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论文_李心娥1 杜桂芹2

李心娥1 杜桂芹2

(1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透析室 2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4 例伴有焦虑抑郁的EH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2 组患者均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2w 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 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2 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血压、SAS 和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疗效。

【关键词】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焦虑;抑郁;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96-01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多数EH 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故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心理护理干预已成为目前改善EH 患者心理状态、辅助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对57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EH 患者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方法对其不良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3 月至2015 年4 我院收治的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 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 分)[2]的1、2 级EH患者114 例,男71 例,女43 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为61.26±9.41 岁;血压为150.48±10.91/98.52±6.74mmHg;SAS 和SDS 评分为58.42±10.53 和58.36±8.5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 例,2 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均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小组,组员均经过心理护理培训,掌握心理护理专业知识。(2)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耐心详细地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重点强调紧张焦、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对血压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倾诉心中的疑虑、不悦等,耐心听取并给予同情、理解和支持,对提出的问题积极耐心的解释;教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维持平和稳定、愉快轻松的心态,避免情绪变化,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一般20-30min/d,1 次/d。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测量并记录2 组患者的血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 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EH 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A 型性格、心理和不良生活事件等多种因素相关,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孤独、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而且EH 作为慢性疾病,需终身服药治疗,易于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尤其是青年患者,因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与高血压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转变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心理护理干预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已经得到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护理工作繁忙,心理护理多在执行医嘱时的简单交流,语言和形式均不规范,心理护理仍未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王春香[4]对120 例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一对一”的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杨巍[5]对67 例EH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本研究对57 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EH患者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后,血压、SAS 和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3-5]。综上所述,对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的EH 患者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小玲,袁 丽. 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及心理护理研究展望[J]. 护理学报,2012,19(10B):11-1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援.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4:235-236.

[3] 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4] 王春香. 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44-45.

[5] 杨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24-125.

论文作者:李心娥1 杜桂芹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论文_李心娥1 杜桂芹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