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杨庆君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 165036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优化前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治疗显效率为61.1%,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0例,治疗显效率为44.4%,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优质护理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常因化脓性细菌侵入心内膜引起,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致病微生物毒性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50%以上)和真菌等,且患者多无心脏病史[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优质护理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4.3±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3.9±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2临床表现

败血症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严重。皮肤瘀点和栓塞现象多见。心脏原无杂音,起病后可出现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在短期内迅速变为高调粗糙,并具有可变性[2]。随着心脏瓣膜的损害加重,患者心功能可急剧减退,重者可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化前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密切观察病情

卧床休息,及时监测体温、心率、节律,观察有无心衰、脏器栓塞等并发症,有无皮肤瘀点,正确留取血培养标本,及时送检。每4~6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更衣。

1.2.2药物护理

遵医嘱准时给予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消化道症状,是否产生细菌耐药情况;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着重观察其症状及体征,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血管刺激性,应注意保护血管,可经常更换下穿刺部位,必要时可用静脉留置针[3]。

1.2.3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对于食欲较差的患者应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营养摄取在适应机体代谢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进食能力,制订相应的饮食计划,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另外,患者进食后要做好口腔护理,这对于增进患者食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2.4并发症护理

栓塞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起血栓脱落。注意患者是否发生头痛、腹痛。对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特别警惕肺栓塞的发生[4]。一旦发现栓塞的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

1.2.5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并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多与患者交流,态度温和,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嘱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患者支持和关心。

2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2.1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2.2护理满意度

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定,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满意,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3结果

3.1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进展急骤,数天至数周可引起瓣膜破坏,短期内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感染迁移多见。由于本病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病原菌多具有强烈毒性,故病程急而短,若不积极治疗,多在6周内死亡[5]。60%的病人无原发基础心脏疾患,故早期诊断易被忽视,而导致致病菌直接侵入后形成赘生物[6]。所以对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要加以重视,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加强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两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临床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治疗显效率为61.1%,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0例,治疗显效率为44.4%,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优化后的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窦玉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2):160-162.

[2]吴春霞.浅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

[3]杨晓露.综合护理路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4):210,212.

[4]杨丽.综合护理路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3,(19).

[5]王品.综合护理方法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4.

[6]吴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6).

论文作者:杨庆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杨庆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