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 目的:探究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变异的有效技术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均实施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检测,系统分析检验过程中获取的结果。结果: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R)均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2小时,对TT、P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氯水平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4小时,对TT、PT以及FIB等指标的影响则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过程中的压脉带使用时间,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在离心处理前后的持续放置时间,对临床检验科室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过程中实际获取结果的科学准确性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变异控制结果的实际表现状态均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影响效应,应当引起临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关键词】凝血检验;血常规分析;影响因素;控制变异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51-02
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择取62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开展了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现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介于21~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5±9.25)岁,所有健康体检志愿者均在知情同意条件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在参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均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实际采集静脉血液检验样本前,全部研究对象均保持持续时间在5.00min以上的静坐休息过程。
1.2 方法
健康体检志愿者在实施持续时间在5.00min以上的静息休息过程后,为其扎好压脉带后即刻应用真空管实施静脉采血操作过程,同时从第一次实施进针操作时点开始计时,并于第三分钟完成静脉采血过程条件下为其解除压脉带。在实施凝血检验操作过程中,应当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3管静脉血液检验样本,并将采集获取的静脉血液样本实施恰当的实验室处理与保存操作过程。
本次研究中测量的重要生理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o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含:普利生公司生产提供的C2000A全自动凝血分析以以及迈瑞BC5380全血细胞计数仪。
1.3 临床评价指标
血常规分析中涉及的指标项目是: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cell,WBC)、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
凝血检验中涉及的指标项目是:PT、FIB、TT以及APTT。
2.结果
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R)均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2小时,对TT、P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氯水平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4小时,对TT、PT以及FIB等指标的影响则具有显著性。详情参见表1和表2。
3.讨论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事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检验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对现代临床疾病诊断工作科学有效性水平的深刻影响作用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因而做好临床检验科室日常工作实务过程中的技术细节控制以及环境支持条件的建设和保障工作,无疑具备着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1-2]。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是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在多种疾病的临诊治工作过程中均具备广泛而充分的应用价值[3]。
在临床检验医学事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历史背景下,关注实验室环境性和操作性因素对生理检验指标变异表现状态的影响效果,对于提升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准确性水平具备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4-5]。
本次研究中,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R)均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2小时,对TT、P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氯水平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4小时,对TT、PT以及FIB等指标的影响则具有显著性。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压脉带使用时间和离心前后放置时间是影响实际检验效果水平的关键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关注。
结语:血液检验标本过程中的压脉带使用时间,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在离心处理前后的持续放置时间,对临床检验科室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过程中实际获取结果的科学准确性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变异控制结果的实际表现状态均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影响效应,应当引起临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马燕.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175-176.
[2]黄祥丽,代治国.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02):98-101.
[3]沈聪,董理.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03):10-11.
[4]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等.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49-1151.
[5]温晓燕,陈淑红,杨秀莲等.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04):323-324.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时点论文; 时间论文; 凝血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血常规论文; 水平论文; 指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