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45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2012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孕妇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产后出血、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产后出血、感染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母体与胎儿发生危险的机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56-02
糖尿病分类中一种特殊类型是妊娠期糖尿病,其是孕妇糖代谢发生异常,对妊娠与分娩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有生命危险[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研究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重要临床意义[2]。该研究分析了诊断与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下为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30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2012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在21~36岁之间,平均为26.2岁。对照组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为27.1岁。以上孕妇妊娠前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糖尿病病史,不伴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对比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孕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要严格控制孕妇饮食情况,餐后进行适当运动,按时监测血糖值,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不超过6.7mmol/L。对于通过饮食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者加以药物治疗。患者通过全方位综合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以下为详细内容:
1.2.1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和自身的健康受到威胁,易出现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会出现妊娠期抑郁症,对家庭的和谐造成直接影响。护士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和孕妇沟通交流,认真耐心倾听孕妇倾诉,了解孕妇内心真实想法。仔细为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从而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孕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饮食治疗与运动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进行营养治疗是为了将孕妇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达到降低围生期母儿患病率与死亡率及减少胎儿畸形出现。其中孕妇空腹血糖不得超过5.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不得超过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且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与低血糖反应[3]。确保孕妇与胎儿营养的合理摄入,尽可能将孕妇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和营养师共同为孕妇制定恰当饮食方案。饮食疗法:能量中50%~60%来自糖类,25%~30%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每天为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确保摄入约25g膳食纤维,做到少食多餐。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另一种方法是运动疗法。这里所提到的运动是指所有能够使躯体与肢体活动的方法。通过运动来降低孕妇的血糖、胆固醇、血压,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规律性的运动还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与胰岛素抵抗,确保骨关节的灵活性和增强腰、腹、骨盆肌的能力。运动的最佳强度是运动后不引起子宫收缩。可选择上肢运动、家务劳动、慢跑、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其中国内外最常选的运动是步行,可作为第一选择。此外,我院每星期安排一次孕妇球操的锻炼。但是如果孕妇出现高血压综合征、先兆早产、心脏病、前置胎盘等并发症时不适合进行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可有效控制血糖值且避免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瞩孕妇每星期必须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与三餐前半小时与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值。
1.2.3用药护理 如控制饮食2周后,患者血糖仍高于正常范围,持续尿酮阳性者可以注射胰岛素保证患者的正常血糖水平。血糖的合理标准是:患者无明显饥饿感,空腹时血糖测量范围保持在3.3~5.3mmol/L内;饭前30分钟测量范围在3.3~5.3mmol/L内;饭后2小时范围在4.4~6.7mmol/L内。
1.2.4自我监测 准确监测血糖可有效控制血糖值且避免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嘱孕妇每星期必须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与三餐前半小时与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每周准确测量体重1次,以合理制定饮食总热量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l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对比两组孕妇经过相关治疗后的情况,其中实验组孕妇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与产后出血、感染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定义为妊娠前一直未出现糖代谢异常情况,妊娠后首次出现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内与糖尿病的情况。糖尿病孕妇中大约90%的是妊娠糖尿病,相关数据显示,妊娠糖尿病世界各国的发病率为2%~13%,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4%[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与工作生活压力等,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妊娠期糖尿病和监测的糖耐量降低会导致孕妇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等情况,且剖宫产率也会明显升高。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孕妇的生理代谢会出现很大改变,血糖值很难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严重影响母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增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体与胎儿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清如.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19(22):1314-1315.
[2]张佳妮.妊娠期糖尿病防治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56(33):626.
[3]于桂玲.妊娠糖尿病诊断及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5,11(31)702-705.
[4]吴秋红.妊娠期糖尿病新旧两种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14(32):520-521.
论文作者:尹新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孕妇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妊娠期论文; 实验组论文; 范围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