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先行者——解读“文明烟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烟台论文,行者论文,文明先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明之源
文明,是烟台2005年的高频词。
这一年,文明与政务和谐相处:行政审批进一步提速,门户网站架起便民桥,万人评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这一年,文明与安全携手同行:安全网“织”到家门口,市民安全感大幅提升,实现“长安杯”的“四连冠”;
这一年,文明与诚信相亲相依:烟台诚信网站开通,100家诚信企业评出,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如火如荼。
一个“效率烟台”,一个“平安烟台”,一个“诚信烟台”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同时,劲吹着文明之风的烟台,还是一个“爱心烟台”,一个“人居烟台”,一个“绿色烟台”。走进“爱心烟台”,你能触摸到颗颗滚烫的爱心;走进“人居烟台”,你能享受到惬意的都市生活;走进“绿色烟台”,你能领略到风姿绰约的城市画卷。
“效率烟台”凸现政府高效服务。登陆“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公文查询、表单下载、反映问题等以前需“跑脚”才能做完的事,现在网上就可办完;走进市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大厅,项目审批简便快捷,“手续简、回复快、服务优”是来办事人员的共同感受。
在港城,类似的政府高效服务演绎了一曲曲精彩纷呈的时代华章,凸现了一个崭新的“效率烟台”。
——创建了省内首家地市级行政审批中心,市级36个部门进入“中心”统一办公,85个部门实行了网上政务公开,全市精简审批权限565项,幅度达到50%;
——建立完善了群众建议征集、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并从2003年开始,每年组织15次市领导、热点部门与市民“面对面话环境;心连心促发展”的对话活动,并在“中国烟台”常年开展网上对话,与市民直接对话的部门达到70多个。目前,通过三条渠道共接受市民意见、建议1万多条,回复率达到90%以上。
——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万人评机关”活动,组织群众对52个热点部门、51个非热点部门进行集中评议,打分排序,奖优罚劣,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服务质量提高。
——每年确定10到20件为民服务实事项目,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尤其注意在保护先富群体发展活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关爱帮扶弱势群体。2002年以来,还多方筹措专项资金5亿元,建设了2660套经济适用房和536套廉租房。
“平安烟台”实现“四连冠”捧得“长安杯”。一种现象,我们开始惊讶:为什么来烟台买房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调查之后便觉得是“必然”:买房者的回答除“烟台环境好”之外,往往还缀上一句“这座城市有安全感”。这也是港城广大市民近年来的感受。
“烟台有安全感”并非空穴来风。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烟台秩序与安全指数排名第7位。而且,今年烟台市再次捧得“长安杯”,是全国仅有的3个“四连冠”城市之一。
烟台市是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较早的城市。1991年,第一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近年来,烟台市精心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截至目前,全市设立城市社区警务室315个,配置社区民警446名,区保安队员1432人,看门望锁队员1.3万人,治安志愿者1.5万人;全市城区安装楼寓对讲电控站、实行封闭管理的小区248个,高标准治安防范智能小区32个。在城区重点地段和部位设置了375个治安岗亭,设立了1300多个“110”报警点。全市110、119、122实现了“三台合一”,11个县市区安装了交通治安监控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3665个重点要害部门安装了联网报警系统,51个居民小区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
烟台市还在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坚持打击犯罪专业化,先后在全市公安机关成立了盗抢机动车、扫黄打非、打痞除霸等专业小分队,专项打击,重拳出击,同时整合资源,实行了交警、巡警合一改革,多警联动增强打击效果。坚持集中整治经常化,对排查出的矿山、港口码头、学校周边、旅游景点等11类重点区域重点突破、滚动治理。
“诚信烟台”政府公信力全国领先。去年年底,“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诚信政府排行榜,在281个参评城市中,烟台名列第15位。这无疑是对烟台诚信建设的最大褒奖!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外商在烟台投资设厂,理由也很简单:“企业无信不立。落户诚信烟台,企业还能不红火!”
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烟台市启动了“阳光政务”、“企业诚信形象塑造”和“农村文明信用”三大工程,并把“阳光政务工程”作为诚信建设“三大工程”的头号工程,率先垂范。仅以2004年为例,市区两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签约的道路、交通、大型商场等主要市政工程项目19项,履约率达100%。
企业诚信建设积极跟进。烟台市开展了以“诚信建设烟台行”主题的新闻宣传活动,推出了100家诚信企业典型,并起草了企业信用信息目录,一期工程信息采集包括工商局、人民银行、国税局、劳动局、建设局、质监局、法院、环保局等部门和单位,共24类数据146项采集指标。对各部门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比对后,形成了8.4万家企业650万字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其中指标性信息58.3万条。去年12月,开通“诚信烟台”网站,首批收录了8.4万家企业信用信息,发布了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中小信用企业名单、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等评估结果。
各类诚信建设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了“讲诚信、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起草了《烟台市民诚信公约》,通过各新闻媒体,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开展讨论,诚信新风吹遍港城大地。
城市之魂
“爱心烟台”荣膺“最佳全国魅力城市”。“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一曲《爱的奉献》,唱出了烟台这座城市的主旋律“爱”——爱心捐助全省最多,海上营救惊心动魄,见义勇为无私无畏。
爱,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正是凭借着“爱在烟台,难以离开!”这一品牌,烟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这是一种携手相助的无私之爱。爱心捐助4年来,全市183万人参加捐助,募集爱心救助金2.4亿元,累计救助困难家庭9.57万户次。自2002年以来,通过“爱心捐助款”我市先后有52581名家庭困难的学生重返课堂。在“春蕾计划”和“诚信大姐”活动中,社会各界捐款522万元,救助贫困女童2万人次,培训失业失地妇女1600多人次,帮助1500多名下岗妇女重新就业。
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生死挚爱。今年3月10日,巴拿马籍货船遇险,一场历时40个小时的海上大营救随即展开,19名船员最终获救;10天后,一福建籍货轮又生险情,烟台人再次出击,挽救了11名遇险船员的生命……截止到10月份,烟台共从惊涛骇浪中救出了50多人。
“人居烟台”联合国人居奖,受之无愧。“老城区,新生活!”现如今,住在旧城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时尚的生活,溢美之词不绝于口:“小区变美了,有花,有草,有水,设施配套齐全。‘联合国人居奖’,烟台受之无愧。”
以前烟台的旧城区可不是这样:区片内没有集中供热、管道燃气设施,小区脏乱差的问题成堆……其形象与对外开放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在中心城区,居住在旧居民区的市民约占70%;市民对城市环境不满意的意见中,属于老城区的约占70%;在中心区的社区中,设施不配套的老社区约占70%。旧居民区要求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的居民达到100%。”市里的一次民意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三个70%,一个100%”,让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以人为本,全面完成中心区旧街区改造任务,使旧城区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有一个根本性变化。
2003年3月,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拉开帷幕。之后,市政府以平均每年2亿元的预算资金投入到老城区改造,将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列为大事要事项目和为民服务实事工程之首。统计显示,烟台市先后已对中心区内5个街道办事处39个社区进行综合整治,共铺设、改造供水等各类管线30.5万米,整治街巷道路290余条100多公里,建设改造公厕31座,更新垃圾容器2300多个,新建改造消防设施150处;修建市民健身休闲小广场40多处,改造新建小区绿地15万多平方米;对430多栋外观陈旧的居民楼外墙进行了粉刷,对280多栋平顶楼进行了“平改坡”,使成片的老居民楼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受益居民31.42万人。
“绿色烟台”展示“魅力烟台”画卷。“绿色”渐成为城市的主色调。截至2004年底,烟台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2%,烟台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12平方米。
如今走进港城,如同走进一幅迷人的画卷:旖旎秀丽的沿海风光,起伏叠嶂的城中山,异域风情的城市建筑,红瓦绿树的色彩格调。这山、海、城和谐交融的海滨城市美景,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前来观光。
城市建设和管理代表着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近年来,烟台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加大投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树立“绿色烟台”的形象。近3年,全市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新建、改造了30多条、220多公里的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了国际机场、滨海景区、养马岛跨海大桥、五区连接路、塔山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拉开了“贯通南北山海、拓展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
——整修一新的市区主干路南大街,成为烟台又一观光大道。该改造工程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路灯安装、统一路面铺设,统一管线改造,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滨海广场成为烟台新的标志性景观。该工程完成了包括滨海景观带、广场群建设、广场绿化、中心景区建设等200多个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设计和质量,创下了4项全国之最。
——长达33.5公里的滨海观光大道,成为港城又一景观。该大道是全国最长的高标准观光大道。
标签:烟台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