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小学 唐 明
【摘 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智力发展多方化,学习效率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 多媒体 优化教学
当今世界,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和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以异常绚丽的姿态,登上了教学舞台,使之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特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独领风骚,尽显现代媒体的功能优势。
小学生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这时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就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詹天佑》一课,对詹天佑接受任务,文中这样写的写道:“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里用“毅然”来形容他的态度,“毅然”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为“詹天佑不怕困难,非常勇敢”,这样的理解还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境界。这时,我恰当使用幻灯再现詹天佑开凿隧道采用“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设计“人”字形铁路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他为什么勇敢?别人为什么做不到?”学生很快把他这种态度与“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联系起来,明白他接受任务主要是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讥笑,再深究一下,如果只凭一腔爱国热情就敢接受这个任务吗?当然不行,必须具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这正是他杰出的表现,这样逐步疏导、理解,把对“毅然”这个词的理解和文章中心联系起来,理解就有了深度,从而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来渲染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实际教学中。那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文章,老师往往搔断头发也难找楔人口。常见这样一种尴尬场而:老师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有时甚至声泪俱下,而学生则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而合理运用多媒体,则可打破时空的局限,把学生很快带入那情那景之中。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好总理的遗像,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景,然后, 教师用同样悲怆的语言进行教学。当在投影屏幕上出示这段文字:“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领悟“静静地站着,站着”这句所表达的意思所抒发的感情。教师凝视周总理遗像再深沉地说:“站着,站着,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让邓奶奶给站岗的战士送雨衣的情景 ”受到启发。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争相发言,把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周总理的故事用“我们不会忘记……”的句式表达出来。此时此刻,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于是,他们眼睛里闪烁出晶莹的光芒,深情地捧起书诵读起来……在那倾注感情的诵读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精神得到了升华,爱戴总理的思想深深地烙记到了他们幼小的心坎里。
三、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借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只能给学生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为具体,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给予体验之乐,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成功解决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冲破迷雾。从而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难点是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由于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然后,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颜色是嫩红色。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接着出示动画演示并解说:(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直观、生动的观察到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这样一来,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在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泸定桥的结构,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同时配合录音中“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有“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画面,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适时地使用多媒体,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体会难点的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适时应用,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教师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朱训玲《妙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隋春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论文作者: 唐 明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泸定桥论文; 爬山虎论文; 多媒体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难点论文; 站着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