅的生物学类报刊、饲养的动植物、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与帮助以及家庭成员经常观看的生物类电视节目类型等都是课程资料的一部分。
3.广泛挖掘媒体资源
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大众媒体,因此不能忽视这部分资源。首先,应该有意识的扩充学校和社区的生物学图书藏书量,并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其次可以调动学生自己收集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网上信息中关于生态与环保、生物多样性、疾病与健康等专题的报道,并让学生自己出生物板报,“耳濡目染”大大扩展知识面。例如对于上海机场附近人造湿地的报道,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需要人造湿地?制定决策时忽视生态问题,现在巨资补救劳民伤财。媒体以时效性和趣味性特征吸引学生,有其特有的引导功效。
4.参与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已得到同行所有人的认同,它表现力强;交互性好,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解决微观生物学难教难学的问题;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资源和校园网资源,它时效性强、互动性好、链接丰富,符合个性化的教和学,为学生兴趣的发展和自主学习创造了很好的平台。生物学资源库和积件使一线教师参与教学软件的开发,改善教学软件开发与利用割裂的局面(注:李雪梅.Internet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03),使课件制作如虎添冀,教学材料如生物学图片、资料、课件等日臻完善、选择灵活,提高生物学资源的开放性和使用效度,节省教师制作课件的精力用于生物学教学其他方面的研究。
5.巧妙激活人力资源
(1)全面调动教师能力。一般教师的素质分为两大块,即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其实应该再加一部分:他的“人”字的潜在影响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教学基础,直接决定他怎样组织一堂逻辑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然而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很大程度影响了他把自己已有知识输出给学生的方式和效果。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对学生心理把握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育热爱程度、生命情感都决定他输出的是怎样一堂课;至于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与态度,以及他的性格,又决定了学生对他的亲和度和信任度,这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学科的积极性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很直接的影响。
(2)注意唤醒学生经验。一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说过,“从来不要把孩子当作是一张白纸”。出生在医学世家的孩子对健康保健了解的可能更多;而生过疾病的学生可能对病毒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病痛的感受体验更深;家里饲养过家禽牲畜或种植过花卉的学生会了解鸟类生活习性、反刍动物食性特征或花卉的特征;学生前阶段的生物学知识的检测水平等,都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相关,教师要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或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力求做到让学生最有效的建构知识新体系。否则不但可能浪费很多时间解释学生已经明白或根本没有基础搞清楚的事情,而且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社区人力资源。社区环保局、生物学科研究机构、博物馆、动植物园、良种站等的专业人员都是很好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参观、讲解、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发利用。例如与社区环保局联系,为学生开展环保讲座或有意识、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环保项目,扩大环保宣传,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邀请科研机构或良种站的工作人员给学生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走近生命科学的前沿,了解生命科学与生产实践的接轨点在哪里,增强他们的生命科学神圣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
二、纵向挖掘——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利用
1.根据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整合利用(注:许作英,王玉瑶.生物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不同的资源载体。例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首先生物实物与模型,因为它“真实具体”,其后可以用生物挂图和投影的清晰、便于人为控制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动态过程和局限于一定时空的过程则可选用生物多媒体课件、动画、录像带等。总之,要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确定选用的资源载体,不能为了“绚烂多彩”或丰富而主观地乱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组合必须为课程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另外,课程资源的服务对象最终是学生,学校和社区资源占有机构都要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一个开放的资源体系。
2.正确看待图书资源
生命科学发展快与教材周期性相矛盾,因此现代生物学教育决不能照“本”宣“科”。现在有关我国图书馆人均藏书(不足0.1册)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呼声越来越大,然而,即便如此,这0.1册的图书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呢?实际上可以运用方便的网络通讯唤醒沉睡的图书资源,用交流读书心得来刺激阅读。如设置野生动物的奥妙、果树栽培、基因工程等专栏。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也学到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阅读能力,有效获取信息、正确筛选信息、创造性利用信息的信息处理能力。
3.重视实验设计,开展拓展性实验
生物学实验室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除了教材实验外,适量开展教师自己设计的实验。如针对“血液”章节让学生设计实验正确分辨出鸡血、蟾蜍血和家兔血。结果学生通过上网或阅读书籍提出许多方案。比如:利用各种红细胞的等渗溶液浓度不同来区分;鸟类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是一个区分点。这就是利用便利的取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等渗原理),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表达等能力。
另外,师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和科学性原则改进或引用新的实验材料。如用吊兰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同步性低,可代替洋葱表皮做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尝试用各种花瓣代替黑藻做胞质环流的实验,可使取材更方便,实验时间不受限制。
4.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在已经研发出很多专门用于教学的软件,如Powerpoint可以制作简单的演示型课件,也可结合Authorware、Photoshop、Flash等制作更加生动形象的课件。教师制作生物学课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原则,不能为了“形象”过头。②运用的目的也要科学,不能为用而用,有的不用多媒体课件能很清晰自然的完成各个教学目标,用了反倒显得“小题大做”“愈加复杂”了。③准备足够的素材。包括通过拍照、录像、扫描、光盘或网上搜集到的各种动植物或生命反应过程的音像材料。④课件制作完成后,要评价它的质量,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导航性、交互性。另外,教师利用生物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突显特点制作的生物学课件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在教学课堂中科学地转换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5.演示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领域的应用
对有些实验我们关注的只有过程或结论的启发作用,这时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此实验,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更好地达到顶期效果。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被调动,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新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仿真功能更强大,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此技术可以虚拟演练某些实验,如动物的解剖实验,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又克服了仪器、材料、设备、资金等问题;既学习了生物学知识,还丰富于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比现实条件下效果更好,因为许多过程性的、可见度差的实验现象可被更好地观察。
6.建立“校园生物学教学网站”
生物学教学网站建得好将使校园文化带有更多的生命气息。生物学教学网站可分为许多板块,整体上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另外,在生物学教学网站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很不错的主意;还可在网站上设诸如家乡河流保护、湿地野鸟、生理健康等主题,普及生物学科的环境道德培养及帮助学生更快乐的成长。
7.教师培训工作要落到实处
生物学教师既是最重要的课程人力资源,也是其它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组织、协调和利用者,已有资源能否被利用、利用程度和效果都直接取决于生物学教师。所以必须保证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正确新颖。处在转型期的生物学教师需要适应很多大的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及情景创设者等转换;单一的教学环境要向网络化、开放型转换;大统一性教育向因材施教型转换;对学生由“教书”向“素质培养”转换;教师在能力上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原有的生物学知识结构需要改进才能适应新课程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培训既包括领导阶层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包括一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生物学知识的培训。学校领导是课改中转变观念的关键,一般教师又具有群众基础性作用,要从上到下形成教师培训风气,让教师感到培训的必要性,主动接受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