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制约因素——我国进口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约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从1980年的195,5 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401.7亿美元,增长6.2倍,平均每年增长11.6 %。相对应地,进口在全球进口中的位次,由第21位上升到第12位;占全球进口的比重也由1%上升到2.5%。我国进口在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几起几落、发展很不平衡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进口增长非常缓慢,1998年还有所下降。进口增长乏力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周期性发展
1.进口随国内经济波动呈周期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发展经历了3 个大的周期, 在每个周期内均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 ①从1980年至1985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对国外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量比较大,我国进口急剧增加;在1982年受治理整顿影响进口迅速滑入谷底之后,在周期末才出现了有力的回升;本周期内总的走势是高速增长。②从1986年到1990年,由于1987、1988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口由微量增长达到高速增长;但在随后的宏观经济调控间接影响下,明显下降。③1992年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进口发展又出了一个高峰期,连续几年飞速增长;然后,伴随着国内经济“软着陆”进口逐步回落,增速从1995年的14.2%降低到1997年的2.5%。1998年下降到1.5%。第三周期内,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进口回落时变化平稳,持续时间比较长,低迷状态长期难以扭转,直到目前为止,还未能看到明显上升的兆头。
2.近年进口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慢的时期。 1996年以来,我国进口明显放慢。进口总额由1320.8亿美元,仅增至1401.7亿美元;3 年内只增加了81亿美元,年均仅增长2 %; 且进口增长速度逐年回落, 1998年出现了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这几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发展最缓慢的时期。
(1)与国内经济比较:在“六五”和“八五”时期, 进口增速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七五”时期,进口增速稍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近3年,进口增长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差距逐步拉大(见表1)。
表1 进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较(增长速度的平均值%)
时期 进口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之差
"六五"时期 18.7
10.87.9
"七五"时期
5.57.9
-2.4
"八五"时期 20.1
11.68.5
1996
5.19.8
-4.7
1997
2.58.5
-6.0
1998 -1.57.8
-9.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 )与世界贸易比较:我国进口增长速度一般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如“八五”时期,我国进口年均增长率比全球进口高12.2个百分点。1996年,我国进口增速基本与全球进口增速持平;1997、1998年,则明显低于全球进口的增长速度(见图1)。
图1 1980—1998年我国进口和全球进口比较(增长率%)
(3)与出口比较: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进口明显少于出口, 除1992年为贸易逆差以外,其它年份均有相当规模的顺差;特别是1996年以后,顺差急剧增多,1997、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400多亿美元。 在出口基数比较高的前提下,年均增速仍比进口高1.7个百分点。
3.一般贸易进口停滞不前,加工贸易进口增长略快。
随着我国外经贸的发展,我国进口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般贸易地位逐渐下降,加工贸易地位逐渐上升。1986年一般贸易进口352.1亿美元,1998年进口436.4亿美元。12年内增加84.3亿美元,占总进口的比重由82.1%降为31.1%,减少51个百分点;同期内,加工贸易进口由67亿美元增加到685.7亿美元,增加9.2倍,占总进口比重由15.6%上升到48.9%,增加33.3个百分点。最近几年,一般贸易进口继续低速徘徊。1996、1997年均有所下降,1998年主要由于我国打击走私和骗逃汇,才开始出现转折性的上升,全年增长11.8%;而加工贸易似乎高峰期已过,进口增速逐步减慢,1998年首次下降,也是首次低于一般贸易进口增长。进口贸易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4.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备进口开始减少。 从长期来看,外商企业投资设备进口与我国利用外资走势高度一致,两者的相关性达到91%。1996年以前,利用外资增长1%,外资企业投资设备进口平均增长0.71%;但近两年此项进口开始减少,1997、1998年在利用外资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均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8%和19%,与直接投资的比例也由60%左右降为1998年的32%(见图2)。
图2 1980—1998 年外商直接投资和投资设备进口比较(增长率%)
5.初级性原料进口减少,机电产品进口增加。 90年代以来,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稳步增多,但在总进口中的比重起伏较大,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在“八五”时期,由期初的17%滑落到最低点13.7%,此后又迅速升高,然后在1996、1997年高达18.3%和23.1%。1998年初级产品进口又猛降19.8%,所占比重降为16.4%,其中农副产品和矿物产品进口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机电类产品和化工原料进口增加,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6%。
存在问题
1.进口增长速度大大减缓。最近几年,我国进口增长过慢,从1978—1993年的年平均增长16.2%,降低到1994—1998年的年平均增长4.9%, 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拉大。在连续数年保持巨大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我国具备了增加进口的外部条件。如能多进口一些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可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有利于缓解目前存在的产业结构瓶颈制约,大大改善我国供给的质量。
2.国有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较少。国有企业进口中,原材料占有一定比重,粮食类、纺织原料、矿物原料进口份额较大。1998年,初级产品贸易有23亿美元的逆差。国内粮食市场虽然严重疲软,仍进口粮食7.3亿美元,进口饲料14亿美元。 外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和用于组装加工的元器件、零部件较多,相比之下,国有企业进口机械设备,特别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较少,不利于其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度,也不利于“3年解困”目标的实现。
3.我国进口商品结构转换迟缓。 80年代前期,我国出现了消费品进口过多问题,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进口规模很大;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原材料进口过度问题(如钢材进口,最高年进口量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2)。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工业结构转变的要求,在90年代我国应该出现技术设备引进的高峰期;但两年多来,国内市场发展势头减弱,企业进口需求不旺,使一般贸易和外资企业设备进口都由前期的增长转为下降。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资本密集产品进口程度仅稍高于美国,低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进口还处于“比较劣势”,进口优势系数低于美国,甚至还低于我国劳动密集产品的进口程度(见表2)。 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行业升级缓慢,大大延缓了我国进口产品结构的转换,工业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进口明显放慢。进口发展过慢,导致我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顺差不断增加,贸易摩擦加剧。
表2 中、美、日、澳四国进口显示比较优势系数
国别澳大利亚 中国日本 美国
农业密令0.5618
0.8639
1.950
0.5867
资本密集 1.2371.170 0.57581.050
劳动密集0.9350
0.8996 0.98361.122
矿产密集0.5805
0.5710
2.027
0.9952
资料来源:《战略与管理》
4.进口商品质量下降。
1998年进口批次和货值不合格率分别比上年上升0.46和0.61个百分点。在进口商品中,棉花、铬矿砂、尿素、硫酸钾、新闻纸、钢坯、未锻造铜及铜合金、蒸汽锅炉及过热水锅炉等进口商品不合格率,比上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谷物、饲料用鱼粉、尿素硫酸甲、 黄麻等不合格率均超过10%;蒸汽锅炉及过热水锅炉不合格率高达22.3%,钢坯不合格率达29%,棉花不合格率最高达36.9%。
制约因素
1.国内市场需求是决定我国进口走势最主要的因素。 对1986年以来我国进口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进口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消费品销售增长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7左右; 其中与投资增长相关系数最高,为0.75。根据回归分析,用投资和消费增长对进口增长的解释程度,要比仅仅用经济增长提高26%,分析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是进口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具体表现在:投资增长下降,90年代以来,全社会投资增长率越来越低,到1997年降到10%,几乎落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消费需求增长缓慢,1997、1998年分别增长10%和9.7%,而两年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分别增加了20%和15.4%; 近5年来我国物价总水平较低,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1998 年物价水平出现了绝对下降,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国内市场严重地不景气, 最终导致进口减少。
2.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进口格局的形成。 我国进口加工原材料、零部件较多,机械设备进口相对下降,是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形成的。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产业跨国调整。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形成了全球化网络;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彻底分离,尤其是把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分离,分地区安排生产。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其它地区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跨国公司大量地在我国设置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工厂,造成我国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较多,相关最终产品进口逐步减少。
3.国内不同的税收、投资政策及其调整影响我国进口。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对不同的进口贸易方式和投资,给予了不同的政策优惠,促进了相关进口的发展。如对加工贸易进口物料减免进口环节税,外资企业投资设备物品进口免税,与一般贸易条件下平均34.5%的进口环节税(平均关税15%+增值税17%)税负差异较大。因此,一般贸易进口发展缓慢,并出现了升降反复的现象。另外,国内对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税收政策的调整,如取消或减少了部分的优惠),也会减少相应的进口。这是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口趋缓、并最终下降的重要原因。
4.进口管理体制不畅。 我国进口仍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部门分割、自成体系,相互联系和沟通不够,特别是实行进口审批、登记的商品,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手续繁杂、干预较多;政府机构改革以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但仍未实现实质性的转变。国内部分商品市场缺乏与国际市场的有机联系;过多运用关税、数量控制及行政手段限制进口的商品仍然较多,这是制约我国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5.严重的走私冲击正常进口。 由于国内市场保护激发的各类走私行为,在最近几年空前泛滥,对正常进口的冲击越来越大,这也是我国正常渠道进口增长不快的原因。从1998年7 月我国开始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以来,一般贸易进口由降转升,全年进口上升11.8%,这也从反面说明,走私对进口存在严重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