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四变”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四变”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四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用题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往往受题目中的叙述方式、问题情境和某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困难。在教学中加强“变形、变境、变式、变法”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弄清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一、变“形”

教材中的例题一般比较“标准”、“规范”,久而久之学生的解题思路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若适时变形、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学习平均数应用题后,可组织变形练习:

1.二年级(1)、(2)班共有学生90人,(3)班有45人,二年级平均每班多少人?

2.二年级(1)班有学生42人,(2)班有48人,(3)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21人,二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3.二年级(1)、(2)班共有学生90人,(2)、(3)班共有学生93人,(1)、(3)班共有学生87人,二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通过训练,学生就对平均数问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克服“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的固定模式。

二、变“境”

保持数量关系不变,变换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弄清问题的实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工程问题后可组织“行程问题、水管问题、购物问题”进行训练,使学生从变中寻找不变,灵活地解决更大一类的问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15小时行完全程,乙车10小时行完全程,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一个小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若单开甲管10小时可注满;若单开乙管,15小时可注满。若两管齐开,几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3.小冬有钱若干元。若买铅笔可买15支,若买圆珠笔可买10支,要使购买的铅笔和圆珠笔的支数一样多,应各买几支?

变化后的习题与例题本质相同,都可用“1/(1/15+1/10)的方法来求解,这样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三、变“式”

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常常根据个别词语或句子选择算法,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可以组织这样的训练,例如给出问题“共有多少学生”让学生编出四道题,分别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1.体育兴趣小组每人一个篮球,分去32个球,还剩4人没分到,体育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学生?

2.体育兴趣小组有40人,比音乐兴趣小组多4人,音乐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学生?

3.二(1)班同学上体育课,排成5排,每排9人,二(1)班共有多少学生?

4.同学们给山区捐赠了54本图书,平均分给小朋友,每人分得9本,共有多少学生得到图书?

通过编题,“共”字在学生选择算法时心理定势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四、变“法”

对于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求解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天津到济南的铁路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解答此题(设略)。1.以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为等量关系。2.以相遇时间为等量关系,3.以快车的速度为等量关系。4.以速度和为等量关系。5.以相遇时快车行的路程为等量关系。等等。

这样训练,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把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达到学生思维发散之目的。

标签:;  ;  ;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四变”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