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案例探究论文_张利琴

微课翻转课堂案例探究论文_张利琴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

张利琴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中心小学 271404

摘 要:根据微课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制作微课、学习任务单、课后小练习,建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课 探究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根据微课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建立制作微课、学习任务单、课后小练习的翻转课堂模式。首先学生在家个人先自学教师制作的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然后课中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要求学生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含义。如果把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放到课堂中,就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学生只觉得好玩,缺少了深入思考的时间。

因此,在课前设计了以下任务单:

1.切一切,想一想。动手用萝卜或土豆等实物切成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模型,然后再把长方体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也就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数数一共包含多少个小正方体?从操作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动手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摆成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填好记录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长  宽 高   小正方体  体积

(厘米)  (厘米)  (厘米)  的总数(个)  (立方厘米)

观察并思考: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长方体体积所含的立方厘米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

3.同学们能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生活中的物品吗?想一想:你所拼成的物品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它实际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微课学习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让老师来解答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职责最初的定义,老师不应该成为压迫学习的那个人,而应该成为引导学习、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问题的那个人。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微课设计是根据本节课的难点,即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微课重现动手操作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首先让学生观看切割法:把长6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先切割成2个长6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的小长方体,再演示切割成若干个长6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的更小的长方体,最后演示切割成若干个长1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即棱长为1厘米的小的正方体。由切割法学生很容易知道,原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再看拼摆法: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先摆出长6厘米,可以摆6个;再摆出宽2厘米,可以摆2排;最后摆出高3厘米,可以摆3层。木块的总数就是拼摆出来的长方体的体积。

从而得出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乘宽是底面积,由此,“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学生初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 适时引发思考:到底我们发现的方法对不对? 是不是一种巧合呢? 请同学们进一步验证一下, 好吗?出示4个长方体, 自选其中一个验证,比较拼摆的结果和用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否一致。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最终也将回归生活。学生解决了一系列教师设计的生活问题后,也有了想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欲望。课中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并计算感兴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品的体积,考虑需要测量记录哪几个数据,并计算出结果。学生应用刚学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即时拍成微视频,发布到教师后台,全班交流分享评价,一起体验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快乐。

总得来说,“微课”学习模式致力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致力于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目标。

论文作者:张利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微课翻转课堂案例探究论文_张利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