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2082519751123XXXX;2身份证号码:32083019701116XXXX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环境危害风险。有效的环境应急管理可以防止环境危害的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较为全面的环境应急管理,首先要具有合理高效的环境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和演练;其次,要实现环境风险意识培养、环境风险识别、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和风险源状态监控的常态化;最后,要不断改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促使其不断完善和高效运行。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环境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7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建筑施工现场具有专业性较强、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施工工期一般较长,涉及范围较广,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错综复杂。现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水污染风险、爆炸扬尘风险或危险物质泄露风险等。施工工艺的不同、采用建筑材料的不同、现场管控标准的不同等,会进一步加剧环境风险的复杂性。以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从根本上杜绝环境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突发环境危害事故,通常会造成较大的环境破坏。因此,施工前必须建立完整、可靠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风险具有突发性强、风险源点分散、风险类型复杂等特点,相应地对现场环境应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施工现场环境应急管理需要一个完整、可靠的系统,对系统的构架、组织和协调有较高的要求,以确保从环境危害事故的发现到信息的传递再到应急处理预案的启动、处理和最后伤害的赔偿,均有高效合理的执行路径。
2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2.1水环境风险因素
在城市建筑施工现场会使用大量的水,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地基施工过程中进行钻孔浇桩产生的泥浆,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的废水,混凝土固化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水,清洗施工设备时产生的废水等是废水的主要来源。随着施工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废水、泥浆等的产生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但产生的废水量仍然相对较大。加之一些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不对产生的废水、泥浆等做集中净化处理,这仍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危害因素之一。
2.2大气环境风险因素
城市建筑施工现场对大气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尤其是在空气湿度较低且伴有大风的天气,建筑材料的运输、吊装,废料残渣的转移,地基的开挖、回填等,均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的碾压、夹带等会进一步加剧扬尘的产生和扩散。
2.3噪声环境风险因素
噪声会对动物和人的生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城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噪声污染因素,如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等。其中的施工噪声是人类对环境噪声污染中较为敏感的一种,尤其是钢筋切割机等产生的高频刺耳机械噪声,会严重影响施工环境周围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3环境应急预案的设置、培训和演练
建筑业施工现场的很多环境事故在表面偶然的背后多存在一些必然性的原因,如部分从业人员环境安全意识差、监管机构技术管理落后、环保意识差等。环境应急管理首要任务是设置可执行性高、稳定可靠的环境应急预案。在预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能的环境事故的潜在威胁,分类设置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随着项目的实施,施工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场的设备和人员等也在不断地调整,环境应急预案也需要实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较好的突发情况应对能力。
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后要及时对施工、管理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既要包含较全面的环境危害风险概述性内容,同时,对于不同职能人员的培训内容要有侧重。在培训结束后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以确保相应人员完全掌握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环境应急预案设置和培训结束后,需定期进行实地演练。通过评估实地演练效果,不断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正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对响应的时效性要求很高,只有通过“演练———修正———完善”这一过程的不断迭代,才能保证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时可以较好的应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
环境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必然优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风险的常态化管理是环境应急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环境风险意识的常态化培训
建筑业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个别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对环境危害不重视,不能妥善处理环境事故。所以要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环境风险教育和环境应急处理预案的常态化培训、演练。一方面,可以提高环境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环境危害的发生。
4.2现场环境风险源识别的常态化
环境危害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来源于环境风险源,能高效及时的识别环境风险源,有利于将环境危害抑制于萌芽阶段,更利于环境风险的管控。建筑施工现场范围广且人员、设备多,环境风险源分布较广,现场可能发生的环境危害也在不断变化。为及时准确地发现环境风险源,需实现环境风险源识别的常态化,工艺改变、设备改变、材料改变、人员变更等工况变化行为发生后,要立即更新环境风险源的识别,并对环境应急预案做出相应的调整。
4.3环境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的常态化演练
环境风险应急处理预案是环境危害发生时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急处理小组的响应速度、决策准确性及现场执行力等均会直接影响环境应急处理效果。常态化的应急处理演练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各个相关人员的应急意识,而且可以提高组织的协调性,通过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及多种方式的演练,实现环境风险应急处理小组和施工等相关人员的配合。
4.4环境状态的常态化监测
当建筑施工过程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环境风险源也相对固定,此时对风险源状态的监控更重要,如噪声、危险废料等。现场环境状态的不间断监测是环境风险源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评价也需要环境状态参数的配合。
5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以预防环境危害、有效管控环境风险和持续改进应急预案为核心。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环境风险源的识别和监控、不断扩展环境应急处理培训内容、不断加强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危害的管控,不断优化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6防范技术与非技术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受技术以及非技术因素影响会产生一些风险,做好这些风险的防范不容小视,因此,建设单位应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监督,使其抽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危险性较高的环节进行现场监督,督促施工人员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各项参数要求进行施工。建筑工程项目非技术风险主要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其中经济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通货膨胀、汇率等,尤其对于一些国际建筑工程中,这些风险往往会给建设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同时,诸如动乱、政变、战争等政治风险,也应做好充分的考虑。针对非技术风险可采取以下防范对策:应做好建筑工程所在地政治、经济状况的调查,明确建筑工程项目收益大小,并对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预估。
结束语
建筑房屋做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受施工工艺、经济成本、人员素质等限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多存在环境危害风险,有效地进行环境应急管理是防止危害扩大、避免更大损失的重要手段。较为全面的环境应急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按具体施工过程设置高效合理的环境应急预案,并进行有效培训和演练;实现环境风险的常态化管理;对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和迭代。
参考文献
[1]熊海军.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5):140.
[2]张广鑫.建筑现场施工环境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5):158-159.
[3]宋为.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8(35):120.
[4]季小涛.复杂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工法创新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45.
论文作者:周纯科1,杨兆和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环境论文; 风险论文; 常态论文; 应急预案论文; 建筑论文; 应急处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