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做的准备工作,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管理,最后介绍了沥青路面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管理;摊铺;压实
一.引言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当,极易引起路面裂缝、破损、唧浆等质量问题,影响了道路的正常行车,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道路的养护维修费用。下面笔者将简要探讨如何加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综合管理。
二.沥青路面施工前期工作管理
1.制定可行的工期计划
公路施工前要制定可行的施工计划,做工期安排时,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的设备、人员、技术力量等因素。沥青路面工期的安排应充分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能力、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能力、摊铺机在规定行进速度下的摊铺能力、当地降雨情况等。避免工期安排不合理而导致施工中为了赶进度而影响路面施工质量。
2.落实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等文件,做好材料的进场和质量检查工作,根据施工工序合理配置人员,做好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监理单位人员在路面施工前也应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合同规定,检查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与投标文件是否相同,检查基层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项目办在施工前应完善制度建设,确定工程管理重点,做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的协调工作,做好内部人员的分工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3.认真做好基层的转序工作
路面施工前,应由监理人员对路面基层进行检测和评定,检查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弯沉的大小等指标是否符合沥青路面施工的要求,若路面基层和面层为两个施工单位分别施工,要办理好交接手续,为沥青路面的检测划清责任。
三.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管理
1.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准备工作
运输到场的沥青应留样封存,对于改性沥青坚持每车留样,普通沥青坚持每天留样,同时由监理做必检项目的试验。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杜绝不合格的矿料进入拌和厂;各种矿料的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各品种材料间应隔开,以免相互混杂;要做好细集料和矿粉的防潮工作。
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管理
对同一拌和厂两台拌和机,若矿料品种相同,就可使用同一目标配合比;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配合比应重新设计。目标配合比需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能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最佳的沥青用量。
3.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检查与处理
拌合站生产管理人员应时刻以质量为核心,做好每天、每周、每个月的工作日志,对出现的问题,针对其性质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和改进,确保生产质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监理人员应监督生产全过程,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拌和站进行整改。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试拌确定,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结块成团或严重离析,无花白料,对于过度加热的混合料,或己碳化、起泡的混合料作废弃处理。严格控制沥青和石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四.沥青混合料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1.面层摊铺准备工作
施工下面层前,应认真清扫,清除表面浮动矿料和杂物;检查下一结构层的工程质量情况,对出现的离析和开裂等问题进行修复,在摊铺桥面沥青面层前,须用低标号砂浆填充、抹平桥梁伸缩缝,并与桥面铺装层齐平。做好表面清洁工作之后,再喷洒透层油与粘层油,以提高沥青层与构造物的粘结力。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应大于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且应保证沥青混和料的温度,运输时间一般不得大于0.5h。车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以免损伤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温措施,出现低温、或下雨天气时,为防止温度降低太快,应在混合料表面覆盖保温布,并且要等到摊铺时再掀开。如果混合料在施工现场温度低于130℃,或是已出现离析的、结成硬壳团块的、出现花白料的以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要废弃。
3.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拌和时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15℃,混合料不得在储料仓中长时间储存,在贮料仓储存后,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运输到现场的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及碾压终了温度都应由监理人员做好监控和记录,确保各环节的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铺筑前检查摊铺机的振捣装置是否完好,以确保摊铺的质量。应保证摊铺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不得随意停顿或变速,如因故停止时间较长,则应设置横缝,以免影响平整度。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匀速地供料,以免出现供料不均、粗细料离析等不良现象。
对外形不规则以及构造物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应采用人工摊铺,将沥青混合料卸在铁板上,撒料用的铁锹等工具宜加热使用,以防粘结混合料,摊铺后立即用刮板往返刮2~3次整平。摊铺过程中应跟踪检查摊铺层厚及横坡度,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除了大型压路机外,还要配备几台的小型压机具,以便用于大型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边角和死角区的碾压,避免漏压。合理控制碾压速度,在碾压时应使压路机缓慢匀速前进。
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初压应紧随其后,并且初压区长度不宜过长,以便在热烈散失较少的情况下尽快使表面压实。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发现缺陷及时修补,发生重大缺陷无法修复时应返工。初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复压和终压,终压一般碾压2~4遍,直到无明显轮迹即可。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为避免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不得在低温情况下反复碾压。碾压时应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超过100mm,不应过分追求平整度而忽略压实度。
6.养护及交通管制
对已完成的沥青路面,应经常进行巡查,对各参建单位上路的施工车辆,要求必须洗净轮胎后才让上路。督促绿化、路灯、交通安全设施等单位合理安排工序,尽可能避免交叉施工,加强管理,做好防护措施,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对沥青路面产生柴油污染等各种污染问题。开放通行之后,为保护面层不出现早期破损,应禁止超载车辆通行。
五.结束语
总之,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是一项施工复杂、工序繁多的工作,应加强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配合,共同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质量综合管理工作,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向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 胡长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廖泽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沥青论文; 温度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路面论文; 面层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