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标下教师备课的认识论文_孙金龙

浅谈对新课标下教师备课的认识论文_孙金龙

孙金龙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洋心洼初中 224126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这里我们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遵循一个前提

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地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

二、实践两个观念

在我们的备课中,还要实践两个观念,即大学科观念和课堂互动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新课程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前不顾学生反应只顾自己满堂灌的陋习。新课程追求的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都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

三、处理三组关系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可以减少,恰恰相反,教师在备课时投入的时间应当增加。以往备课中所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要素是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很好地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内容一旦确定就相对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所以“备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台”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考究教法、传授学法。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教材这三组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搞生搬硬套的引导,也不是将学生一步一步带进教师所预先设置的“圈套”。

四、实现四个转变

在新课标下,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写教案为备课、变教师为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变简单提问为启发牵引。

前面已提到,传统的备课就是简单的写教案,是狭义的备课。在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就是为教学作准备的过程,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备课应该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过程的预设。新课标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新课标下的备课,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这样的备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标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时代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的广泛,学生完全有可能获得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应该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真正把讲堂变为学堂。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备全五个要素

1.要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针,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明确的方向。

2.要备好教材。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这并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地漫游,还是要走进文本,以文本为依据。我们的备课还是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知识,借教材这个点深入生活这个面。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有可能从教材联系到生活。很难想象一个在备课时不能吃透教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借助教材带着学生走进生活。

3.要备好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4.要备好教师本身。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地利用教材,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5.要备好环境。新课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传道者,而应该是师生交流中的首席,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因而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环境中的地位。如不能总是高高地站在讲台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运用多媒体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师备课,要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知识的肢解和知识的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知识综合素养的提高上来。新课标下的教师备课更应该是一种开放、合作、探究的备课。

论文作者:孙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浅谈对新课标下教师备课的认识论文_孙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