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影响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解决施工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及采取的防治措施,提高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
关键词: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因素;措施
桥涵施工,不但要求结构合理,而且也应做到外形美观。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一次性施工效果好的混凝土外观应是结构外形轮廓分明,线性顺滑,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色泽一致,它能给人产生一种朴素、自然、美观的视觉感受,内实外美的桥涵结构也称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才能浇筑外观质量好的混凝土呢?对此做一简单探讨:
一、外观弊病:外观色泽不一致,混凝土表面有钢筋显隐、有蜂窝、麻面,平整度有光洁度差,外形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
1、外观色泽不一致因素:原材料方面主要是采用了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标号的水泥产品;配合比设计上,没有考虑有些水泥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但保证不了外观色泽;拌和设备的原因,自动计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中的各种材料与设计配合比上的要求出入过大,特别是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造成坍落度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色泽不一致;由于过振致使混凝土离析泌水,出现过振部位颜色较其它部位深;混凝土表面的污染,由于支模时间过长或所处环境风沙较大导致过多灰尘沾于模板表面,采用了具有污染的脱模剂,使用了具有污染性的草袋、草帘等覆盖物进行养生;浇筑过程中,先入模的混凝土水泥浆喷溅到模板上,由于时间过长,气温偏高,导致喷溅的水泥浆干硬,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不能很好的结合,颜色不一致,拆模后出现“斑点”现象。
措施:选用同厂家、同批号、同标号的水泥,用于同一结构。自动计量装置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校正。选用有经验的混凝土振捣工。支模时,未支完停工后,尽量将支完的模板覆盖,采用无污染的脱模剂,选用无污染的养生用覆盖材料,如土工布,塑料薄膜等。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倾落高度,减短浇筑时间,及时清除喷溅到模板上已干硬的水泥浆,可以使用镘刀清除。
2、混凝土表面钢筋显隐:混凝土保护层里显出钢筋隐形,主要是墩柱较常见,原因是钢筋骨架整体不直或局部变形导致保护层局部过薄。缠绕主筋的箍筋绑扎过松,导致保护层过薄。高出柱顶骨架难于固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上下走动,致使钢筋笼摇晃,被振动的塑性混凝土受挤压而溢出砂浆并附着在箍筋上,导致保护层匀密性不良。
措施:加强钢筋笼骨架的整体强度,特别是高柱的,在加强筋内设置临时支撑,加密钢筋保护层垫块,最好选用塑料垫块,缠绕主筋的箍筋要缠,绑扎牢固,最好采用点焊。在高柱顶口处采用临时钢筋焊接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浇筑过程中用的漏斗、串筒尽量与模板分离,避免浇筑过程中对模板的影响。
3、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模板接缝漏浆严重,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错台。原因是模板制作安装不合格,安装用模板变形,自身平整度差,模板制作工艺粗糙,达不到规范要求;模板接茬出现错台,接缝密封不严,出现漏浆。
措施:加强模板工艺质量控制,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施工中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的设计形状、尺寸和大面平整度以及模板各部件之间相互的准确性,模板间的拼缝采用双面胶条密封,防止漏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选用大块模板,对于局部结点采用定形模板,不得临时使用板(条)封堵。
4、混凝土光洁度差: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及表面水泥浆脱落。①蜂窝、麻面严重原因:拌和时水灰比过大,水化过程中气泡未彻底排出,施工中模板接缝不严,混凝土过振,造成漏浆,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配合比失调,砂率过小,细骨料过粗或不合格而产生。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运距远,高距离入模未加串筒或未设减速装置造成混凝土离析。例如麻面中泛砂现象,混凝土和易性不好,产生离析和泌水,离析使水泥浆从混合物中流出,混合物组分分离失去连续性;泌水使固体颗粒下沉,水分上升,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在模板交界面上,泌水把水泥浆带走,仅留下砂子从而形成泛砂。
措施: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减短运距,降底入模高度,加强振捣,防止出现过振现象,模板接缝处可以采用沾贴双面胶条来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
②表面水泥浆脱落: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表面轻微冻伤;拆模过早或脱模剂涂抹不到位引起粘模;模板清洁不彻底,粘有原混凝土水泥浆,拆模引起连带导致脱落。
措施:加强施工管理,落实低温季节施工防冻保温措施,拆模要尽量晚些,对于非承重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再进行拆模,对于承重部位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拆模。
5、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整体结构外形尺寸或局部结构外形尺寸大于或小于设计要求,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安装不合格,模板设计混凝土侧压计算不准确,内外撑过紧或过松而造成构件局部混凝土缩口或胀模。
措施:加强模板验收的技术复核工作,特别是支架的安装及验收,必须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安装前要进行准确计算设置预拱度,使外形尺寸和标高符合要求。落架时要按设计要求对称、均匀,不应使主梁局部集中受力过大。
总之,加强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施工过程中层层把关,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会浇筑出“光”、“洁”、“平”、“美”的混凝土。
论文作者:时念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水泥浆论文; 表面论文; 桥涵论文; 外观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