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对外开放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2)04-0001-06
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举国上下重新瞩目入世的影响与对策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想法。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意义
如果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即其产生、推进和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该理论是在我国哪些不同历史时期受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开放实践的影响而产生与发展的;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对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见解和观点,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在同一历史时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认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哪些大的阶段,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性,等等。
另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现状,即在概括介绍现阶段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和理论界对各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针对学术界就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作进一步的分析,结合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作前瞻性研究。
之所以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想源远流长,并对现代经济理论有重要影响。即使自近20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也伴随实践的发展而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对这一理论的历史是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理论发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史的考察上,只有深刻把握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开展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探讨,才能使“经济理论发展研究”臻于全面。而后一种角度恰恰是现今中国经济思想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论著只停留在思想史的考察之上,过于侧重学术性,影响了经济思想研究服务于指导实践的功能的发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应避免只承担思想史研究任务的作法,注意就理论现状部分做出自己的研讨,也就是说要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特点、重点问题、历史任务及发展趋向等作出分析和概括。
从上述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任务量很大,但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有益于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入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对外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围绕对外开放战略、引进外国资金与先进技术、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特区与区域开放、“三资”企业及其管理、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等方面出版了不少著作,发表了大量论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府决策部门在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许多指导我国正确实行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其中同样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有关理论和思想。但是目前还缺少较为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过程的著作,并且在经济学界近些年全面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时又存在对此方面注重不够的情况,这显然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推进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需要。(注:笔者近几年就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之际出版的总结经济理论发展方面的若干著作和一些研究跨入新世纪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著作进行了初步考察,感到一些论著在作出很多学术贡献的同时却对总结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与经验方面注意不够。例如在《经济理论20年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中选择了15个重要理论专题,却没有对外开放方面的题目。在《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作精选(1978-1998)》(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中选了14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也没有一篇论文是研究对外开放的。在《影响中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精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中,共选录160多篇论文, 只有一篇关于经济特区方面的文章。在《跨世纪的预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中,有65位经济学学者透析中国经济走势,只有5 篇文章从局部的角度思考了经济开放涉及的问题。这种情况固然与我国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存在许多重要问题需要着力探讨有直接关系,但却与对外开放在实践中支撑我国近20年来经济发展的地位不很相称。此种情况在近几年出版的研究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如《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等。)因此,对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作出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其间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现状的角度概括其特点并找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无疑会促进此理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使这一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全局的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入。
2.有益于加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一是可以帮助深入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研究经济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但很长时期,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没有这一块内容。在建国后对我国政治经济学影响颇大的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虽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但只讲前苏联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排斥这些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分析发展到在社会主义部分的某一章中加进了少量有关介绍,再发展到单独设置了“对外经济关系”一章,直到我国将对外开放确定为重要国策,才开始从真正意义上阐述了经济对外开放的理论。但是,受教科书的性质、篇幅等限制和影响,书中展开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原则、形式等。因此,对我国经济开放理论从发展历史到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将有利于展开和深入研究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实。
二是可以提高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学科研究的水平。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我国学术界是个较老的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始就已经先后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建国后,一大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从通史的角度出版了不同特色的专著,但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古代和近代的思想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程度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出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1]和加强了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2]但是研究专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国内经济改革、 发展理论乃至应用经济理论方面。一些有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方面的专著也属于较早时期的断代史,如《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1992)、《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研究》(1994)等。[3]可见,系统研究我国经济开放理论的演进过程, 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当代理论与近20多年理论发展的考察之上,可以对中国经济思想史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促使这一学科朝着更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此外,由于经济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由于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经济开放理论的系统研究还会对中国发展经济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3.有益于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基于跨世纪条件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和我国特殊国情,我们肯定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也不能简单依据我国原有的理论认识来办事,而应当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实,探索有效指导实践的新理论。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此。通过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对外开放实践的历史经验,努力揭示这一理论的发展规律;通过剖析这一理论的现状,找出其需要继续深化和发展之处,正可以推动这一理论朝着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的方向前进,这将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工具和有利条件。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框架结构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了便于逐步展开深入研究,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我认为,从广义上把握我国经济开放思想与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大致分为6个阶段,并予以不同程度的考察与分析。 (注:参见拙著《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海南:南方出版社,2001)。此问题还将在笔者主持的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与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新课题”中作出进一步研究。)
1.古代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据考证,自先秦开始至1840年之前,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就对外贸易问题作了一些零散和粗浅的思考与议论。尽管出现过批评闭关锁国的呼声和某些贸易开放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但从长时间和总体上看,朝贡贸易和闭关锁国的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因而这一时期谈不上有经济开放理论,但可以从背景材料和历史前提的角度作出必要的介绍。
2.近代对外经济开放思想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紧闭的国门,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面对西方经济文化和船坚炮利殖民扩张的影响,随着代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与大量新奇又廉价的日用品的涌入,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到洋务派,从革命派到改良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在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途径之时,纷纷对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作出了反思和批判,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实行开放的主张。其中论及与外国通商,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人才、经营管理方法,学习外国发展经济和振兴实业的经验等。在辛亥革命以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还较系统地提出门户开放主义,并从国家存亡的角度论证了在经济开放中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性,号召打破帝国主义,破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应该看到,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上出现的一股对外开放思潮是很有历史地位和意义的,可以被视为最初的经济开放思想,因而有必要就此方面思想作出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五四”运动推动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人们对于为什么和怎样发展对外关系给予了更深刻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领导人就此方面作出的深入思考是该时期经济开放思想的杰出代表。由于这一时期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根本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无法开展真正的平等的国际经济往来,因此思想家们论及经济开放原则与条件方面的内容较多且较为深刻,而对其他方面的探讨则相当薄弱。但值得提出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发展对外经济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思考。如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等就利用外资、外汇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过专题著作,在对外经济开放理论发展史中留下了印记。对于这一因种种原因而介绍很少的阶段需要专作考察。
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建国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经济往来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发展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和资金,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等有过很多论述。但是由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帝国主义封锁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难以有广泛、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开放实践,同时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也提出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不可能有独立的、地位突出的对外经济理论。经济学界也没有就此形成讨论热点,只是在某些内部发行的教科书中有所论及,而且受到了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很大影响。
5.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在极左思潮泛滥,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企图篡党夺权的干扰破坏下,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被横加指责,扣上卖国主义、洋奴主义、爬行主义等帽子,人们不敢开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技术。“四人帮”宣传的谬论甚嚣尘上,在其操纵下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这些谬论还被理论化和系统化。以此为背景,中国基本上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对外经济思想的发展处于被扭曲的阶段。鉴于其特殊性,我们还应当从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角度作出一定的反思和清理。
6.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开放理论阶段。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推行,兴办经济特区,举办“三资”企业,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人才等经济开放实践迅速广泛开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理论被正式提出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涌现的理论是研究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最重要部分。考虑到研究意义重要,内容很多,可以从两个大的层次来加以考察。一是介绍和研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重要文献的有关思想、学术界作出的大量理论研讨,特别要分析这一时期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小的发展阶段,提示其间的规律。二是概括现阶段这一理论的发展特点,对其中提炼出来的需要进一步研讨并具有某些前瞻性的重要理论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特别要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所面临的新的主要课题。
上述发展时段的划分主要遵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的阶段。尽管在各个阶段中经济对外开放思想所占份量很不相同,认识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但按这种方式安排内容结构是必要和可行的。因为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环境与条件下的经济对外开放理论都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按我国大的历史发展时期分别介绍和分析经济开放思想与理论,便于揭示众多认识的特点、产生原因和条件,也便于开展不同时期的理论比较和概括其历史地位。当然,这种框架结构也有局限性,即不能完全根据我国经济开放理论自身经历的研讨高潮和具体发展线索作出体例安排,也许不能精确反映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实践表明,如何按这一理论的自身内在发展线索构筑内容结构,把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更好结合起来运用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三、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具备与其他同类理论研究的共性,但是又有自身研究的特殊性,主要有:
1.探索性。这是由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产生发展时间长、内容庞大,需要考证与研讨的问题相当多所决定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对外贸易方面较深刻的论述。在中国近代史上,魏源、洪仁玕等较早提出了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思想,马建忠较早论述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孙中山先生则明确提出了“开放主义”的口号,反对“闭关政策”,并就利用资金、技术、人员和发展对外贸易作了较全面的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方面的文献及论著、论文更是非常之多。就这些丰富的材料作出全面的搜集、归纳和分析必然是一个浩翰的工程,难免受条件所限有所遗漏和失当。另外,对外开放包含和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思想和理论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众多学术界的争议问题更难以在目前的实践基础与认识水平上作出准确的评判,特别是至今还尚未见到有一本系统、全面研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著作做样本。因此,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研究必然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当然,探索性往往和创新性相联系,开展这种研究又是一件有学术价值的工作。
2.广泛性。由于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的发展时间长,涉及面广,因而研究内容必然是广泛的。为此,在时段安排方面,既用较多篇幅研究当代思想及理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也对中国古代特别是近代史上的有关重要思想作必要回顾。在内容方面,既着力考察理论的发展状况,又介绍作为背景资料的不同时期的经济开放实践,以便探究有关认识产生发展的规律性;既努力说明不同时期基本理论认识的演进脉络,又突出介绍和研究很多有代表性人物的有关思想和学术界的众多争议问题。
3.侧重性。搞好经济思想研究必须把广泛考察与重点分析结合起来。为了使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具有高层次性和更好为实践服务,应当注意突出两方面的重点:一是对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或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人物的思想多着笔墨。二是对近2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进程与现状加大分量,概括和分析我国经济学界就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大量富有成效的探讨。特别要详细考察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杰出贡献,并就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对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作出尝试性研究。
4.宏观性。经济开放理论属于理论经济学,但又和应用经济学难以分割。其中涉及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经济技术合作、特区经济、三资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等部分,既有关系全局的重要理论,又有许多技术性研究,而且很多已作为应用经济学中的独立学科而存在,各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大量著述。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不可能对上述内容作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只是着力研究其中直接关系经济开放全局的基本理论,一般不包括更为具体的和实务性很强的问题。
在研究特点的分析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已论及了研究方法,这里只就开展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加以阐述。我认为,首先要作到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实践,着眼新开放阶段的需要。从事经济思想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特别是面对浩翰的著作、众多的人物与各异的观点,我们没必要有文必录,更不能搞资料汇编,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和归纳。决定取舍和是否予以重点介绍的主要原则就是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说,要站在今天的实践及其理论概括的高度来审视自古至今有关对外开放思想与理论的众多观点,从而避免简单套用前人的研究结论,使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呈现时代特色和科学性。经济理论现状的研究必须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成绩,找出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归纳近20多年经济开放理论的研讨状况时,我们应多探讨与指导今后实践较为相关的理论部分,从而推动经济思想研究为进入新世纪和对外开放新阶段条件下的实践服务。
2.借鉴国外有益理论。各国经济开放有着共同的运动规律,研究经济开放理论的发展应当借鉴和吸纳国外实行开放所积累的经验及其有益理论。一方面,在总结我国近20多年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状况时要专设分析我国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的部分;另一方面,在评价理论研究现状和探讨新问题时,也应努力吸收国外经济学有关理论的有益部分。以开放的方法研究经济开放理论的发展,才是正确的路径。需要强调的是,借鉴并不等于照搬。中国国情决定了经济开放理论必然要反映现实的需要,一些问题的研究角度和概念运用也与国外相关经济理论不同。如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引进外国资金,而不是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资本流动的问题。探索植根于中国国情的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及其发展规律,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
3.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通用方法,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必用方法。从思想发展史来看,各种观点因所处历史背景不同而存在许多差异,但同时又因共同发源于中国这一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之中,相互间存在一定联系,容易相互影响或渗透。将关于经济对外开放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才能揭示其间的区别、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条件、特点,把握发展的脉络。这属于纵向比较法的运用。再从经济理论现状看,关于经济对外开放的各种观点虽同处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因所处的具体时间及背景有别,受不同条件下的实践和论者个人视角的影响,又存在很多差异。运用横向比较法概括出其间的共性认识,可以把握占社会主流地位的观点是如何在不同时期逐步发展和取得突破的;运用这一方法分析其间的差异,可以客观评价重大理论争议的地位和一些人物及其思想的历史贡献,从中找出有益于推动当前理论发展的启示。CK
[1]王毅武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丛书[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2]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回顾[N].光明日报,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