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拓宽学习资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备课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单元论文,主体论文,思路论文,第八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把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语言实践活动。现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谈谈自己的备课思路。
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的讲读课文有:《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和《参观刘家峡水电站》,阅读课文《大森林的主人》。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本年级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围绕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指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读写结合中领悟段的表达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三是从理解重点词、句、段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言实践活动过程设计
本单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将以前学过的训练项目融会贯通,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读写能力。
我采用“小学学科活动导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提出的教学结构,以合作学习模式来设计本单元各课的教学思路。
23 全神贯注
我采用小组、同桌、群体合作等形式的学习模式,通过活动导学四个环节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引旧探新。
想想说说,我们学过的“全神贯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罗丹因什么事而“全神贯注”?
(“引旧探新”是“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它通过用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来架设通向新知识的桥梁。“想想说说”活动就是通过旧知识的中介作用,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设疑导读。
读读说说,(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再说说。
1.茨威格怎样评价罗丹刚完成的塑像?
2.找出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选读)。罗丹花了一个小时来修改“左肩偏了点儿”的毛病,从这儿看出他是怎样对待工作的?
读读议议,(同桌合作学习)认真朗读(品读)3至5自然段,议一议。
1.联系上下文,去掉括号里的词语,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2.一边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话,一边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想,再与同桌议议: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设疑导读”是语言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这两个活动按学生的学路来设计,以设疑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读、说、议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并运用了本册学到的“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情感。)
(三)精思导路。
想想说说,(群体合作研讨)先想想,再说说。
1.运用学过的方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课文怎样围绕“全神贯注”来写,各段之间如何联系?
(“精思导路”是对知识重点、学习规律等方面最高层面的理性思考,通过“精思”去指导学路,明确学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本课的知识重点学生刚接触,故运用群体合作攻关的形式,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去探究新知识,体现了语言能力发展的层次性。)
(四)实践应用。
练练讲讲,课后练习用两段话来讲述家里或邻居发生的一件事情,每一段话3句~5句,讲一方面内容,注意两段话之间的连接。可双人比赛,看谁讲得更好。也可讲给家长或邻居听,并把所讲的话写下来。
(“实践应用”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与强化,二是将语言实践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这样,既可开拓学习资源,又深化了语言社会实践。)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在本文教学中抓住“质疑”和“试验”两个重点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读读议议,(小组合作学习)先读课文再议论。
1.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的什么话产生怀疑?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事实中可以得出哪两个不同的结论?
2.从课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读一读,再议论带点的词语说明了伽利略的什么态度?伽利略试验的结果怎样?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做做说说,(同桌合作学习)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布球模仿伽利略的方法,做一做试验。然后用两段话来说一说,试验前你有什么设想或预想,试验后你有什么想法。
想想议议,(小组讨论)按“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开始试验、公开验证”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议议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篇课文主要是按上述几个活动去导学的,学生通过读书、说议、操作等环节,进行了发展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创造精神。)
2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在本文教学中,我结合《读写例话》,重点放在掌握段与段之间联系的方法上,同时注意在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读读说说,(小组合作学习)朗读2~5自然段,说一说看到的景物有哪些(拦河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
读读议议,自读2、3自然段,同桌讨论:两段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注意每段开头一句话)。
小组朗读3、4自然段,议一议:两段之间的联系在哪里(注意前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与后一段的开头一句话)。
读读比比,分组朗读2、3自然段和3、4自然段,比较两组段落的连接方法。
结合《读写例话》,议论怎样才能使文章各段的联系更自然、紧密。
实践应用,联系家乡的变化,说说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26 大森林的主人
本文是阅读课文,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主要开展两个学习活动,从理解句子入手,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
读读写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有关句子说说“我”和猎人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写下来。
想想说说,根据问题先想清楚,再说说。进行群体合作学习。
1.读句子,想想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再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我对猎人说:“你真有办法。要不是你,我一定要吃苦头了。”
(为什么说猎人“真有办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定”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猎人说,在大森林里得像个主人。我们在学习中,做客人还是做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这两个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一是理解内容,培养概括能力;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技能;三是联系课文内容,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抗挫能力。)
以上备课思路,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拓宽学习资源,以合作学习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激励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强化课堂语言实践,并把语言的交际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三是优化情感。通过读、讲、议悟情激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