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各个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价值实现最大化。
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 (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 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电力作为商品,具有和其他商品相同的基本属性。电力体制从计划经营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力产能过剩、燃料成本刚性增长,导致发电企业成本增加,统调电厂发电量持续下降,设备利用小时显著降低。
自2015年电改 9号文及其系列配套文件发布以来,电力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电力市场将由单一主体参与变为多种主体共同参与,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在售电侧引入市场竞争,将对发电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空间、商业模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电量、电价将由原来的政府管控逐步放开,外部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本质上变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要求发电企业必须做出快速响应。
二、精益改善分析
针对以上电热市场现状,结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通过精益化管理,分析电力售电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带来的影响。
竞争劣势:发电机组容量小,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运输费用大;部分人员市场意识淡薄,忧患意识不强。
竞争优势:热电联产机组,发电煤耗低;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利用国家、政府政策导向支持。
竞争威胁: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价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增高;风、光等新能源扩容速度加快;其他企业建自备电厂。
竞争机会:电力市场用户开放增多;环保电价有优势;建立稳定的热源输出。
通过分析,通过制定电量营销管理的优化与改善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三、精益改善采取的策略
“精”主要采取三项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为经营服务为核心”的策略。
1、将全年的电热指标按月、日分解落实兑现。
以“度电必争”的营销理念,科学协调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合理争取电量,确保电量兑现。对外,加强对省电网公司沟通,确保落实电量计划;对内,认真分解全年电量任务目标,协调建立发电企业生产调度与省调的交流沟通机制,与生产部门主动对接,合理安排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协调好发电机组检修、开机、停机等相关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快速响应,提高决策速度策略。
1、针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电量争取及电力市场用户的信息沟通都需要建立对外部环境变化(价格及电量)的快速响应机制,以便更好的应对和通过电量争取时的决策。发电企业对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分级授权;便于与发电企业决策人员在省网电量集中交易时,发挥响应速度快、措施周密、决策执行力强等优势,提高决策速度,确保该争取的电量不流失。
2、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对电热成本价格了然于胸。发电经营成本主要涉及燃料、水、材料费、管理费、环保费用等诸多元素。营销部门每月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及时掌握发电企业电热成本,利于在瞬息万变的电力市场交易时快速决策。
(三)完善激励机制策略。
为积极应对电力市场的新格局、新形势,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原电热营销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当地同类型发电企业实际发电情况为标杆值进行奖惩,并根据情况对相关责任部门按比例兑现,确保绩效目标考核落实到位。
“益”最核心的是实现“价值最大化”,制定了以下四项策略。
(一)建立品牌策略。
发电企业以“绿色环保、造福社会”的发电理念,坚持“高规格建设、高水平运营、高标准排放”发电要求,实现污染物排放社会化公开,打造绿色环保发电企业,在当地市政府和市民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就业,支持社区发展,参与公益事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电量最大化策略。
1、与政府部门强化政策营销,争取政策电量。
营销部门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与省、市两级政府电力职能部门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争取市场电量,积极开拓热力市场,有力的促进发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建立与电热大用户交易合作。
企业根据年度、月度发电计划,具体测算出各类交易电量与基数电量的最佳配比,测算出交易电量的边际利润,认真研究得失,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参与大用户直供电交易,实现平均让利幅度最低、综合电价差额最小,切实提高增利能力。形成完成计划电量、增发交易电量、以增量促增收的电量营销模式。
(三)“以热促电”的营销策略 。
灵活运用“以热促电”的营销理念,全力开拓当地居民供热及周边地区供热市场。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有效沟通、主动衔接、政策争取、赢得地方政府和用热客户支持,提高热力市场份额占比,巩固提升企业供热主体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四、成果效益
以精益化管理为载体,紧紧围绕发电企业实现价值、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面向市场,狠抓营销攻关工作。对影响电量、热量的各项经济指标逐项细化分析,策略落实到位,营销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精益管理的开展,从发电量、售热量、供热管损等方面全力增收节支,减少电量兑现考核费用。以最小资源投入, 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持续实现发电企业管理新提升,效益新增长,发展新突破。
论文作者:杨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电量论文; 电力论文; 精益论文; 企业论文; 市场论文; 策略论文; 电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