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_政治论文

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_政治论文

浅议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中国论文,制度论文,基础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党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现代政治,从某种意义说,就是政党政治。任何国家政党制度的建立,都是由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我国之所以实行多党合作制度,同样是由历史、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国情决定的。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之后,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各派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力量,在“议会政治”的幻想下,纷纷组建政党,其数目曾达到300多个,一时,可谓政党林立。 但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了国家政权,使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梦幻破灭。历史的发展证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及其议会型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在中国没有社会基础,是根本行不通的。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把孙中山创立的具有革命性质的国民党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中国的工具,建立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然而,代表两个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在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激烈斗争中,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统治遭到了无情的失败。历史的发展又向我们证明:资产阶级的一党政治,在中国也是没有出路的。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从成立时起,就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真诚合作,共同筹备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通过了建立新中国的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确立了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必须坚持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大原则及其运行机制。这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郑重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的必然结果。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各民主党派也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逐渐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需要重新明确。毛泽东以苏联为鉴,在政党制度问题上批评了苏联“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做法,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就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全体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任何其他政治组织都无法取代的。

由此可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力量消长变化及长期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可行的政党制度。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国家政党制度都不能脱离其经济基础,最终都要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来决定。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形成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其政党制度反映着垄断资本集团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政治长期激烈斗争的产物。我国不存在实行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和条件,因此,西方多党制不适应当代中国国情。我国多党合作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各政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全社会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在根本上实现了劳动者物质利益的一致性,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必然要求实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民主政治,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不等于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直接规定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整个社会的性质。也就是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实行只为资产阶级少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制度。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就目前而言,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限,还不能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必然产生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长期性,是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也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就是在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及条件下对民主党派工作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它深刻地体现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我国政治制度为前提并与之相适应

政治制度一般是指同本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国家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各国的国体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的不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国体。这种国体是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选择。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西方所谓两党制或多党制,是各党通过议会选举,得票占多数者执政,其他落选党派组成议会两院中的反对党。西方实行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权力的分权学说和政治制度,从形式和外观上看,民主是普遍的,权力是分散而又相互制约的,避免集权和专制,但实质仍然是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在西方的多党制度下,只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才能上台执政,完全是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院制,人民掌握并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它既是议事机关,又是工作机关,有利于实现民主和效率的双重目标,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国情相适应的创造,它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重要的实现形式,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管理机关,而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形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鲜明特点,就是各个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最符合中国国情,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应该由本国人民自己作出选择,别国不应进行干涉。国内外有一些人,总是希望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照搬西方的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针对这种思潮,多次尖锐、深刻地指出:“西方民主那一套我们不能照搬,中国的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这是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从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等方面,概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廓清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经济结构及政治制度,是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正如邓小平深刻概括的那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标签:;  ;  ;  ;  ;  ;  ;  ;  

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