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唐先博 贵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具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在推进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经验、作出了示范。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现状,探索“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经验、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贵州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发展,从而推动贵州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关键词: 贵州省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对策
一、贵州省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自2015 年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贵州省民营企业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参与农村产业扶贫,通过聘请农户参与种植原材料的方式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目前全省已有5392 家企业结对帮扶5478 个村,惠及贫困群众113.91 万人,项目帮扶金额达157.06 亿元,参与的企业数和受帮扶的贫困村数在全国均位列前茅,成效显著。
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资源4419 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作为贵州省具有绝对优势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产业扶贫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贵州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2017 年,贵州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79.54 万亩。其中,草本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259.77 万亩,木本中药材319.77 万亩。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产量115.38 万吨。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产值104.40 亿元,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面积达到19.02 万亩,实现销售收入7.83 亿元。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产业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贡献,而且在地方脱贫攻坚当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贵州省中医药民营企业产业扶贫发展存在问题
1.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脱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慈善事业、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社会新兴事业开始得到长足发展。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扶贫模式的重大创举,同时也是引入市场力量的方向之一,对市场化扶贫机制的顶层设计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精准扶贫专业性强、内容广,政府部门相关专业化人才严重缺乏。如何让能力强的中医药民营企业进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的贫困地区,将脱贫需求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是新时代下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化扶贫发展缓慢,其原因是总体状态还较为发散,缺乏全面性的深入研究,发展为中央顶层设计的计划就更加难以实行。相较国外而言,我国的市场体制从建立到完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限制了市场的发挥。在扶贫工作中,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到位,约束市场的法规被误用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市场模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律保障
在扶贫开发方面,我省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中医药民营企业经常受政策、法规的束缚,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出现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利益,干预扶贫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导致扶贫项目不能顺利实施,给扶贫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才能保障各方主体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受传统扶贫模式影响,目前采取的主流扶贫方式主要依靠公共财政资源投入,随着时代发展,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力,推进扶贫事业发展。由于中医药民营企业扶贫缺乏政府部门的关注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使社会公众对企业认识不够,中医药民营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合法性、正当性可能受到质疑。政府鼓励机制不完善,对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帮扶力度不到位,使得中医药民营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缺乏创造性,没有可持续性。
3.农民参与扶贫意识薄弱
首先,由于贫困农户的脱贫意识、参与意识不强烈,并且对扶贫项目的开展不支持也不参与,无视脱贫攻坚工作。由于市场资源的长期匮乏,导致贫困户长久被市场排斥在外,同时农户无法承担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缺乏主动融入市场意愿,使他们更习惯从事低风险低收益的农业经营。其次,由于中医药开发型扶贫项目需要年轻的劳动力支持,但是参与扶贫项目的农民流动性较强,参与主体劳动力严重缺失。此外,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使农民无法承担损失,导致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前往远方务工,中医药产业扶贫工作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开展。
三、贵州省中医药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建立合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用户的交互性提升。在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传播过程中,用户能够针对同一信息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和信息的交互性,更有利于实现信息传播的要求。
中医药民营企业应正确客观评估自身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相关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政府优惠政策,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促进贫困农户的经营生产,对参与扶贫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方位评估,以避免对扶贫地区造成不良影响,也防止当地农户对于额外产生的经济压力造成心理负担。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增强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评估,同时也要创建关于贫困人群、企业的相关监测、评估、分析及反馈制度,避免利用政策漏洞骗取扶贫资金的不良行为产生,一旦发现存在前述不良行为,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及时止损。
政府应当改变过去的扶贫模式和理念,不能墨守陈规,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民营企业在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中灵活性与多变性的优势,明确意识到中医药民营企业在这项艰巨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增强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和党政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到中医药民营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实行经过实践检验的长效鼓励机制,从而激励更多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到扶贫开发中。
2.健全中医药民营企业扶贫制度保障
中医药产业扶贫重在精准,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担前,必须开辟一条新路。等、靠、要的老路已无法实现精准脱贫,因此,要创新扶贫思路。年龄较大、无技能,出不去也不稳定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就业面临着重重困难,而部分贫困劳动力即使已经就业但工资微薄,无法承担一家人甚至自己的日常开销。新时期要做到脱贫攻坚,转移就业便是一个重要渠道,以期达到稳定就业的愿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美好目标。要实现稳定就业,只靠贫困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有关部门牵线搭桥,提供“两份清单”使供、需精准对接,既了解贫困劳动力想要干什么,又要知道中医药企业所需要的岗位。让供、需信息有效、及时的对接起来,使贫困户能够看到自身能力离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以便在教育培训上寻求解决之道,以练好技术作为破解之法。
3.探索中医药产业扶贫新模式
政府应遵循严格的立法及政策文件制定程序,制定并完善中医药产业扶贫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例如,为提高中医药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积极性,提供相关法规支持,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持与政策扶持。同时,为了顺利推动中医药民营企业扶贫活动,必须建全中医药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和交流渠道。在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中医药民营企业应时刻与各级党政机关保持密切联系,成立相关协调机制将企业在扶贫工作中做什么、能否做、怎么做等问题进行定期汇报,并能主动提供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服务,避免企业与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发生职能重复和冲突的情况。
B企业创始人发现传统吹风机存在不易携带、噪音大、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进而识别到了创业机会。在模仿戴森吹风机的中空式设计和气流倍增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与其功能相似,但更便于携带的智能吹风机。根据编码结果,模仿型机会条目数为12,大于创新型机会的条目数6,可将其判定为模仿型机会。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扶贫是需要精准滴灌的,即让每一次付出都有成效,每一次帮扶都体现出“真”字的意义。贫困户只有摆脱金钱上的等待,思想上的依赖,才能自力更生,改变现状,真正走出贫困,才能真正斩断穷根。中医药产业扶贫的目的就是要让贫困劳动力得到施展,能够实现增收;这便要因地制宜,既要引导就近就业,也要在扶志与扶智上下功夫,在脱贫的道路上,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幸福感,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可复制新路。
⑲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2、68、54页。
参考文献:
[1]王焕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9(4):48-50.
[2]张利霞.跳出扶贫看扶贫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J].北方经济,2018(6):64-65.
[3]申浩.关于贵州民营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4):192-193.
[4]徐绍成,李立群,王彪.恒大集团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2):175-177.
[5]徐绍成,李立群,王彪.民营企业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94-296.
中图分类号: F326.12;F323.8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1-0487-02
作者简介: 唐先博(1991-),男,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医药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 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招标课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模式探索——以恒大、中天、万达、兴伟等为例”(GZLCZB-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