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论文_华娟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论文_华娟

华娟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中学 644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师的青睐。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本文就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进行简析,并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131-0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对于高中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注重学生养成发散性的思维,对问题具有探究性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解题方法上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真正地把数学知识学透彻。当然,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合理地科学性地引导,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限制,多动手、多动笔、多思考,通过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从而发现和掌握概念和原理的方法。探究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向,使学生打开思维进行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板书加口述的教学模式,笔者并不敢大胆否定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并不了解,教师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是用心去思考学习了。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也存在着一时记住了知识点下课后就忘记的可能,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不牢固。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发展,更不必说提高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合了高中数学学科学习的特点。高中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究的方式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手,交流等方式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通过自己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

1.开展课堂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特点,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综合安排教学计划。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只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他们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限制,这就阻碍了一些开放性的探究课题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异面直线的例子,然后探究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怎么求解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就是探究性数学教学的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投入到课堂的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探讨就会找出生活中存在异面直线的实例,从而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小组可以通过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探究的热情,教师可以随时加入某一小组与学生进行互动,监督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探究哪种方法的运用对于解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动画演示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知识众多,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一般数学题目的背景比较有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是众多的知识点中有些过于抽象,对学生的准确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思维模型。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有全面、准确的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中有关“椭圆”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材料来动手实践。需要两颗钉子和一根细绳,将两颗钉子以一定的间距固定在木板上,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钉子上,当然绳子的长度要适当地大于两颗钉子之间的间距,让学生用铅笔将绳子拉紧,沿着绳子的最大范围运动,所形成的轨迹就是椭圆。对于椭圆的定义,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能够深刻地理解椭圆所表示的数学概念。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就是椭圆。通过以上的实践过程我们会发现两个规律,其中,有两方面是确定的,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铅笔画出的轨迹上任意一点到两颗钉子的距离和是一定的。这两颗钉子的位置就是椭圆的焦点,从而引出焦点的概念。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有趣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学习了椭圆的概念之后,那么椭圆的形状跟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改变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多次实践。通过实践不难发现,在绳子的长度一定时,两颗钉子的距离越大,椭圆越扁,两颗钉子的距离越小,椭圆形状越圆。教师在讲解椭圆这个概念时,还可以列举身边的一些椭圆形状的例子,加强学生对于椭圆概念的理解。例如,天体中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就是椭圆,油罐的横截面等。

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满足了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陈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

[2]初探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刘红艳 《新课程学习(中)》2011.

论文作者:华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论文_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