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
摘要: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复杂等特点,且近年来发病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临床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方式,其中推拿治疗疗效确切,但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且推拿手法各异,临床综合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医学界日渐重视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作用机制和手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推拿防治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今后研究提供有效借鉴经验。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作用机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对颈部神经、血管和脊髓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引发头部、上肢、肩颈等部位不适或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颈椎病类型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总体发病人数的55%-60%,且此类疾病以40-6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且近年来表现出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目前临床日渐重视神经根型颈椎病防治研究,且尤为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其中推拿方法效果显著,本文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综述,现详述如下:
1.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颈椎间盘退变引起,导致患者髓核突出,使其椎体后缘和钩椎关节形成骨赘,并出现后纵韧带局限性骨化情况,进而对其脊神经造成压迫,导致支配区出现麻木、疼痛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且此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威胁[3]。而就中医理论而言,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痉证”“痹症”范畴,中医古籍中对此疾病病因做出了诸多描述,其中《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有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与卫外不固寒湿邪气侵袭颈部有关,在风寒湿邪作用下,气血运行不畅,拘泥于局部,导致颈项失于荣养,进而诱发疾病[4]。
2.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制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其中以后者较为常见,其创伤较小,患者颈椎正常生物结构不会遭到破坏,利于患者恢复。而就保守治疗而言,推拿方式综合疗效较为确切,其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方法,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推拿治疗主要机制在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促使血液粘滞度降低,进而有效消除自由基,同时推拿治疗可作用于致炎致痛物质,促使其分解、转化和排泄,缓解局部水肿情况,并且在直接作用力影响下,促使局部失衡的生物力恢复正常,提升颈椎的稳定性,进而有效缓解局部痉挛情况,保证颈椎内外力平衡,促使患者病情恢复[5]。而中医理论指出,推拿方法按压经络,促使郁闭之气顺畅,并对壅聚之处进行按摩,促使郁结之肿散去,在潜移默化中使得颈椎恢复正常功能[6]。
3.推拿手法的选择
3.1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针对射精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手法较多,医生可结合患者病情及体征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推拿手法,较为常见的推拿手法汇总如下:
3.1.1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治疗具体方法较多,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多应用推法揉法和拿法,对患者颈部动力性平衡进行调节,达到消除异常应力的作用,对患者颈椎力线进行纠正,确保动态和静态的平衡,陈太声[7]在研究中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确定患者锁骨上窝部、枕外隆突、枕骨上项线、肩背和颈椎旁等位置,找寻其中的压痛点,医者合理调节其手指,保证拇指末节微屈,利用其拇指间,对患者压痛点进行垂直探查和按压,同时配合食指按压患者双乳突和胸骨头,每个压痛点持续按压10-15min,研究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仅有1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67%。同时临床治疗中畅气通络推拿治疗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刘万鹏[8]等人在研究中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峨嵋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医者先行“五线”区揉按,五线主要包括中督脉线、双侧横突连线和棘突旁双侧膀胱经线,具体治疗时叮嘱患者行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双手对称拿捏患者的双侧肩背部,并对其肌肉进行拍打放松,同时双手的大拇指指腹对双侧的缺盆穴进行按压,待患者上肢出现酸麻或颈胸存在放射感后持续操作20s为宜。随后进行经络点通治疗,医患体位与上述操作一致,医者沿督脉自腰骶向头部点按,遇到命门、腰阳关、风府或百会等穴位时需着重电压,随后引导患者改为仰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头顶位置,利用右手大拇指对天心、印堂、上星和神庭等穴位进行点按,并配合拍打肌肉,促使肌肉放松。此操作作用机制:头为机体诸阳之会,腰部则为肾之府,电压可疏通静脉,促使静脉顺畅,并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促使阴阳合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理筋手法治疗过程中,医者还采取点按井肩、臂丛神经弹拔等方法,同时在治疗时配合多体位推拿手法,具体选择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对其经络、腧穴进行推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 整骨手法
整骨手法是中医推拿的主要手法,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旋转类手法,此方法临床使用率较高,具有操作简便、反复实施等优势,临床最为常见的手法为端提旋转手法和定点旋转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操作主要分为如下三步:首先为准备手法,医者对患者井肩继续拧点按揉捻,其次为旋转复位手法,可采取定点旋转手法,要求患者端坐,保持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对偏歪的棘突进行检查,引导患者向偏歪的棘突主动旋转,保证旋转最大幅度,医者右手拇指顶推棘突,另四根手指扶住颈部,另只手托住患者下颌,并向上托起,引导头部向棘突偏歪处进行旋转,拇指下棘突轻微移位为宜;最后为善后手法,主要包括提、拿、散和归合等方法,促使井肩放松[9]。通过上述治疗,可促使患者肌肉痉挛缓解,对其软组织粘连、松懈神经根和钩椎关节紊乱情况进行调节,促使颈椎动力平衡灰度,进而对颈椎正常生理曲度进行重建,达到良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第二,拔伸类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变后其颈椎内外平衡环境遭到破坏,颈肌在损伤刺激后出现痉挛情况,导致颈椎小关节出现紊乱情况,基于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牵拉,进而有效对抗肌肉痉挛,在此基础上医者可开展屈伸、旋转和挤压操作,以此促使关节复位,进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10]。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拔伸类方法以定点牵拉伸、端提手法和拔伸手法为主,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11];
3.1.3结合手法
近年来关于推拿手法研究不断增多,其生物力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研究明显深入,很多学者指出旋转手法属三维运动,且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会对颈椎内在结构造成影响,基于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医者将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作用于颈椎髓核,降低其内部压力水平,避免其出现突出情况,进而有效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赖春柏[12]等人在研究中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动伸推拿治疗,具体操作主要包括触、伸、循、定、旋、动和松等步骤,与常规推拿治疗相比效果确切,值得广泛推广。
3.2推拿为主治疗方法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多主张采取综合疗法,即在推拿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中医治疗方式,切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恢复。医者在给予患者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开展针灸治疗,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患者多由督脉痹阻不通,经络淤滞所致,且此症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配合针灸治疗可祛风通络,并对筋骨进行梳理整复,达到舒筋活血的功效,并且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临床不断推出新的治疗方法,其中以腹针结合推拿、温针灸结合推拿等方式较为常见且疗效理想[13]。同时临床在治疗中还主张推拿与牵引相结合,牵引可有效作用于井肩背部肌肉,缓解其痉挛情况,促使颈椎生物力学恢复正常状态,并促使椎间隙扩大,提升椎间盘内负压,进而致使髓核回纳,缓解其对神经根的刺激,同时在牵引力作用下,患者颈部血液循环加速,促使致痛物质排泄和分泌,切实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将其与推拿手法相结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起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促进功能恢复[14]。
4.小结
现阶段,临床大量研究已证实推拿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推拿学派较多,且中医推拿手法不尽相同并各具特色,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相同手法具体操作也存在细微差异,临床具体治疗存在一定难度[15]。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推拿疗法规范方案和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研究,切实提高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亚军,李盛华,宋渊,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型规范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8):49-53.
[2]吕慧,张锦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2):2390-2394.
[3]黄小珍,粟胜勇,覃忠亮,等.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7,60(11):2458-2460.
[4]陈淑招,高姗,谢汀琳,等.中医定向透药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6,18(8):890-891.
[5]韦英成,董彤,吴肖梅,等.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5,31(10):65-67.
[6]李雪峰,孙迎春,尚俊英,等.针刀联合推拿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广西医学,2017,39(8):1189-1191.
[7]陈太声.压痛点强刺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55-56.
[8]刘万鹏.峨嵋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9]丁伟.应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体位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25-128.
[10]朱丹阳,范小利,卢山,等.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生物电改变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35(3):234-235.
[11]邬黎平,黄远翘,陈永源,等.颈椎后伸位下三种不同扳动时间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4,35(3):193-196.
[12]赖春柏,蔡加.动态牵引下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3):400-402.
[13]洪伟.探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6,11(b06):2150-2151.
[14]姚敏.推拿结合电针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7):802-804.
[15]李华岳,马彦旭.针灸配合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5(5):193-195.
论文作者:张任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神经论文; 颈椎病论文; 手法论文; 患者论文; 颈椎论文; 医者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