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天津南开 300381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也迈入了新的台阶。阐述了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对城乡规划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
引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城镇化建设进程也随之日益加快,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是,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必须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方能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而且,可持续发展观也已深入民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新型城镇化介绍
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是党中央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其不同传统的城镇化,其更加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非常重视人这一主体,着重强调将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而且也非常注重人们的要求,更加注重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产业化方面,逐步摒弃了以工业产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而注重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而且,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扩增城市规模,而是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性能否迎合规模扩增后城市的发展要求。同时,其发展思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城市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大中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2.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转型面临的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经济发展快速的沿海地区农村农业经济已经明显转变为城市工业经济。农村在快速变化同时,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面积低,自给农业已成为农村生产的主要模式。由于无法带领农民走向繁荣,非农业经济一直致力于农村发展。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争取生产力的乡村社区的过渡发生在集体合作与个人努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之中。后者通常必须优先于前者,因为生产力需要激励。然而,如果村庄不再作为单元存在,许多贫困地区的村庄就会发生集体经济衰退和收入减少的情况。许多受过良好教育和有能力的年轻人就会离开,一些老人孩子,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就会留下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何在非农业发展的同时保留村庄作为一个可行的单元是可持续城市化的重要问题。同时,在集体农业被个体家庭农业取代之后,产生了一些集体农村工业化现象。然而,这种农村工业化形式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下只是昙花一现,并被效率更高的私营和全球企业所取代,最终不能实现协调发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所需条件
3.1改变城乡规划思维方式
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彻底摒弃以往一成不变的城乡规划理念,通过改变城乡规划思维方式,有助于实现城乡规划的更好转型。城乡规划应围绕当地群众来开展,应以当地民从的生活要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为目标来实施城乡规划转型。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保证城乡规划与当地经济实现协调发展,而且,还应将环境及文化等因素融入城乡规划中,以保证城乡规划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3.2合理调整城市内部结构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现有的城市内部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对城乡规划的转型。同时,城市内部结构的发展速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因此,若想促进城市的更好发展,则必须对城市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实现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重视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多角度来实施城乡规划,以大中小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以往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一味地强调城市发展,却未考虑到农村的发展,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彻底摒弃以往的发展规划思想,转而注重城乡协调互补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城乡一体并非是将城市与乡镇变为一致,也并非将所有乡镇均变为城市,而是应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在符合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换言之,就是保证城乡在文明风貌与文化方面实现共同借鉴学习发展,在产业上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在空间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生活上实现互惠互利发展。
此外,在区域发展方面,城乡规划应改变以往强调城市发展的思想,转而重视乡镇与大中小型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从区域和城乡角度更加注重城市之间以功能关系为的资源匹配模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应更加注重城乡结构、形态功能、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策略
4.1促进城乡协调差异化发展
农村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向城市移民往往受到农村贫困的推动,农村贫困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贫困,城市也无法为移民涌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实施的大背景下,要注重城乡和区域协调的规划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多余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乡规划转型更加科学,从而实现转型目标。
4.2注重新型规划理念的融入
传统的规划理念往往以牺牲环境以及人们生存条件为代价,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提出的,以人为本是新型规划理念的核心部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城乡协调差异化发展,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做到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有共同的发展机会。因此,城乡规划要深入基层,聆听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打破传统城乡规划理念,充分理解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4.3将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
快速的城镇化和城市扩张在中国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农村社区,其中两种典型的范例是城市边缘村(成边村)和城市村(城中村)。这个城市化的农村社区通常是一个非正式住区,住房质量低,缺乏与城市边界相邻或融合的规划监管。同时,成边村正在转变着传统的农村社会经济特征。在没有规划准则的情况下,成边村的演变在于积极拆迁,面对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
拆迁重建模式将不再是中国城市化农村社区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但后生产主义倡导的文化驱动创造力下的替代反应将在新的城市化时代产生积极的再生战略。由于缺乏正式的规章和规划,成边村和城中村的建设和维护是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举措缺乏改善其建筑社区的动力。与城市社区相比,大多数成边村和城中村远离现代化的城市性质,伴随着相对低质量的建筑,严重的基础设施缺陷,城市环境恶化,未能有效地融入城市化进程,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对城市的形象有严重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进行城乡规划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注重成边村和城中村地带农民社会经济特征,做到城乡规划转型更加科学。同时要以人为核心,积极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关注城市功能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一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居业,2016,04:149~150.
[2]张宝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中国商论,2016,25:150+153.
[3]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07:58~59+63.
论文作者:刘伟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市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农村论文; 协调发展论文; 背景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