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解铝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定位_电解铝论文

中国电解铝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寡头论文,取向论文,中国论文,电解铝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阶段中国电解铝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过度竞争特征,导致了电解铝产业低效率运行,这必将对未来中国铝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深刻认识电解铝产业过度竞争的危害,着力把握电解铝产业市场结构的未来走势,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电解铝产业政策,促进中国铝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电解铝市场结构的主要问题

从1996年开始,随着国内需求扩大,中国电解铝工业发展迅猛,产能不断扩张,产量不断增长。虽然装备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新建单个项目规模有所扩大,但出现了氧化铝原料和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且价格持续上涨,电解铝总量供大于求,违规建设、盲目发展的势头。这种超常规发展的状况可以从表1和表2的数据以及下面的图例中得到明确的解释。

表1:新中国成立后原铝产量每增加100万吨所用时间

产量 第一个 增至 增至 增至 增至

100万吨200万吨 300万吨 400万吨 500万吨

所需

40年

5年 4年 1年 11个月

年份1953-1992 1997 20012002 2003

实际

0.036-109.2

218.7342.7

435.7 554.0

(资料来源:转引自吴秀铭:中国的电解铝工业及其用电[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第2期)

表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解铝产量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199219931994

1995

产量

3639.9252.4785.43 96.20 109.60 125.45 149.84187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200120022003

2004

产量

190.07

217.86

243.53 261281 342 435 55666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年鉴》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电解铝产量的第一个100万吨用了长达40年(1953-1992)的时间,电解铝产量平均增长率仅为7.91%;第二个100万吨用了5年(1993-1997),年均增长20万吨;第三个100万吨用了4年(1998-2001),年均增长25万吨;第四个100万吨才用一年(2002年);而2003年新增100万吨则不到一年。从图例1中还可以看出,1995年到2000年,电解铝产量快速增长,从1995年的187万吨增长为2000年的281万吨,6年的时间增加近100万吨,年均增幅达到17万吨,特别是从2001年到2004年,产量曲线陡然上升,仅仅4年的时间,电解铝产量从342万吨猛增到667万吨,几乎以年均100万吨的速度递增。表现出超常规发展的趋势。这种非正常发展的趋势,必然对中国电解铝市场结构及其效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使电解铝产业表现出了过度竞争与低效率运行并存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

1、市场集中度逐年降低,资源配置严重偏离最优状态。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状况、判断市场垄断与竞争的程度、区分市场结构类型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对中国电解铝市场进行分析,列表如下(见表3和表4)。

表3:2000-2004中国电解铝产业市场集中度

年份 2000

20012002

2003

2004

CR4

0.245 0.213

0.192 0.171 0.16

CR8

0.389 0.3523 0.299 0.289 0.284

(数据来源:根据图例1中的产量数据,通过绝对集中度指数公式计算得出。)

表4:1995年世界主要电解铝生产国市场集中度比较

国家

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巴西

厂家数量(个)23 11

11

67

产能(kt/a) 418930442303 14331265

CR4

0.471

0.7390.550.8680.81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2004)》中的数据,通过绝对集中度指数公式计算得出。)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电解铝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为24.5%,2001年下降为21.3%,2002年下降为19.2%,2003年下降为19.2%,2004年只有16%。不仅一直没有达到30%,而且逐年下降,表明中国电解铝产业是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同时,与发达国家电解铝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中国电解铝市场的集中度远远低于其他主要电解铝生产国。国外电解铝的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其中澳大利亚和巴西是极高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1995年CR4值高于80%。

原子型的市场结构使得企业之间相互争夺资源和竟相压低产品价格,造成企业竞争的无序状态。市场无序运行将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需求与供给脱节,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严重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预计2005年底,中国电解铝生产能力将达到900多万吨(扣除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后的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对氧化铝的需求量在1800万吨以上。而预计届时国内氧化铝生产能力最多达到900万吨,至少需要进口900万吨以上的氧化铝才能使预计形成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得到发挥,50%的氧化铝需求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话,电解铝产业的产能将会有大量闲置,资源浪费的状况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对氧化铝的大量需求,其市场价格将持续攀升,加上电价的上升,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将大大提高,企业赢利的空间大大缩小。截止到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有80%的企业面临亏损,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企业数目众多、规模小且规模经济效益低下。2004年全国电解铝企业总数为147家,实际运行的有115家,超过国外所有的电解铝企业总数(120家左右),但产量仅占世界原铝总产量的24%。企业平均产量规模有所提高,首次超过5.0万吨。但远远低于国外企业20万吨的平均规模。2004年,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占总产量的21.33%;产量在10-20万吨的有17家,占总产量的35.30%;产量在5-10万吨的企业有24家,占总产量的23.87%。年产量在1-5万钝的企业有49家,占总产量的17.20%。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电解铝厂还有19家,占全国总产量的2.3%。目前中国1万吨以下的电解铝厂仍然还有35家(见表6)。

表5:2004中国电解铝企业产量分类构成表

产量

20万吨

10-20 5-10

1-5

1万吨

分类以上 万吨 万吨

万吨

以下

数量 6

1724 49 19

比重(%) 21.33

35.30 23.87 17.20

2.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铝业网2005年3月11日“2004年中国电解铝厂平均年产量首次超过5万吨”数据整理。)

如果以10万吨产能为达到规模效益的产能,那么中国有一半多的企业达不到规模效益水平。如果以15万吨的产能为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产能,那么中国有2/3的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水平。如果以20万吨的产能为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产能,那么中国目前只6家的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水平,其余90%以上的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水平。

3.区域分布不合理,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效应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本身的规模与内部组织分工结构,二是企业的区位分布。就铝工业本身而言,铝工业从铝矿原料开采到电解出原铝,再到加工成型乃至各种铝制品的生产、销售,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条。在铝工业中,上、下游不同环节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都很强,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企业外部布局上,企业之间都应当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产生很强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效应。

但从中国电解铝企业的状况看,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虽然规模小,却日趋全能化,既从事电解铝生产,又从事电力生产,有的还从事氧化铝生产和铝产品加工,形成了“小而全”的内部分工结构,专业化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另一方面,企业分散布局,各自为战。根据2002年的数据,全国132家电解铝企业分布于26个省、区、市,其中河南21家;山西10家;湖北、湖南和青海各9家;山东8家,甘肃和贵州各7家;云南和陕西各6家;四川和广西各5家;新疆、河北各4家;重庆、吉林各3家;宁夏、内蒙古、江西、浙江、辽宁、黑龙江、安徽各2家;最少的是福建和江苏,各有1家①。许多企业因行政性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上述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企业间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日趋降低,不仅大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分工效益,而且还引发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争夺原料、能源和市场的行为。其结果是既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又拟制了企业采取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削弱了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产业组织的整体效益的提高。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差虽然中国一些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技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如,1996年在河南沁阳试验工厂投产的,中国自己成功开发的280kA中间点式下料超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1997年开发成功,1999年6月在广西平果铝业公司试验工厂投产的320kA超大型预焙槽;2001年6月,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开发研制的,2002年11月全部投产于河南伊川铝厂的SY300(3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等。有些技术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B9C铝电解槽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自主开发,为国际首创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部分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不多。除了少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外,相当数量的小规模企业没有研究与开发机构,而且,研发资金投入少,科技力量薄弱,难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优势。

表6:电解铝企业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及整体技术比较

中国先进 西方国家

电解槽容量kA

280-320 280-320P

电流效率94.4%96%

槽日产流传kg 2240 2240

直流电耗kwh/t--Al 小于13500

13000-1340

阳极净耗kg/t--Al

小于450P

400

阳极效应系数次/槽日 0.72

0.2--0.3

平均阴极寿命(天)

大于2000 大于2500

氧化铝单耗kg/t--Al

1940 1920

应用企业范围 少数

绝大多数

产能比例18.3%80%

(数据来源:根据卢宇飞:国内外电解铝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云南冶金,2004第6期,P61的数据整理。)

同时,中国电解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表7可以看出,中国最先进的大型预焙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西方国家的大型预焙槽相比,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但是,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280~320kA超大型预焙槽,电流效率平均达到了94%~96%,而在中国,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企业采用技术上与世界一流企业基本同步的280~320kA槽型以外,绝大多数企业多采用75kA或160~240kA之间的槽型,而且阳极能耗高,阴极寿命短,电流效率平均仅为86%~90%。低档次的生产技术设备,虽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省、见效快等优点,但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能耗、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技术经济指标较差。

二、寡头垄断:电解铝市场结构的必然趋势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目前,中国电解铝产业低效率运行、企业亏损面高达80%,这必将对未来市场结构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促使其走向寡头垄断。这是由寡头垄断市场本身的高市场绩效性和电解铝产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共同决定的,也是中国电解铝产业克服过度竞争结构和低效率并存状况的必然选择。

对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及其高市场绩效性,中国许多学者(杜传中,2002;柯颖,2002;等)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了充分论证。因此,本文不再对此多加细述。本文主要从电解铝产业本身的技术特征及其发展环境两个方面论证其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走势。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未来市场结构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模式,不仅取决于市场结构本身的效率状况,而且还取决于该产业的特征,包括其最低资本规模、生产技术、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和产品属性等方面的特征。电解铝产业本身的点决定了其市场结构模式必然走向寡头垄断模式,而不是其他模式。电解铝产业是利用电流对氧化铝进行电解、生产出原铝等产品的产业,是整个铝工业生产链条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类似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一样,都是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以及很高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

从世界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些产业已经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形成了寡头垄断结构。在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钢铁产业是市场集中度CR5就高达75%以上。石油化工领域,目前在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建有国家石油公司,在其中55个产油国中,有40多个国家只建一个石油公司,实行上下游统一经营;有10个国家建有2-3个石油公司;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并购重组形成了诸如埃克森-美浮、BP、壳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和大陆菲利普斯公司等垂直一体化的大型跨国公司。石化领域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33%、贸易的67%,直接投资的70%,技术开发与转让的80%以上,不仅主导着本国市场而且主导国际市场。

由于资本的密集性和资产专用性特点,电解铝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高,电解铝产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一般要求在产能20万吨以上,在澳大利亚企业平均规模高达28万吨。而且电解铝厂建设规模愈大,单位投资愈低,投资效益愈好,市场竞争力愈强。因此,企业一开始进入该产业时,就需要较高的最低经济规模,需要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形成寡头垄断。同时,为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驱逐出局而造成巨大的沉淀成本,电解铝企业必须通过规模化、集中化形成很强的市场势力。

作为整个铝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铝产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都比较高,对其上下游产业既具有很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又具有较高的感应度和依赖度。因此,电解铝企业必须与其相关企业,如煤炭、电力、氧化铝、铝加工等企业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才能发挥行业之间的关联效应。这样既能够在原料和能源供应上取得市场势力,合理地获得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在产品价格、品牌方面获得竞争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美国的美铝公司和加拿大的加铝公司不仅是拥有自己的铝矿开采基地、氧化铝生产企业、电解铝企业和铝材加工企业、而且还有自己的研究和开发机构,有的还有自己的电力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齐全,且能做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国际铝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国际市场上的电解铝产业主要寡头。

正是由于电解铝产业的上述特点,世界上许多铝业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电解铝市场的产能集中度都相当高,基本上形成了寡头垄断结构。世界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Alcoa)年销售额超过210亿美元,铝产量占世界的14%。加拿大Alcan与法国Pechiney公司、瑞士Alusuisse Longza公司为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新组建了APA集团公司,年销售额216亿美元,铝产量约占全球的15%。这两个巨型跨国集团公司的铝产量约占全球的30%,由此可见,寡头垄断是电解铝产业的必然趋势。

三、中国电解铝市场走向寡头垄断的现实可能性

1.近年来政府政策的推动。电解铝的过度投资状况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04年,国家在产业政策、信贷、环保、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电解铝过度投资的宏观调控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年多来,宏观调控已见成效,过度投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2004年,全国电解铝行业投资额比2003年减少42.34亿元,同比下降18.13%。同时缓建、停建240万吨的生产能力,没有一家新的电解铝厂开工。政策的转变为电解铝业减少小规模重复建设,提高市场集中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为走向寡头垄断提供了良好契机。

2.企业自身的内在动力。随着近年来政府政策的转变,电解铝企业效益下滑和亏损压力的增大,许多企业也逐步认识到规模小而分散而导致过度竞争的危害。大多数企业主动走向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意向十分明显。中国铝业公司作为中国铝工业的龙头老大,在2004年频频出手,引人注目。继2003年将包头铝业公司纳入麾下后,2004年以7.7亿元收购兰州铝厂持有的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8%的股权,成为兰铝最大的股东。同年,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福建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相继进入中铝公司。这一连串的收购行动使得中铝“一体化+大有色”的长期发展战略渐渐浮出水面。另外,中迈投资集团并购黄河铝电集团。所有的兼并收购行为,都明确无误地发出了中国电解铝行业正进入整合阶段的信号。同时,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兼并联合行为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自身具有走向寡头垄断的内在动力。

3.国际竞争的压力。近年来,世界铝工业发展日益全球化和集团化,对中国的电解铝工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近20年来出现的铝业跨国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铝土矿和氧化铝生产基地以及原铝、铝加工生产厂和科研开发机构,大部分公司都有联营电站或与电力公司签定有长期优惠电价合同,从而使这些公司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世界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Alcoa)年销售额超过210亿美元,铝产量占世界的14%。加拿大Alcan与法国Pechiney公司、瑞士Alusuisse Longza公司为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新组建了APA集团公司,年销售额216亿美元,铝产量约占全球的15%。这两个巨型跨国集团公司的铝产量约占全球的30%,对全球铝工业有极大的影响。中国电解铝产业的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因而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且,在中国,由于多头进出口、各自为战带来的无序竞争,使利润被外商轻易套走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走向联合和集中,以便形成一直对外,通力合作的局面。因此,国际竞争压力必将推动中国电解铝产业走向寡头垄断。

四、推动电解铝市场寡头垄断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中国电解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针。不仅要重视电解铝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重视企业组织流程再造和结构调整。要根据中国资源包括能源分布的状况、资源禀赋条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中国电解铝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水平,确保电解铝产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2.深化体制改革,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为电解铝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政府产业管制体制的改革,克服地方本位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要制定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明确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科学界定企业进入规模和最低成本要求。防止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随意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任意抬高企业退出壁垒的做法。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坚决制止违规违法、盲目投资建厂行为。

3.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规模化运营,做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份额,国外大型铝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实行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连续不断地收购、兼并、联合,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组建更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世界铝工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趋势已十分明显。如美国铝业公司在1998年兼并美国阿鲁玛克斯(Alumax)公司后,2000年3月,又兼并美国雷偌兹金属公司,成为集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电解铝和铝材加工为一体的世界铝业巨子;2000年6月,加拿大Alcan与法国Pechiney公司、瑞士Alusuisse Longza公司为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新组建了APA集团公司,年销售额216亿美元,铝产量约占全球的15%;俄罗斯国内的铝工业也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组建铝业集团。

而中国电解铝企业不仅数量多,分布散;而且组织结构呈高度分散的局面(除中国铝业公司所属电解铝企业外,全国100多个电解铝企业基本上呈现各自为战、高度分散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国际铝业发展的趋势,迎头赶上。要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打破条块分割,积极鼓励和推动现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提高中国电解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提高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市场结构的优化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之相配合。因此,要想促进市场结构优化还必须制定与之配套的产业结构政策。为此,一方面要,要进一步促进电解铝企业的技术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武装已有的大企业,促进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方向发展,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淘汰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污染重的小规模企业,禁止小规模重复建设。另一方面,电解铝工业布局,要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能源和铝矿资源。坚持以利用西部水电等能源为主,适当控制中、东部电解铝工业发展,让中、东部的煤炭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新建或改扩建氧化铝产能,同时,积极做好氧化铝进口工作,满足电解铝企业日益增长的原料需求,实现中国电解铝产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目的。另外,由于电解铝工业是高耗电工业,电费在原铝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电价高低会制约电解铝工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在组建集团时要在组织上处理好与电力部门的关系。在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积极探索煤—电—铝联营和水—电—铝联营的铝业发展模式,重视与大电网、与水电站的联营问题,进一步提高电解铝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

5.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国际电解铝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向着高产(提高单槽及系列槽的铝产量)、优质(提高铝产品质量)、低耗(减少电解铝的电耗和氧化铝原料及辅助物料消耗)、长寿(提高电解槽的寿命)和低污染(减少烟气包括氟化氢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的方向加快进步。铝电解槽也日趋大型化或超大型化,其科技含量、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生产规模、电解槽容量、计算机应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以及烟气治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动了电解过程物理场的深入研究和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电解槽的设计从经验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发展。由于电解槽设计渐趋合理,世界新建铝电解槽容量大幅度增加。采用大容量、高效能的智能化铝电解槽是21世纪电解铝技术发展的主流。这种电解槽电流强度大、单槽及系列槽的铝产量高、消耗低、电流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污染低。如法国彼施涅公司的500kA超大型铝电解槽;加拿大阿尔玛铝厂300kA的铝电解槽;委内瑞拉铝业公司320kA的铝电解槽等。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垄断地位提供了技术保证。然而,如前所述,中国有些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技术虽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并不高。因此,中国必须通过科技体制创新,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政策,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大企业,在税收、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推进技术落后企业的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化改造。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壮大科研力量;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积极开展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技术战略联盟的活动。只有这样,中国电解铝产业才能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并通过技术优势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和垄断力量。

注释:

①周国胜,陈祺.电解铝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J].有色金属工业,2003,(8):11.

②邵伟生,李景秀,谷红兵.中国铝工业研发与应用的最新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23.

标签:;  ;  ;  ;  

我国电解铝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定位_电解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