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全球治理_全球治理论文

21世纪的全球治理_全球治理论文

21世纪的全球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治理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自从1971年世界经济论坛成立以来,建立伙伴关系或“利益攸关方”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处理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法。利益攸关方指在家庭、社区及各种组织中,人们属于自己的国家,同时也是社会成员、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这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意味着共同承担责任。不管个体间存在什么差异,人们都相互依存,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成功,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当通过对话、妥协、诚意解决问题,在金融、商业及其他各种社会责任中,要通过制定规则规避风险。所有人都是全球社会的利益相关者,都是真正的全球公民,要应对现存的各种全球挑战。

人类正在经历国际事务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国际政治正显现出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各国日程的全球化趋势,二是国际舞台中权力的转换,三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各国日程的全球化趋势

在谈论各国日程的全球化趋势时,首先应当回答这样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社会里,人们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定义这些目标?答案也许可以确定为五个目标:

第一,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经济因素是关键,因为如果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在任何方面取得成就的物质条件。但这必须以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为前提。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约85亿人口,这会带来全球范围内对食物、能源、水源等自然资源更大的需求。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曾指出,在未来几十年内,要将全球气温增长控制在2℃—5℃以下,人类必须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

第二,减少贫困人口,提高温饱普及率。目前的繁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繁荣,而且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这种繁荣不但在道德上难以立足,在现实中也难以持久。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全球有14亿人口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每天靠1.25美元维持生计,还有10亿人每天仅靠1美元生存。

第三,寻找世界和国家力量被削弱的根源,加强安全防范。安全是社会得以维持和进步的基础,涉及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犯罪、地区冲突,还有所谓的“失败国家”。这些国家的中央政府脆弱无力,不但无法控制领土,也无法向公众提供基本服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指出,全球有32个国家政府被证实处于警戒状态,这意味着它们处于垮台的临界点。

第四,分享核心价值准则,努力调和文化差异,实现不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和平共处。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世界仍然缺乏共同体意识,更准确地说,是缺乏国际社会意识。尽管国际贸易、外商投资、跨国交流已得到很大发展,但世界仍然脆弱,至今还未形成真正的国际社会意识和全球身份认同。

第五,提高政府间国际合作质量和国际机构效能。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经济版图正处于转变时期,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因为世界仍然处于冷战思维框架中。国际关系理论告诉人们,在国际体系中,世界霸权只能维持一时,如果某一个成员拢聚了太多权力,这个体系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作为该体系成员,人们要重新平衡各方利益,从而形成新的均势。这一任务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执行结果是,美国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世界上新出现的权力中心打交道,这也是当下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核心议题。此外,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国际体系正在经历细微的质变。新的权力均衡将不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企业和民间团体,也正逐步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

二、国际舞台中权力的转换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近日在《外交季刊》撰文认为,当今世界不是由一两个或几个国家主宰,而是受几十个行使不同权力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影响。这种分析非常准确。当今世界,权力正日益分散和交融。有关评论家指出,21世纪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网络化和等级制的区别在于:权力不再集中在上层,而是整合到体系之中,由所有成员共享。随着权力在国际体系的分散,人们需要考虑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制的缺陷所在。强大而有效的国际机制是建立在具有合作精神、寻求共同利益的国家政府基础之上的。

这一观点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阐释。比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减少全球贸易壁垒的多哈谈判已经停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面对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无能为力;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保伊朗不发展核能力的努力也没能奏效;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的宗旨是防止冲突并制定全面持久的冲突解决方案,但在最近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引发的冲突中,该组织却全然失效;最后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八国集团(G8),其远未能全面解决全球日程上的一系列问题。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应对21世纪世界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总的来说有两类问题:首先,决策者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复杂挑战。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8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人类现今面临25项全球风险,但迫于政治压力和选举等国内政治的考量,多数政府并未采取先发行动应对紧急风险,而是无动于衷,直至全球危机爆发。大家都注意到了上周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这次危机是很多世界风险报告都预见到了的,但很显然,当今人类不但缺乏积极的国际合作,而且缺乏长期的战略思维。

另外,在一个新权力中心涌现的世界上,失去控制权的旧权力中心必然会与方兴未艾的全球参与者发生竞争和冲突。人类的想象力总是在参考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旦在现有体制下发生冲突,就会试图恢复旧体系。例如,在与格鲁吉亚发生战争后,俄罗斯就与一些西方国家发生了冲突,陷入冷战思维模式。要将权力过渡时期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就要建立更多联系,而非界线。在国际社会中,所有成员应当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核扩散、恐怖主义、犯罪、水污染、流行病、全球变暖等全球问题,这符合世界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反对单边主义,推行国际主义,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如果全世界都采用同样的价值标准,开展合作将会非常便利。但即便是在全球化时代,人们仍然需要国家、本土、民族和宗教的独有特征来确定身份。建立全世界都认同的文化或建立完全相同的价值体系只能是幻想,为此作出努力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必须在尊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利益攸关方”的理念应用于国际问题,但有个前提:这些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不违反联合国大会1949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即人类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固有尊严都应得到维护。

总之,所有观察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将“利益攸关方”的理念应用于国际问题,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势在必行。

世界权力中心已经由西方转移到东方、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建立更加全面、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全球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人们必须认识到,权力的概念也已发生变化,不仅是行使权力的主体,权力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软权力的概念已经进入世界舞台。今天,超级大国拥有的核能力仍然能够摧毁世界,但已经不能控制整个世界。软权力主要是指通过施加影响力,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赢得别国的信任,从而形成双赢局面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中国的自信大为增强,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政治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除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也是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利益攸关方。仅靠它们之中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成功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经济论坛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多方利益攸关方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把国际事务的新老参与者联系起来,使政界、商界、学术界、传媒业、社会团体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

人们可能会问到世界经济论坛的合法性问题。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在公共和个人利益攸关方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全球日程的高级组织。这样的组织需要在以下几个条件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合法运营。第一,该组织要有明确的使命,不受任何政治、政党、地区、商业和个人利益的约束。世界经济论坛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完全赞同人类使命,并努力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第二,该组织必须完全透明,向公众展示其在追求使命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成绩。第三,尽管世界经济论坛在思想层面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还有很强的行动性。目前正在进行的有防治艾滋病、疟疾、小儿麻痹症、完善发展中国家教育等25个项目计划。第四,该组织必须遵守道德完善和学术真诚这两个基本原则。

三、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21世纪,人类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互换信息的技术飞速发展,这要归功于互联网。互联网为人们不受时空限制、只需少量或零花费即可互换和共享全球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经历过几个困难时期。最初,它只被视为获取新闻的工具,现在却已成为合作与交流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网络,各国可以共享信息、知识和理念。几年前,人们对谷歌(Google)和维基百科(Wikipedia)网络社区和平台还闻所未闻,但短短几年间,它们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革命的标志,为个人表达观点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并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网络社区,为人们以虚拟身份进行合作提供了新平台。这些新的交流方式有助于今天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当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逐步承担起社会责任时,人们进行国际合作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将会因新技术的运用而发生巨大变革。即便是现在,全球决策者也已经在运用虚拟空间开展合作了。在此方面,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两项倡议:

第一,针对世界领导人建立决策交流机制。世界经济论坛正与世界领先的技术伙伴建立一个数字网络,通过该网络将世界经济论坛的正式成员、选民、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攸关的决策者联系起来,形成长效交流机制,确保世界经济论坛的正式成员通过多次会议交流合作。该机制的目标是最终在全球最重要的一万名决策者之间建立网络。该机制是为希望吸收专业知识、分享信息并愿与同行联合应对全球危机的决策者专门设计的。试想上周金融危机发生时,这一机制若已生效,情况便会完全不同。我们认为,决策交流机制是运用利益攸关方理念解决所有突发危机的全新途径。为了建立这个虚拟的国际社会,智力支持非常必要。

第二,建设全球日程委员会网络。世界经济论坛正与中国多所高等院校合作,致力于建立100个全球日程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水源短缺等当前最严峻的挑战。在以短期导向和片面思维为特点的国际环境里,全球日程委员会网络将培养跨领域和长远思维。下届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连点成网”(Connecting the Dots),目标是建立一个框架,在此框架内,全球问题由整个系统、而非某个部门来应对。举个例子,粮食危机问题只有与水利、能源、生物燃料、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讨论,才能更有针对性。上届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合作创新的力量”(The Power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今天,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了解全球信息,全球化使人们进入了“谷歌”时代。知识是进步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取、组合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换句话说,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成为衡量社会是否要求进步的最重要标准。未来,成功的组织有赖于永无止境的创新。纯粹个体的思考和研究无法实现创新,创新要依赖思维更新和预见能力,创新性合作往往源于准确的预测。

世界经济论坛倡议创立决策交流机制和全球日程委员会网络,就是为了向全球决策者提供应对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变化的工具。中国在新世纪中将发挥什么作用?经历了巨大变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北京奥运会更证明了中国对世界开放的程度。中国前任领导人的战略抉择和现任领导人的勤勉睿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令人敬佩的国度之一。中国的战略决策不但能够决定其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世界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命运。中国如今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平衡国家发展的多个目标(包括获取自然资源、开展全球和地区贸易、避免环境恶化、减少贫困人口)?如何在本国利益和国际合作间达成平衡?如何促进国际体系的建设性发展?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实际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应对全球挑战的责任。中国有能力承担领导世界建立21世纪新框架的责任。

结语

最后,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利益攸关方”和“全球公民”的概念。从哲学角度讲,利益攸关方理念并不是新提法。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人对“利益攸关方”这个说法并不陌生,因为“利益”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孔子向世界传达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世界不是任何一方的私有财产,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换句话说,人类不能总是占有和获取,还要分享和给予,不能只考虑当前,还要造福于后代。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观点针对的是发生冲突的国际社会成员,他们之间往往是互补的。在这一点上,西方启蒙运动思想范式中对个人权力的强调往往成为全球共同体思维的阻碍。德国哲学家威廉·黑格尔(Wilhelm Hegel)认为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或事物最终能在更高水平上得到统一,这一观点意味着个人的创造力能够与公众责任统一起来。比全球共同体概念更加具体的是“全球公民”的概念,在全球化环境中,每个人都享有权力、承担责任。全球公民作为国家和国内传统身份的有益补充,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谐的达成。21世纪的世界正在经历转型。对于乐观执著、追求梦想的人来说,这样的世界充满机遇。人类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加繁荣、和平、和谐的世界,青年人便是这样一个世界的建筑师。作为中国公民和负责任的全球公民,中国青年人的未来大有可为。

标签:;  ;  ;  ;  

21世纪的全球治理_全球治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