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_企业编制论文

论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_企业编制论文

刍议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财务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模拟财务信息的含义

模拟财务信息(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又称为备考财务信息,它起源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主要用于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时,按照重组后的架构模拟历史时期的财务报表,来向广大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近年来,模拟财务信息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被美国上市公司创造性的运用于收益公报,即在收益公报的最前段披露模拟收益(公司将自己认为不会再次发生的费用或利得扣除后的收益)。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和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时,不包括模拟收益,因此我国的模拟财务信息专指: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经存在,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基础,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编制的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

二、需要披露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形

(一)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时

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时,必须符合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对于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法允许其独立运行一年后即可申请股票发行,其改制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连续计算。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大多不是整体上市,在改制为股份公司时,多进行了资产的剥离和重组。然而公司上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提供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因此,就改制不满三年的拟上市国有企业来说,不存在近三年的真实报表,而直接提供原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就要以调整后的公司架构对以前年度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模拟来重编近三年的会计报表。所以,对于大多数改制未满三年的国有企业来说,其股票上市时需要披露模拟财务信息。

(二)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时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生大比例资产置换、购买、出售时(通常指拟购买、出售、置换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70%以上),应向证监会报告依据拟购买、置换入的资产状况模拟计算的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备考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在公司有增发需求时,公司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但是要由注册会计师对前三年的模拟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作为上市公司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生重大的资产处置行为时,根据新的公司架构,披露模拟财务信息。

(三)前三年发生重大资产置换行为的拟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发行时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前三年发生重大资产置换行为的拟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发行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专项披露:假定置换进入股份公司资产的现时架构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披露的会计报表报告期期初已经存在、并且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动,公司应增加披露报告期备考的利润表,并披露备考利润表的编制基础、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及重要科目等内容。

(四)发生吸收合并时

上市公司在发生对其他公司的吸收合并时,也需要编制模拟会计信息。例如清华同方吸收合并鲁颖电子时,就在合并公告书中,披露了编制的模拟合并报表。但是,我国尚未对吸收合并时模拟信息的编制方法做出具体的规定。

三、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方法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出有关模拟财务信息编制和披露的统一会计准则。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方法主要是围绕国企改制上市制定的(详见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概括来说,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会计误差调整

会计误差调整主要是针对原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会计误差做出适当的会计调整。会计误差是指会计核算中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如计算、抄写错误,对交易和事项漏记、错记、重复记录,使用了不恰当或不允许使用的会计政策等。在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之前,应首先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若有会计误差,应编制会计事项调整表,逐笔调整账户记录和报表的有关数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期损益的调整问题,对于跨期损益应当在相关的年度进行调整,而不能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因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计入当期损益。

(二)会计估计变更调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出的判断。这种方式的调整是指随着新情况的发生,新经验、新资料的积累,变更会计估计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会计主体调整

会计主体调整是指:根据资产重组方案或改制方案形成的公司架构对公司前两年的经营业绩和有关的资产、负债、权益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公司前后各期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

(四)会计政策调整

会计政策调整指公司在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假设公司在重组前三年已经一贯地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针对原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与以上规范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进行了追溯调整。进行会计政策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与前后各期会计处理的可比性。会计政策调整的对象是资产重组后公司前三年资产结构调整报表。会计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外币折算汇率的选用、坏账准备的计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外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等。

四、对模拟财务信息编制与披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澄清模拟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

在历史财务信息之外再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目的在于利用历史财务信息,对拟上市公司或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近三年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表述,适当反映公司盈利趋势,使投资者能够利用历史财务信息分析目前情形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比分析未来可能的盈利数据。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不是着眼于投资者,而是主要服务于监管部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利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我国的模拟财务信息往往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需要编制和披露,比较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因此,有必要澄清模拟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使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工作逐步转到为投资者服务的轨道上来,从而进一步指导模拟财务信息的披露和编制。

(二)改进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方法

如前所述,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这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信息的不可比。例如,监管部门规定对于由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形成的部分,原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因此,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

模拟财务信息服务的着眼点是投资者,因此在编制方法上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

(三)细化国企改制上市时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

目前看来,允许国企改制不满三年即可上市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在支持国企改革,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许多国企改制上市前亏损严重,负债累累,但只要通过资产重组,将优质资产从同类资产中剥离出来,就可以顺利地实现上市融资。这种企业关联交易多、运作不独立,实际上很难实现真正脱困,往往上市一、二年就亏损,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也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遏制改制重组不彻底造成的公司运作不独立、关联交易巨大和存在同业竞争的现象,我们可以吸取国外的监管观念,进一步细化编制和披露要求。改制重组时未将相关业务全部划入股份公司的,应将相关业务的历史经营成果纳入改制前的利润表;改制重组后股份公司与原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在采购、销售及其他主要业务方面存在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将公司与关联方视同一个会计主体,合并编制改制前的利润表,同时将此报表作为申报报表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披露。

(四)加快制定统一的模拟财务信息准则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编报标准,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和披露工作还比较混乱。例如,1997年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在经过资产重组后纷纷披露了模拟财务报表,但是六家企业的编报标准存在很大差异。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投资者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再如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即使编制了,也会由于合并发生的年度不同、公司不同,从而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制定统一的模拟财务信息准则,详细规定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目标、编制指南、披露方式、适用情况等,规范证券市场上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工作。

标签:;  ;  ;  

论我国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_企业编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