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及战略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东南亚国家论文,当代论文,走向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0)11-0074-04
一、东南亚职业教育演进的基本特征
东南亚各国先后经历了从早期无职业教育到有正规职业教育、从殖民者办职业技术教育到独立后创办本国职业教育的历程。其中,政府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转变了各国职业教育的落后面貌,呈现出很强的发展中国家职教发展战略特征。
(一)从读书为官到奉行职业教育强国战略
东南亚国家的教育长期以来被统治阶级垄断,为贵族服务,脱离生产劳动。15世纪,东南亚国家相继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统治者为了有效掠夺资源,创办了一些技术培训机构,但规模小,层次低;后期创办的高等院校大多设置神学、文理学科及医学等专业,缺少技术学科专业。那时期的教育以读书做官、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东南亚各国独立后,为建国图强和发展经济,努力推进教育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其措施包括:一是倡导现代职业教育观,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各国先后立法把职业教育视为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一环,强调创建符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制;二是重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动经济与职业教育的适切发展。如泰国1961年在实施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配套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计划。新加坡在颁布的《职业及技术报告》和《教育调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计划,即在新加坡大学原有的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的基础上,增设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会计和企业管理学院等。
(二)从单一职业培训到正规职业教育体系
东南亚各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培训到创建正规职教体系的历程。独立后,各国依据产业需要加大了职业培训力度,随着20世纪60年代各国陆续进入工业化建设阶段,开始把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作为推进工业化的关键,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重大发展,逐步建构起正规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措施是从劳工培训到专业技能培训的转变。东南亚各国独立后开始依据产业发展要求对原来殖民时期单一劳工短训进行改造,建立起面向国家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如,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培训开始兴起,到1980年约有18万人接受了各类职业技术训练,20世纪70年代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共培训5.2万人以上。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在技术服务上合作开展培训,80年代后逐步与上述三国合作成立了3所技术学院,从而逐渐建立起既有各种培训中心、理工学院,又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一体化的、从各种短期培训到颁发文凭证书的专科、技术性本科及专业性研究生的正规职业教育体系。马来西亚以调整课程结构为突破口,强调通过课程设置来沟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渠道。泰国现共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400多所,业余职业学校近1,000所,其中泰国教育部开办了202所职业技术院校,有在校生270,157名。[1]
(三)从移植借鉴到创立特色职业教育
东南亚各国独立以来,走过了一条从初期注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到创建特色职教体系的过程。如泰国兴办地方大学就是模仿美国创立州立大学的办学模式;菲律宾发展了近千所高校,基本上是沿袭美国教育自由发展、竞争求生存的发展模式;新加坡的工艺学院吸收了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马来西亚大学则基本是英国高校的翻版。[2]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各国在产业需求下开始重视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创立有自身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新加坡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创建了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的“双元制”模式——教学工厂。马来西亚调整发展策略,将进口替代工业转向出口工业,大力发展网上资讯服务、电子商务和数码广播科技,力图发展成为东南亚“多媒体超级走廊”。泰国紧扣本国80%人口在农村的国情,重视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中等、专科职教,现在泰国的农业技术院校占全国职业院校的40%。
二、东南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及问题分析
“二战”后近70年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先后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虎)”,其中创建开放而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及特点
1.注重政府作用,强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二战”后东南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是把职教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政府强力推行职教发展。如泰国20世纪60年代,制定了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总方针,开设各种职业院校,创办地方大学,推行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到1985年,泰国有各类技术院校近300所,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政府强力推行的结果。新加坡自立国以来,政府强力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使职教的大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起飞的动力。表1所示,新加坡政府对职业院校经费拨款稳定增长,其经常性开支由1992年的19,633万新元增至2005年的62,479.4万新元,2008年新加坡教育预算已达69亿新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3]其中,2001年到2005年间对职业性院校拨款从95,783.7万新元增长至107,338.8万新元,而大学费用却从111,455.4万新元减为101,28.6万新元。
2.重视职教法治建设,推动职教科学有序发展
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第二条经验是重视法制建设。东南亚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法规来推动职教发展。泰国每一个五年教育发展规划都以法规名义确立职教发展目标。菲律宾军管后,以总统令推行教育改革,相继颁布相关教育法规或总统令数十项,如1953年颁布的《共和国法第896号》、1957年颁布的《菲律宾教育修订方案》、《1972年教育发展令》、《1973年总统令146号》、1988年《共和国第6655号》等,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4]正是强调职教法治,才推动了东南亚职业教育的快速有序发展。
3.积极与经济联动,构建开放的职教体制
东南亚国家发展职教的第三条经验是引进市场机制,创建开放灵活的职教体制,以配合和推动经济多样化发展及不断转型升级的需要。其措施如下所述。一是建立职教与普教多重交叉的发展体制。职业教育不仅与中等和高等职教衔接互动,也与普通教育相衔接。如新加坡高校职教普教不分,通过修读学分、考试等方式,可以从工艺教育学院和初级学校升读理工学院,也可从理工学院升读大学。二是技能为本,职教课程标准按企业技能要求来制定,并聘请企业技师主考。三是课程体系设置直接与市场对接。东南亚各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强调专业、产业、行业相结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直接与市场对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规定技工课程70%的时间要用于技能训练,30%用于理论学习。泰国高度重视职教课程的实用性,开设了近1/2的实习课程,配置完备的实训基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都以市场为导向。
(二)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东南亚职业教育在推进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特定的文化与教育传统的影响,也使职教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教育观与服务经济滞后
尽管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较快,但由于传统读书做官的教育观影响,轻视职教及忽视服务经济的观念时有显现,职教体系与经济发展结合仍然不紧密。具体表现如下所述。一是许多民众对职教不像普教那样重视;报读职教仅仅是因为考试成绩低的无奈选择。二是传统教育观致使一些国家轻视职教发展,高端技术专业匮乏,影响产业的转型升级。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从经济层面看是由于科技人才短缺,未能及早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无法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国际间竞争,但根本原因则在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结构单一,专业设置滞后且与经济发展脱节。三是尚未形成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机制,未能发挥引导经济发展的功能。
2.传统教育体系下职业技能学科缺乏
由于传统教育观影响,东南亚主要国家的职业教育特别在高等职教领域尚未建立起以技能技术为本的学科发展体系,传统文理学科及理论课程依然占据首位,致使社会人文学科人才过剩,科学及工程技术人才紧缺。如菲律宾经济支柱是纺织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产业需要大量技术熟练工人和中高级技术人才。但通过表2可见,菲律宾高等教育学生却主要集中在师范、社会科学、商业和医学等领域,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相关专业比例很低。
由于学科结构的失衡导致教育与经济结构脱节,制约了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对经济转型及国民经济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传统职业制度下职业教育发展缺乏动力
东南亚许多国家依然奉行宗主国重学术的教育体制,背离东南亚国家发展实际,技术技能性职业不被认可,因而职教发展阻力重重。具体表现为:一是优秀生不报读职教专业;二是职教仅仅作为普教的补充,在教育法规中也仅为附属部分;三是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除新加坡外,其他国家都未能专门制定职教发展规划,缺乏前瞻性、计划性,使职教难以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三、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未来动向及战略重点
随着高新技术为特点的知识经济在东南亚国家的兴起,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加速,从而使原先教育体系以及偏重简单专业技术的职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时代发展压力,积极推进职教变革已成为东南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瞻远瞩,创建发展型职业教育体系
新世纪以来,东南亚各国积极创建发展型职业教育体系。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职教的发展性功能,强调更紧密地推进产学联动;二是创新教育观,制定职业教育长期规划,进一步强化职教兴国的战略观,注重职教发展的规划性,强调从宏观上把握职教与经济发展的长远发展,实现职教对产业发展的主导功能;三是注重从国家发展实际出发,不断推进职教的转型升级,创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如泰国的农业和旅游业、马来西亚的电子资讯业、新加坡的信息岛计划;四是创建自主竞争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东南亚各国都在制定职业教育新法规和财政资助政策为职教机构进行资助性引导,促进多元化和良性竞争,建构更具活力的发展体系。
(二)与时俱进,追求与高端产业联动
东南亚主要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依据未来产业需要发展更高端的科技专业,以求实现职教主导产业发展的模式转型,以实现与更高级产业发展的互动,营造新的国家发展制高点。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继续实施提升职教计划,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高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二是致力创设以服务高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职教课程,如新加坡、泰国推进的纳米、IT、海洋、空间技术等课程,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并推动国家民族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建立基于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学位和文凭证书体系,创建多元一体化职教体系,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教以及产业间的衔接互动,使尖端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努力强化职业教育效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构有本国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区域联盟,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以来,东南亚为了强化职教水平,将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借助国际力量和经验,作为寻求时代跨越发展的最关键战略举措,试图改变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职业教育层次较低、科研力量薄弱的被动状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利用东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教育交流,搭建新加坡先进职教与其他东南亚国家间的合作通道,实现地区职业教育的共荣化、国际化、优质化;二是举办各种相关职业教育论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鼓励各国职业高校间进行学术合作,相互交换留学生,合作举办各种高端科技专业;三是联合培养优质人才,创建联合大学或学院,使之成为高科技孵化及成果转化应用基地,提升本国的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