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摘要】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不安全性因素遍布围术期整个流程,患者血糖指数、体温、抗菌药使用、术中无菌化技术规范、住院时长相关因素属于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要针对相关问题做对应的操作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可能触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保证手术质量,缩短住院时长,加快手术治疗恢复速度,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关键词】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56-02
手术部位感染(SSI)属于医院高发性医院感染,尤其在外科手术侵入性治疗下,切口容易发生感染而导致手术效果下降,给患者治疗带来痛苦。随着医院感染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问题的管理也逐步提升,有效提升了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体验和质量满意度。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不安全因素
1.1 术前不安全因素
在外科手术术前工作中,如手术室环境中的空气与其他环境消毒、医疗工作者手卫生,器械、敷料与物品消毒灭菌等,相关工作都需要保证无菌化处理才能有效斩断手术部位感染源。术前需要进行抗菌药使用来预防手术感染,如果抗菌药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导致药物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滥用药还会导致二重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也会导致预防效果不达标。同时外科手术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短不一,患者自身机体营养与健康状况,合并糖尿病疾病等问题都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术前备皮处理不完善,术区受到附近皮肤组织污染物的影响,例如毛发或者组织分泌物等,都会导致组织感染可能性提升[1-2]。
1.2 手术中不安全因素
手术中手术室环境中空气尘埃与飞沫都可能将病菌带入手术部位,或者通过附着在手术器械、敷料与物品上对手术部位形成污染,因此手术中时间越长,手术部位接触空气的时间越长,其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越高。在术中皮肤消毒和手术操作的不规范也会导致感染可能性提升。手术中需要依据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分级与术区部位的差异需要有对应的外科手术无菌技术要求,相关无菌技术是否达标也直接影响了手术部位感染问题。手术中手套等用品一旦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更换,没有对切开的切口组织做到有效保护都会导致切口感染[3-4]。
1.3 术后不安全因素
术后在切口观察、换药等护理上直接关系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术后需要依据情况采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而其盲目性滥用抗生素则会导致感染问题恶化,导致机体产生耐药菌等问题。同时术后住院时长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低体温也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达到人体自身有效的抵抗能力[5-6]。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法
2.1 缩短住院时长
住院时间越长,接受治疗时间长会导致医院耐药菌株定植,因此尽可能的缩短住院时长,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解除相关人员携带的细菌而形成的交叉定植。为了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在手术方式上可以更倾向于微创手术,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从而缩短住院时长。同时微创手术自身由于手术切口小,可以减少机体组织暴露在空气中以及接触污染物的可能,有效的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
2.2 做好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高血糖情况者,要做好血糖控制,一般情况下,血糖应该控制在80至110mg/dl,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败血症与相关疾病的致死率;对于重症手术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110mg/dl,而普通患者需要控制在90至150mg/dl;如果属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术后第二天保持血糖在200mg/dl以内。按照相关血糖标准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2.3 科学运用抗菌药
围术期会运用抗菌药来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在抗菌药使用上要做好相关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来提升抗菌药使用的准确性,避免耐药菌株产生。对于大部分外科手术而言,在术前运用单一性剂量的抗菌药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感染预防作用,因此要尽可能的避免多联用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费用,降低药物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副作用。而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可以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术前存在污染情况,则术后需要持续用药1至2天。术后进行抗菌药运用可以起到感染预防作用,但是长时间用药不仅不会提升预防效果,同时还会提升治疗费用,引发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同时由于过分依赖抗菌药物,会导致医生在手术中缺乏对无菌操作的规范执行,相关配套护理工作不能完善处理,进而导致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提升。
2.4 无菌化原则规范执行
无论是医疗人员手卫生、相关器械、物品与敷料的无菌化,都需要严格按照手术无菌化技术原则开展,手术中已经受到污染的物品不可再重复使用,做好术区消毒和切口保护。手术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源,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不必要人员禁止出入手术室,同时保证手术室医疗人员的健康状况。
2.5 其他
要做好患者机体营养保证,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做好体温控制,避免低体温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做好手术室环境管理,严格无菌化操作规范。做好患者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避免手术不配合因素导致的感染风险。
3.结束语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需要各方面因素达到标准状态,无论是血糖、体温、无菌化管理、抗菌药使用,各个环境都需要严密监控与操作,才可能将感染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这需要外科相关人员做好规范管理与执行,达到意识与行动上的全面细致化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状态。
【参考文献】
[1] 赵岚,王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3):179-181.
[2] 宋莉.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在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1218-1220.
[3] 王瑞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如何预防与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9):101-101.
[4] 缪玉秀,高焕新,廖友芝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2):77-79.
[5] 耿贺梅,果丽明,刘运秋等.外科手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51-4153.
[6] 方美珠,魏爱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7):495-496.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手术论文; 部位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血糖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