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世纪天源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消防设计的好坏影响着人们居住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而且目前我国超高层的建筑迅速增多,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更加有难度,目前的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仍然存在问题,下文叙述了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对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消防;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超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仍将是缓解我国城市居住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1 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上对于众多参考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认为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一,火灾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它的火灾蔓延途径很多,例如风道、电梯井、电缆井、楼梯间等。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那么火灾蔓延速度快,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人员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楼层较多,而且人员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紧张不知所措,使得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困难。第三,火灾扑救难度大。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登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设备,登高消防车只能救助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和实施灭火,使得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2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现状
2.1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消防技术不先进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装备配备并不合理,不能满足火灾时疏散和扑救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的消防车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不能适应超高建筑物的压力要求;第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登高消防车往往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救援和灭火。必须武汉登高消防车其能实现的最高高度只有54m;第三,许多超高层建筑物没有配备直升机停机坪,并不具备消防直升机参与灭火和营救的条件。
2.2各井道防火处理不够,火势蔓延途径未预先封堵
当前我国许多高层建筑物中,各管道井、电缆井、电梯井等竖向管井,其在进行施工之后,空洞和楼板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章程进行严格防火封堵,从而使得大量的楼板处和玻璃幕墙处出现封堵不彻底或不完全封堵现象,以至于在火灾发生时成为火势蔓延的最优路径。比如2007年5月在广西南宁地王大厦所发生的火灾,就是有关管井没有按规定封堵,以致火灾时,烟气很快蔓延到各楼层。
2.3可燃物比较集中,各业主缺乏防火意识
在目前的大多超高层建筑物中,各业主往往缺乏防火意识,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或难燃材料,摆设物品陈设,可燃固定家具,还敷设着许多电线电缆。从而使得高层建筑中可燃物比较集中。一旦失火,大量的可燃物将会使超高层建筑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灾中形成的浓烟就会顺着电梯井、垃圾井等竖向“烟囱”,以较高的速度迅速蔓延。
3 超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措施
3.1严格审批管控
要强化高层建筑审批工作,规划、建设、消防、市政、质监、工商、供水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联动,可采取“并联审批”的模式,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再分发给其他有关并联审批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进行审核和验收。各有关并联审批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核意见,最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所有审批部门出具最后审批结论,切实避免各自为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建设工程项目,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共同限制其申报和审批,加大建设单位的违法成本,强化执法威慑力。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从源头做起,齐抓共管,共同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其中,规划部门要合理规划高层建筑布局,满足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水源等的要求,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市政部门要将市政道路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供水部门或企业要确保市政消防水源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要严格消防产品质量管理,消防部门要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日常监督管理。
3.2规范建设监管
要以强化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大对高层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力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获取程序,对不具备设计、施工、监理能力的企业坚决不予发放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要强化高层建筑招投标管理,对挂靠投标、层层转包、恶意压价的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要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坚决取消其投标资质。要建立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体系,将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建工程的质量与其资质挂钩,并对设计、施工企业未按国家消防工程技术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失职、渎职等现象依法予以严处,并视情限制、降低或取消其设计、施工、监理资质。要汲取央视火灾教训,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把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防范纳入监管范围,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各种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3.3建立标准模式
首先,要在体制上、机制上进行创新,对高层建筑后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落实和细化镇乡街道、政府部门和村(居)委会的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多产权、多使用人、无物业管理这类属于监管边沿的高层建筑,要落实所在地街道、社区的管理责任,严防失控漏管。其次,参照各种质量体系认证和管理认证模式,建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新模式,全面规范高层建筑日常管理、消防控制室运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救援应急处置和内部消防宣传培训等各种程序。同时,以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建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等级评定体系,并将消防安全管理等级与其申报行政许可、评先评优和日常经营活动挂钩,督促高层建筑业主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流程,全面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和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然后,建立职能部门消防执法联动机制。
3.4做好宣传培训
要分别针对普通公众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分层普及”的工作方针,强化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3.4.1要以人为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广泛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普及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和逃生知识,努力提高全民避险防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4.2要分层普及,重点根据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施工人员以及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工作人员从事不同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门培训,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要强化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的行业准入管理,依托国家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加大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化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队伍,培养形成一个新的有竞争力和稳定性的蓝领阶层,从提升人员素质上全面增强高层建筑自我管理能力。
4 结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超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仍将是缓解我国城市居住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秋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问题与措施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1.
[2]罗云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12).
论文作者:王金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 消防车论文; 部门论文; 主管部门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