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新变化论文,国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除了有效地动员国内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增加农业投资外,充分利用国外各种资源,大力引入外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农产品出口,也是各国农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农业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和程度也不一样,利用外资的政策也各有差异,因而农业外资利用的数量和效果差别也比较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农业中的外资利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一、农业利用外资范围越来越广泛。

传统农业是以自给自足和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要特征,资金的需求不仅量小而且单一。由于传统农业不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再加上传统农业本身低下的资本收益率,因而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所以发展中国家都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其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所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多。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农技、植保、水利、信用、科研、教育等多个部门和环节已经与农业密切相联,难以截然分开。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利用外资必须扩大其范围,拓宽其领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年度报告统计,目前国际间的农业援助已经拓展到了渔业、林业、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其他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其中渔业援助是90年代增长最快的部门。世界银行早期农业贷款的重点只是农业灌溉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到9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的农业贷款已经扩展到了农业部门、林业、畜牧业、渔业、灌溉与排涝、多年生作物、农产品加工、研究和推广、农业信贷和地区发展等10个子项。

二、外资进入领域越来越宽。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多边谈判机制的作用和压力下,为了尽快提升自我竞争和发展能力,各国和地区竞相拓宽外资进入领域。与此同时,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各国和地区也纷纷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大部分领域对外开放,允许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行业。

三、农业利用外资渠道趋向多元化。

以官方融资为主,并努力实现外资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是多数国家外资利用的基本战略。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不确定性要素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许多私人机构和企业投资热情不高。因此,靠政府及其代理机构融通外资就成为了农业利用外资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整个官方融资来源中,以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等为代表的国际多边组织,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官方农业融资的主渠道。虽然,近几年这些国际组织提供的农业贷款,无论是总量,还是占贷款总额中的比例,都有下降趋势,但其主体地位短期之内尚无法替代。

近几年来,通过双边协议来筹集各类农业外资也成为了一些国家农业利用外资的一条主要渠道。究其原因,一是双边合作的机会不断增加。比如,日本的国际农业双边合作就包括技术合作和资金合作两大类,资金合作包括无偿援助和政府对外开发援助贷款两种形式。无偿援助又分为一般性无偿援助、肯尼迪回合食品援助和以增加粮食生产为目的的援助;政府对外开发援助贷款包括日元贷款、国际协力团贷款等,可以提供这些援助和贷款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有一二十家。

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等也都有类似的组织和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之进行有关农业的双边合作机会也比较大。巴西在开发其东北部和稀疏林地带农业、发展灌溉工程时,利用与以色列和日本达成的双边合作协议,从这两个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经济起飞较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几年也在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对外投资,这就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找到了引资的又一渠道。

比如泰国的正大集团、韩国的大陆综合开发公司、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等企业,这几年就大量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荒地开垦、草地和经济林建设与经营等农业项目,为项目国和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大量外资。因此,既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也利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是目前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一个显著特征。

四、农业外资利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援助和贷款是农业利用外资的传统形式。援助大多是无偿的,因而受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欢迎。但援助的数量和金额毕竟有限,而且附加条件多,有时难以为受援国和地区所接受。国际贷款虽然能极大缓解承贷国和地区资金短缺矛盾,但无论贷款多么优惠,承贷国和地区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贷款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并存。项目一旦失败,承贷国和地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债务负担。

然而,外商直接投资既没有很多的附加条件,也无须承贷国和地区承担全部风险。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往往是多种生产经营要素的载体,一般直接投资的流入会与农业生产、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环节的先进技术、设备、材料、种苗和管理方式的引进相伴,从而更加有利于投资接受国和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外资利用形式。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合资、独资、合作、国际租赁、BOT经营等已为包括农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所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进入90年代,跨国兼并与收购正在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热点。从数量总体上看,农业领域的跨国兼并与收购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1994年农业、林业和渔业跨国兼并和收购曾达到19.20亿美元,比1991年增加了5倍多;1998年虽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也达到了15.72亿美元;1991-1998年平均增长26.6%。另一方面,无论是贷款还是直接投资,各国和地区都强调要长、中、短相结合,专项投资和综合投资相结合。其原因就在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涉及的方面多,渴望一、两个项目在短期之内使农业生产条件和整个农村面貌得到改善,并彻底消灭贫困已经证明不太现实。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业和农村问题,必须增加农业的中长期投资,有时即使项目短期建设不完全成功,但从长期来看仍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回报,也应该追加投资。同时,外资利用单纯集中于农业生产,这往往会由于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受到牵制,适当增加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的外资投入也是必要和急需的。

五、农业利用外资政策越来越优惠、规范。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优惠政策,而且优惠程度越来越大。马来西亚在90年代初制定了《工业发展指南》,详细规定了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种产业外资利用优惠政策。其中与农业有关的一些部门享有新兴工业公司地位,可以享受5年的所得税和投资税负抵减,其抵减率为60%。这些部门主要有:在马来西亚兴建农业灌溉与排水系统,种植农作物,进行土地开垦和整理,提供马来西亚境内作物耕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内陆或深海捕鱼以及其他农业或畜牧业使用的厂房和机械设备,辟建道路,兴建或购买农作物种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内陆捕鱼以及其他农业或畜牧业使用的建筑和土地或其他建筑物,以进行结构性改良等。其他享受税收抵减的还有农产品外销抵减、农业生产活动中某些资本支出的抵减、工业建筑抵减、再投资抵减等。

菲律宾在1992年颁布了优先投资计划,规定对投资于优先发展行业的外商给予优惠,其中与粮食计划有关的农业、林业被列为优先发展行业,此类企业称为先锋企业。先锋企业可以拥有企业的全额股份;新建先锋企业免交6年收入税;达到政府规定的3个条件,即使用当地原料、符合投资署征订的资本设备和雇工条例、注册后的前3年每年外汇收入在50万美元以上,可以在原免税期限的基础上再延长1年;对于农业生产者,在其注册后或营业后的10年内繁殖种畜和遗传物质的进口,免征各种赋税;使用本国繁殖种畜和遗传物质的农业生产者,在注册后或营业后10年内,可以享受税收信贷。

农业类先锋企业包括:培育良种企业,进行植物种植技术、牲畜和家禽优选技术、农产品和畜产品初级加工技术开发的企业。林业和渔业类先锋企业主要有:家居和建筑材料加工企业、100吨以上的捕鱼船建造企业、淡水和海水养殖技术开发企业等。

另一方面,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使其外资政策更加公开、透明、详细,使外资政策系统化、法制化,以规范外资引进与使用行为,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韩国在1960年就颁布了《外商引进促进法》,1993年又发表了《开放外国人投资五年计划》,在鼓励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规范了外资的产业投向。

泰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工业投资促进法》,之后又制定了《投资奖励法案》;菲律宾1991年制定了《外国投资法》;印度尼西亚在70年代中期制定并颁布了《外国投资法》;马来西亚在1986年制定了投资促进法令,1992年又制定了《工业发展指南》,对外商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及各种优惠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六、农业外资引进和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的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技术和人才的引进,重视用世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本国和本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泰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专门成立了技术转让中心,负责技术的引进和转让工作。该中心先后引进了美国的菠萝和肉鸡生产与加工技术,引进了比利时的饲料、台湾的甘蔗和草虾、荷兰和新加坡的兰花、新加坡的养猪品种及生产技术等。泰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海洋资源利用技术水平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泰国借助于德国的援助,建立了海洋渔业研究所,引进了海洋渔业捕捞技术和网箱养鱼技术;借助于日本的援助,建立了海洋科学研究所和国立沿海水产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的人工育苗技术,用于海洋养殖业;在丹麦的援助下,在普吉建立了海洋生物学中心,由丹麦专家帮助培训泰国渔业科学家,研究渔具和渔法的改进;借助于加拿大的援助,建立了淡水渔业研究所,专门进行淡水养鱼技术的引进和研究。这些渔业方面的技术引进和合作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泰国渔业生产水平,水产品产量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台湾农业利用外资也十分重视与技术和人员引进相结合。台湾早期争取到了亚太组织的资助,设立了粮肥技术中心、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土地改革训练所,引进了多项农业新技术。后来又在美国援助的资助下,先后派遣了790名技术人员赴海外深造及接受训练。这些人员包括农作物、畜牧、林业及渔业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以及水利工程师、农业经济专家、农业推广人员及农村卫生专家。他们带回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农民,使得台湾农业技术很快摆脱了单纯依赖岛外的局面,农业技术出口也有了起色。

不仅发展中国家重视人才的引进,发达国家同样也强调吸引人才。事实上,在全球人才流动大潮中,发达国家的人才吸引政策最为优惠,发达国家是人才流动的最大的收益者。据会计,发展中国家包括农业在内的专业人才每年大约有10万人流失,其中大多数都到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七、农业外资的流量和流向越来越不平衡。

随着各国和地区农业利用外资领域的逐步扩大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外资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援助和农业贷款都有下降的趋势。

以林业为例,据联合国环发大会估计,1993年林业社会对国际发展援助的需求量大约为56.7亿美元,但实际到位的只有15.45亿美元,仅占需求量的27.2%;1988-1990年林业国际援助金额年增长率为12%,1990-1993年则降低到3%。作为国际农业外资利用的一条主要渠道——世界银行农业贷款,无论是总量还是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有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农业外资的流向和流量近几年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态势。以国际发展援助为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3年约37%的国际发展援助流向了亚洲和大洋洲,31%流向了非洲,20%流向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国际援助的资助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资格标准和优先顺序或侧重点来决定资金的流向,附加条件比较多。其结果是一些急需援助的国家和地区完全被忽略了。

国际贷款的流向和流量近几年也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发展状况。以世界银行为例,其目标是将发达国家的资金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但是亚洲和非洲作为世界上贫困国家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农业贷款。一些已经基本摆脱贫困,经济实现了较大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却仍在得到较多贷款;作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其用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农业贷款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这样势必会造成经济发展上的更大不平衡,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大。

八、农业利用外资中的问题越来越多。

从总体上来说,农业利用外资不仅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缩小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动力。

但是,农业利用外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国际援助提供的食品和物资往往是根据援助提供国的剩余产品,而并非是受援国急需的物资,而且援助提供方一般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惯例和标准来分配食品和物资,而并非根据受援国的实际情况;某些政府和商业贷款往往要求受援国配套一定数额的资金,使那些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国家更难获得贷款。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农业外资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资源的开发和持久利用问题、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农业开放和有效保护问题、农业多边贸易谈判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问题、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债务承受能力问题、传统文化保留问题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凸现。以往只强调农业外资利用中有利的一面,而忽视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思想与行为正受到重视和纠正。

标签:;  ;  ;  ;  ;  ;  

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