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论文_王旎力

浅谈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论文_王旎力

(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900)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3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PICC管使用时间,同时对患者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治疗组患者的PICC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32天,明显优于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出现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为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患者出现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导管滑脱移位。结论: 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肿瘤化疗;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87-02

PICC是经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植入导管的过程中将头端置于上腔静脉内,这样做具有比较高的成功率、创伤比较小、操作简便以及能够对外周静脉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该方法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成为了主要方法,但是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其主要缺陷在于容易诱发感染、价格相对昂贵、导管以为以及出现栓塞等情况。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风险管理,另外一组不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差异,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3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37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57.2±13.5)岁。两组患者不论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护理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护理,同时保证患者病房及时通风,保证良好的环境,病房内干净整洁。

1.2.2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融入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每小组由一名组长和2名组员组成。回顾性的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各小组组长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层次风险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封管的配置、导管的冲封管时间、浓度、剂量;穿刺处的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导管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及溶栓等。随时抽查考核。以不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能力。

(2)患者置管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签署PICC置管协议书,由病人本人或代理人,床位医生、操作护士共同签名,以减少医疗纠纷。

(3)置管要选择合适的置管时机,针对性的建议需长期静脉输液超过一周以上者;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使用对外周静脉刺激和损伤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TPN、酸碱度大、渗透压高的药物;外周血管条件差者。选择治疗开始前,血管未受到损伤时较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及头静脉,本科室全部置管均为在B超引导下予右上肢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

(4)首次置管后,陪同病人做X片定位导管位置。位置不佳者立即调整。

(5)置管患者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同时穿刺针眼处覆盖明胶海绵,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向使用康慧儿透明贴,外用弹力绷带包扎,以减少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后每周维护一次,如有出血、污染、卷边等随时更换。普通维护时不再使用明胶海绵及弹力绷带。

(6)每班认真交接,每日测量置管测上臂围长度,观察穿刺处情况及患者穿刺测肢体有无发麻、肿胀、疼痛等不适。化疗药物24小时泵入时如5-fu使用期间每q12h使用20ml注射器0.9%NS15~20ml脉冲式冲管一次。如有高渗、高浓度、刺激性药物使用时,前后均使用20ml注射器0.9%NS15~20ml脉冲式冲管一次,并且个更换精密输液皮条一次,如为脂肪乳等输液完毕时还要更换输液接头(肝素帽)。

(7)床位护士加强对置管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病人关心的日常生活、穿衣、入厕、洗澡、PICC操、出院后指导等。同时要从病人处得到满意反馈。

(8)提高护士法律意识,认真、及时、准确书写PICC护理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采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32天,对照组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02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导管平均使用时间(d)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

治疗组34 132.43±6.32 静脉血栓

对照组34 101.52±4.71 导管滑脱移位

3.讨论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置入导管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工具,在临床中是比较受欢迎的。PICC导管能够使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化疗,同时对于药物的外泄也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使得患者减少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但是这种方法在化疗的过程中及其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或者是由于一些原因而导致导管移位脱落以及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风险管理值得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帮助和指导患者能够有效规避存在的危险,从而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风险管理和不实施风险管理,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平均时间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对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进行护理时,实施危险管理,能够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虞萍,奚爱芬,贺春华,毛美芬.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91-92.

[2]杨方英,谢淑萍,吴婉英,崔鸣欧,刘小玲,吴红娟.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08:52-54.

[3]冯翠莲,李笑屏,曾华志,童志文,姚艳秋,梁珏.细节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87-88.

[4]任晓敏,李丽,徐英华,周慧雅,陈蓉.互助小组自我管理在PICC肿瘤患者的应用观察[J].护理学报,2015,24:60-62.

[5]郑艳,王梅,张庆庆,唐英.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在维汉族化疗间歇期带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07:44-47.

[6]张晓玲,许英娜,汪丹,谢佳斯,翟丹丹,陈紫君.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7:136-139.

论文作者:王旎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浅谈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论文_王旎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