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MRI论文_蔡鲲 徐峰

低场MRI论文_蔡鲲 徐峰

蔡鲲 徐峰( 湖北公安县中医医院 湖北公安 4 3 4 3 0 0 )

【摘要】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I中的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特征,比较各扫描序列(平扫、增强、脂肪抑制等) 的特点。结果显示脊椎转移瘤具有以下特点:①多椎体受累(23/28) 及跳跃征(16/28);②椎体破坏常伴附件骨质破坏(21/28);③常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10/28);④椎间盘不受累(28/28);⑤椎旁软组织肿块(23/28);⑥脊髓受压迫(23/28);⑦脊髓的髓内转移(1/28)。说明脊椎转移瘤具有特征性MRI 表现,合理运用的扫描序列,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40-01脊柱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随着MR I 临床广泛应用,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对本科室低场MRI 检查的28 例脊椎转移瘤的临床、病理及MRI 资料进行了对比,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28 例,男15 例,女13 例,年龄45 ~ 76 岁,平均64 岁。取病椎1 ~ 3 个,在X 线或C T 引导下,从背部穿刺活检,病检结果: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12 例,肺癌6 例,乳腺癌6 例,甲状腺癌4 例,胃癌、肝癌及肾癌各1 例。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及局部压痛,病初多为局部间歇性腰背痛,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尤甚。实验室检查: 本组28 例碱性磷酸酶(A L P)均明显增高,ALP 为580 ~ 1160U/L,(正常ALP 为39 ~ 130U/L);血清钙、磷均增高,其中血清钙为2.90 ~ 6.31mmol/L, 血清磷为1.83~ 4.12mmol/L,(正常血清钙、磷分别为2.10 ~ 2.60mmol/L 及0.87~1.61mmol/L)。分型标准:根据影像学特征将脊椎转移瘤分为三型:(1)溶骨型 常为多个椎体广泛性骨质破坏,可见椎体压缩性骨折,椎弓根常破坏,但椎间盘一般不受累,椎间隙无明显改变。(2)成骨型 多个椎体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增高,致密者呈大理石样改变,压缩性骨折发生较少。(3)混合型 为溶骨型与成骨型同时存在。

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 i eme n s 公司0.35T 永磁型MR 扫描设备,增强扫描,采用Gd-DTPA 0.2mmol/kg 12ml 肘静脉团注。

3 结果病变椎体分布 28 例脊柱转移瘤,共累及49 节椎体,其中颈椎5节,占10.2%;胸椎26 节占53.1%;腰椎16 节占32.7%;骶椎2 节,占4%;椎间盘均未受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MRI 平扫表现:(1)椎体破坏 溶骨型11 例,占39.2%;成骨型8 例占28.6%;混合型9 例,占23.1%。(2)压缩骨折 10例病椎发生压缩性骨折,占35.7%,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改变。

(3)跳跃征 多椎体破坏,呈间隔性,跳跃发病共有16 例,占57.1%.(4)附件受累 伴有椎弓根和/ 或其它附件破坏共21 例,占75%,附件膨胀,外形增大。(5)椎旁软组织肿块 脊椎转移瘤可侵犯椎旁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共有23 例,占82.1%。(6)脊髓受压迫 脊椎转移瘤可发生硬膜外转移而压迫脊髓,共有23 例,占82.1%。(7)脊髓内转移 脊髓的髓内转移较少见,常伴有脊髓空洞,共有1 例,占3.6%。

MRI 增强扫描结果:26 例行SE 序列T1WI Gd-DTPA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 例,占11.5%;中度强化11 例,占42.3%;明显强化7 例,占26.9%;斑片状或网状不均匀强化4 例,占19.3%。脂肪抑制(STIR) 序列:68 例均做矢状位脂肪抑制,受累椎体及附件呈明显高信号者24 例,占35.3%;信号未明显增高者9 例,占13.2%;呈混杂高信号者35 例,占51.5%。

4 讨论4.1 脊椎转移瘤的MRI 表现特点 (1) 多椎体发病及跳跃征: 脊椎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常表现为多椎体发病,以胸椎最多见,腰椎次之,颈椎及骶椎较少。与B a t s o n 椎静脉系统有关,此静脉系统缺乏静脉瓣且血流缓慢,易发生逆流,致使胸、腹腔内静脉中的癌栓不进入肺、肝而直接进入椎静脉系统,直接转移至脊椎生长。(2) 附件破坏: 附件骨脂肪含量比椎体骨更多,S a p i r 指出,椎体破坏伴有附件受累,约83% 是转移所致,而良性病变不侵及附件,因此,附件是否破坏对鉴别良、恶性压缩骨折,具有重要价值。(3) 椎旁肿块及压缩性骨折:William[ 指出脊椎可以侵犯椎旁软组织形成椎旁肿块。大多数椎体转移不发生压缩性骨折,直到椎体全部或大部分被肿瘤替代,骨小梁及骨皮质破坏时才引起压缩性骨折。因此,椎旁肿块和附件破坏对鉴别脊椎转移和良性压缩性骨折,具有一定价值。(4) 椎间盘不受累: 脊椎转移瘤常不侵及椎间盘,而骨髓炎,结核等常早期侵及椎间盘,因此,椎间盘是否受累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5) 脊髓受压迫: 约有10% 的病例。(6) 脊髓呈多发性水平的侵犯。(7)MR 可早期发现硬膜外转移压迫脊髓的情况。这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8) 髓内转移 髓内转移较少见,有时伴有脊膜转移。髓内转移常伴脊髓空洞。MRI 显示髓内局限性肿块是敏感的,但鉴别脊髓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是非特异性的。 (9) 转移途径:肿瘤转移至骨有以下三个途径,即直接侵犯,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脊椎转移以脊柱静脉型转移为主。

4.2 各种扫描序列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4.2.1 MR 平扫: 椎体转移灶延长了T1、T2 驰豫时间,因此信号改变反映了转移瘤特点和破坏类型。溶骨型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成骨型T1WI、T2WI 上均呈低信号;混合型在T1WI、T2WI 上均呈混杂信号;肿瘤液化坏死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

4.2.2 MR 增强扫描:MR 增强反映了肿瘤的血供情况,也与肿瘤的类型有关。明显强化者,说明肿瘤血供丰富,多见于溶骨型;中等强化者多见混合型,而少数不强化者可能与肿瘤血供差、肿瘤液化、坏死以及大量成骨性转移有关。Shih T TF 等认为T1WI 增强扫描,恶性较良性病灶强化明显,另外,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显示肿瘤与脊髓的界限,因此,增强扫描对脊髓受压和髓内转移的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4.2.3 脂肪抑制(STIR):转移灶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而S T I R 显示骨转移灶的轮廓比T2WI 更清楚, 因为转移灶在T2WI 上呈高信号和周围正常骨髓融合在一起,难以区别转移灶与正常骨髓的界限,因此,S T I R 对发现小转移灶、显示附件破坏以及病灶边界情况比平扫T2WI 更加价值。

4.3 鉴别诊断:脊椎转移瘤应与骨髓局灶性脂肪浸润、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椎结核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相鉴别,结合临床、化验以及MRI 表现等不难作出鉴别,不再赘述。

MR I 以其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多方位扫描等特点,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作者:蔡鲲 徐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  ;  ;  ;  ;  ;  ;  ;  

低场MRI论文_蔡鲲 徐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