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十大新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新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十大新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新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十大新论”——十六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进文化论文,十大论文,新论论文,新发展论文,发展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 去考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 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 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党中 央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在实践上进行了新探索,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 ,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对文化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发展了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理论。这种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观点, 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国家文化安全论,三贴近,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等等 ;二是老观点新内容,例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 观点在过去已经提出,但在新的实践中,要统一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注 重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则是新的内容;三是对原有观点进行更系统、更全面、更具体、 更深刻的阐述,比较典型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我们 可以将这种新的发展归纳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十大新论”。

一、突出作用论

党的十六大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 求全党同志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 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 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文化的 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是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 导水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

胡锦涛同志在最近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 项工作。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 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先进文化问题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显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以后的几次全会连续研究 文化问题,或者研究其他议题时专门涉及文化问题并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在改革开放以 后是没有的。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还集体学习了“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 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显示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 化的勇气信心和具体行动。

二、指导地位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 灵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始终 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及,抓好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的工作。

要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如何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 的教条主义,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袭;研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下不断发展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如何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学习 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保 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研究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形 势下,如何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思 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而采 取的重大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 求,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党最根本的思想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的全局。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 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 重要作用。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要坚持一以贯之的一系列方 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 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三、文化生产力论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文化生产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 性障碍。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 的精神力量。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 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要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 业的区别,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 强”。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 起来,积极推进文化领域资产重组,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 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要加强规划,合理充分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 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性,商品属性是普遍性,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不能用特殊性 否定普遍性,也不能因为普遍性忽视特殊性。要创造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 佳的优秀作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统一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文艺,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 民喜欢不喜欢。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 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制定文化领域“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文化创新论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做到: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 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进行文化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高扬改革旗帜,增强发 展意识,树立创新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用改革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 己,用创新的办法完善自己。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进行文化创新,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创 新内容,使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丰富;要创新方法手段 ,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各种传播方式的融 合,更好地适应群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宏观管 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工作机制,保持宣传文化事业的蓬勃生机和 旺盛活力。努力使文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进行文化创新,要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 活动的新闻报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积极开 展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提高新闻宣传的效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工作,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同时又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把 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群体的思想 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 要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文化创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抓紧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宣传工作的法 律法规,加快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办好重点新闻网站,加强网上宣传队伍建设。有效治 理网上有害信息。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五、文化权益论

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一方面要通过文化发展来不断保障群众的文化权 益;另一方面坚决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侵害群众文化权益的现象。

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支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坚持和完善支持文 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 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 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 持把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 入,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努力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军营文化。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 层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 步缩小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要扶持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 程和农业节目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 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要加强理想 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实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 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六、文化产业论

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 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手段和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壮大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最大限度地占领 市场、赢得群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统一。

发展文化产业,要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要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 展。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 业格局。要支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积极发展,共同繁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 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七、文化体制改革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 化创新。改革必须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要确保党对宣传文化事业的领导 ,确保正确导向,确保宏观控制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 入竞争机制;要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要强化政府 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 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 精品、多出人才的运行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这个微观既包括文化事 业单位也包括文化企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文化事业主体。经营性文 化企业,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壮大实力 ,要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加快形成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塑造一批文化产 业主体。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紧迫的就是要重塑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难点就是解 决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问题,关键是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尽快转变为企 业,培育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 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重视文化投融资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两个体系。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依 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 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 文化法制建设,加快文化立法步伐,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 规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文化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文化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同时要有科学的 态度和方法,为此就必须先搞好试点。

八、国家文化安全论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先进文化。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 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 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先进文化。要始终高扬引导中国社会 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 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渗透和 侵蚀。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要借鉴国外经验。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 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 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要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 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的侵蚀,确 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我国 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展示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九、“三贴近”论

“三贴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实践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 ,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把发展 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 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 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贴近群众 ,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 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 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要把“三 贴近”的要求贯穿到各个方面,理论研究工作、新闻宣传工作、文艺出版工作、思想政 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都必须坚持“三贴近”。

十、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论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就要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 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 能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 的能力;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的能力;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坚持“三 贴近”原则,不断提高创新工作的能力。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围 绕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政策,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理清 工作思路,提高决策水平;民主执政就是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呼声,认真听取各方面意 见,善于集思广益,把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社会各方面的正确意见转化为工 作的方针政策;依法执政就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通过依靠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实 现党的主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行政监管手段处理文化领域的问题。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必须要加强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 业单位的关系。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政策,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 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 务型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也要进行自身的改革,要逐步形成一个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 度为主要目标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文化行政管理体系。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党管干部、党 管人才的原则。繁荣文化,关键在人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支持他们施展聪明才智。要广交深交朋友,树立服务意识,注意倾 听文化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要帮助文化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 感,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要认真组织实 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宣传文化领域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开展和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自觉维护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火热生活 ,焕发创造激情,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描绘伟大时代的灿烂画卷,创作人民群众喜 爱的艺术精品,努力为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十大新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新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