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合作”谋求崛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通力合作”谋求崛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合纵连横”谋崛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纵连横论文,中国论文,态势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央在2003年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后,区域经济问题迅速升温。2 004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十一五”规划,将把区域规划的编制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并决定先期启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制订工作。新中国 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五年计划”将为“五年规划”取代,未来的“五年规划”将从原 来的重视产业规划转变为重视区域规划。

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区也不约而同地扛起了区域经济的大旗。例如,山东省喊出打造 “山东半岛城市群”;河南省亮出“中原城市群”概念;湖北省规划建设“武汉经济圈 ”;江西省提出再造“昌九工业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酝酿构筑“环天山经济圈 ”……

地方政府倾心于区域发展,是由于单打独干已不能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发 生了两轮激烈的地区经济冲突,第三轮冲突的苗头已然出现,各地区都深受其害。中央 政府重视区域经济,主要是由于区域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

由于西部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中央在1999年底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新 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发展出现明显衰退,中央2002年又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发展战略”。为何中央又在2003年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并再次开始重视长江 三角洲与京津冀都市圈这类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规划呢?

首先,统筹区域发展,在于综合解决各种区域问题,中国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多种“区 域病”并发的阶段,只有通盘考虑西部的“落后病”、东北的“萧条病”与东部部分城 市出现的“膨胀病”,才能防止中国的发展步伐因区域病困扰而放缓。其次,重视东部 区域的规划,也是统筹区域发展的一个具体要求。现阶段推动东部核心区域的发展,可 为统筹解决区域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区域战略基本上完成了由“沿海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的转变,未来战略区域的范围已经基本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战略将 按照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四个大范围一级区域框架来安排。只有 东中西互动,突出自身发展重点,才能综合治疗多种“区域病”。

东部发展,“领跑”中国经济

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继续长期保持强劲的发展活力。

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东部地区在技术、人才 、资本、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仍将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无疑是统筹区域发展 所需财政资源的主要来源地。此外,东部地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需要预防或治疗“膨 胀病”,这要求向外转移传统技术与产业,这会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积累工业文明的新机 遇。可见,东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具有全国意义。

东部大部分城市地区将于2010年前后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因此,未来东部发展的首要 任务是加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将结构与空间调整作为治疗“膨胀病”的主要手 段。此外,在东部战略区域范围内,空间一体化正在加速,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合作开 始进入新一轮高潮,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引导着区域合作的 方向。

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外资流入地区。20世纪80 年代,广东省吸引外资占全国外资利用总额的一半以上。直到2002年,广东外商直接投 资一直占全国首位。但近几年一些外资企业“北上”至长三角,2003年广东省外商直接 投资第一次被江苏省超过。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珠三角过去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将 不复存在,未来的方向将是整合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利用CEPA(香港与内地更紧密 的经贸安排)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机会,将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优势和广东的制造 业优势结合起来,形成面向东南亚地区、背靠华南地区的大范围区域一体化格局。去年 ,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 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 + 2”)在内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

长三角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势头特别明显。2003年,长江三角洲15市的GDP之和占 全国GDP的17%,成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 境优良、创新能力突出的地区之一。未来长三角保持全国的领先水平,需要克服行政区 划冲突,有序地转移传统技术与产业,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快速形成区域一体化,形成 以创新为支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京津冀都市圈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无论是在经济 总量方面,还是在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方面,京津冀都市圈已落后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京 津冀都市圈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是存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特大型经济中心,区域合作难以依 靠地方政府来推动,未来有可能最先设立介于中央与省级政府间的区域管理机构的是京 津冀都市圈。最近正在研究连接京津冀的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以及区域航空港、海港的联 合开发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要素与产品在区域范围内合理流动,还可在一定 程度上削弱地方保护主义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尽快趟出市场化改革新路

西部地区开发的关键是如何尽快创造经济全面起飞的条件。

5年来,西部大开发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西部大开发的长 久动力何在?总体上说,近几年西部大开发走的是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 体的阶段性开发道路。这是西部大开发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但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规律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必须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市场主导型转变。当前的关 键在于,西部大开发应当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在市场化强力推动下,走出一条 制度性、长期性开发的新路。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将取决于全国发展水平。在目前的水平下, 全面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缺乏基础,中近期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设 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二,重点地区的开发与改革开放。“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 部地区的建设重点区域,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还草等 重大工程陆续上马。这些经济区与重大工程是“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开发模式中的主 要“点”与“线”。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今后还会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上马 ;第三,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

振兴东北,关键是再创新

东北地区振兴的关键是如何发挥过去积累的资源以重振昔日的辉煌。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工业基地。“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有58项布局 于东北。目前,东北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 1/3,船舶产值占全国的1/3。此外,汽车、钢铁、重型装备等产品生产也在全国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经济,不仅可以重振东部地区昔日雄风,而且是统筹区域发展 的一项重要要求,会为预防或治疗其他地区已经或可能出现的“萧条病”积累经验。

东北问题的实质是传统产业与技术的老化。因而,东北地区的核心任务是“返老还童 ”,其振兴的主要途径是产业与技术的吐故纳新。2002年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一 系列支持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旨在促进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从全国 范围来看,东北地区的振兴应该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通过将东北地区一 些传统产业与技术转移到中西部落后地区,既可为东北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让出空间, 又可为落后区域积累工业文明创造条件,是一个一举多得的选择。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东北地区的老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 的需要,因而,东北的振兴需要培育新的“创新文化”,通过培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是 一条重要途径。

中部崛起,期待政策激励

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连接东西的区位条件和长期积累的农业、基础产业与 流通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提高其在全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的发展水平相对下 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2003年中部六省主要经 济指标明显偏低,特别是工业总产值与投资总额这两项指标;中部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82%与90.38%。中部是我国人口密集 区与重要农业产区,在地理上是连接东部与西部的桥梁,促进中部崛起,可产生“联东 带西”的效果。

中部的崛起,需要发挥其综合资源优势与已有的科技与工业基础优势,加速基础设施 现代化建设与城镇建设,发挥“联东带西”的地缘优势,发展大市场与大物流。从统筹 区域发展的要求出发,未来一些支持落后区域和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会适当延用到中部地 区。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重点包括:通过转移支付、优惠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援 助手段,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将一些农业优惠政策应用于此等。

标签:;  ;  ;  ;  

“通力合作”谋求崛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