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动力学是临床上治疗精神科经的一种心理治疗途径,其治疗效果及研究现状一直都备受关注。本文特对现阶段临床上心理动力学治疗精神科疾病的类型及有效性进行总结,并探讨更加科学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心理动力学治疗;精神科;临床应用;疗效;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03-02
现阶段,心理动力学治疗已经在多种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大量临床研究也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证实[1-3]。不过,与精神科疾病的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心理动力学治疗是建立在内在的基础上的,处于潜意识层面,因此其疗效评价就存在较大难度,治疗中也往往被认为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效果评价差异较大,一些人认为就算是有治疗效果,也难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或者具体的数据来予以证明。本文特对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心理动力学治疗精神科疾病的应用现状、研究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综述。
1.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理论基础
心理动力学治疗也可以称之为精神动力学治疗,是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此种治疗方法是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衍生出多种精神分析取向治疗方法的总称[4]。其治疗的核心理论在于关注患者童年时期的创伤和潜意识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治疗师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互动,对疾病的诱发因素、移情反应以及防御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更好的理解患者的病态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而对其予以有效的治疗。
2.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2.1 抑郁症
当前,关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还在研究中,虽然还未完全明确,不过已经有不少研究证实该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都具有相关性[5-6]。有学者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分别给予长程动力学治疗和氟西汀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1年后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氟西汀治疗患者,采用长程动力学治疗的患者其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数字字母排序以及矩阵推理等方面的认知更好[7]。有研究对比心理动力学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超过30%的患者存在人格障碍,所有研究对象均存在严重人际关系问题,结果显示相较于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患者其人际方面的问题更少,并且在自我图式方面效果也更佳[8]。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动力学治疗抑郁症在提高患者认知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2 神经症
有学者将短程动力心理治疗应用于广泛性焦虑患者中,并将其与文拉法辛胶囊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短程动力心理治疗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功能大体评定量表的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文拉法辛胶囊治疗的患者[9]。另外有研究对比心理动力学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10]。除此之外,有学者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社会技能、社会焦虑综合自我报告、防御机制、负性的社会理念以及个体目标等进行立体的、全面的评价,从其结果可知,心理动力学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整体上和细节上的效果均无明显差异[11]。
2.3 人格障碍
有学者以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精神分析治疗作为对照组,以改良心理动力学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脱落率明显降低,各项临床症状和功能均明显改善,自杀自伤行为也显著降低[12]。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将心智化作为核心理念,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改善心理状态[13-15]。
2.4 精神分裂症
近年来,动力学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逐渐开始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学者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施以长程心理动力学团体治疗,并将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比,以患者求助次数、住院次数、恋爱关系、亲密关系、工作能力以及总体社会功能等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显示,采用长程心理动力学团体治疗的患者其求助主动性明显提升,住院次数明显降低,且在各项社会功能和恋爱关系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17-1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心理动力学治疗精神科的影像学研究
有学者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动力学治疗,经15个月后对其进行MRI检查,可观察到,患者内侧前额也皮质活性较之前有明显降低,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表现出密切联系,并且前部的海马、杏仁核以及内侧前额也皮质激活也明显减少[20]。由此可见,针对当前采用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疗效评估缺乏有效依据这一现象,可采用影像学检查为其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完善其评估标准。
4.结束语
不同的心理治疗对不同方面心理功能的改变作用也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其治疗的过程比较复杂,周期比较长,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疗效呈现非线性,症状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效果是否较其他治疗模式好现在还无法给予确切结论。而对于心理动力学治疗是否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不过更多的学者逐渐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推动精神疾病治疗效果评价更佳科学和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影像学变化作为指导,对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其它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金琼.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案例[C]. 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年会.2013.
[2]陆晓星,劳恩荣.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治疗:国内研究10年回顾[J].医学综述,2013, 19(8):1441-1443.
[3]Ignatius JJ,Baile W.How Situational Diagnosis Helps Disentangle Eth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Complex Cases.AMA J Ethics.2017,19(5):454-459.
[4]唐一婷,游晓.心理动力学及其心理诊断简述——基于心理主动性[J].社会心理科学,2015,31(1):15-17.
[5]刘芳,孟蕊,谢中垚,等.心理动力学视角下的抑郁型人格[C].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4.
[6]周朝当,王秀锦,吴俊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学、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特质[C].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学术年会.2013.
[7]陈启豹,杜经纶,曹栋,等.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6):414-417.
[8]张延妍.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认知疗法的纵向平行研究[D].中南大学,2014:22-23.
[9]曾强,石捷,陶建青,等.短程动力学心理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5):21-21.
[10]曾强,陶建青,梁佳,等.动力学心理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42(10):1327-1328.
[11]高美才.关于抑郁症状的动力学探索及其心理治疗策略[J].医学与哲学,2014,35(16):84-87.
[12]Deco G, Kringelbach ML, Jirsa VK,et al. The dynamics of resting fluctuations in the brain: metastability and its dynamical cortical core. Sci Rep. 2017, 7(1):3095-3095.
[13]陈小舟.心理动力学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疗效评估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19-20.
[14]陈小舟,施琪嘉.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比较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281-284.
[15]石金梅.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病人的疗效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7):283-284.
[16]郑诚,李晓驷.精神动力学治疗:一例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来访者[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4):407-409.
[17]陈启豹,杜经纶,曹栋,等.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6):402-404.
[18]谢静.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进行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0):174-174.
[19]徐海婷,陈珏,仇剑崟,等.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2):157-160.
[20]胡春凤,李武,李龙飞,等.发作期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1):647-651.
论文作者:黎爱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动力学论文; 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长程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疗效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