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艳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艳

吴艳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1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回顾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抢救治疗过程,将其中应用了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抢救护理规范性较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且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和支持,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抢救护理;标准化流程;脊柱脊髓损伤;临床效果

临床经验表明,严重脊椎损伤易引起脊神经挫伤、受压和横贯伤,若治疗不当,可能会造成四肢瘫痪、截瘫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1]。临床护理人员的高效配合,有利于提高严重脊椎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以分析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现将取得的研究结果重点作如下阐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将其中应用了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抢救护理规范性较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5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为(36.58±5.6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5min~6h,其中颈椎损伤和腰椎损伤各15例,胸部损伤10例;对照组男36例,女6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为(38.62±5.8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7min~5.5h,颈椎损伤15例,腰椎损伤16例,胸部损伤11例。将两组的损伤部位、伤后就诊时间、性别构成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由两名护士参与抢救护理,对照组仅按照一般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即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护理人员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医师再补充医嘱,护理人员负责执行并且做好详细的抢救记录[2]。研究组应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即评估病情-告知医师-紧急抢救和处理-确认医嘱-执行医嘱-监测患者-舒适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两组的抢救流程开始开始以及结束时间,并根据抢救记录统计两组的抢救时长。②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抢救流程结束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③护理满意率:使用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技术(20分)、护理态度(20分)、护理服务(20分)、护理项目(20分)以及护理管理(20分)五个方面的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超过(含)8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t 检验及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的抢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作比较,详情如下:研究组抢救时间为(49.28±10.26)min,对照组为(75.02±12.36)min,研究组的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t =10.23,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40 39(97.5)38(95.0)

对照组42 33(78.6)29(69.0)

χ2-6.869.23

P-<0.05<0.05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承重结构,当受到强力冲击撞击或冲击时,极容易出现椎体骨折,引发脊柱损伤。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伤情发生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易相互掩盖,采取病情动态跟踪监测、评估措施显得很有必要[3]。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一般规范性流程更有预见性和评判性,在骨科创伤紧急救护处理工作中,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中的ABCS原则能够为护理人员的抢救护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导,有利于提高紧急救护的规范性。ABCS原则指的是空气通道-呼吸-循环-脊髓这一紧急处理顺序。首先,在抢救流程开始时,需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通气情况,保证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若有必要,有时还会采用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等方式进行呼吸道紧急处理;其次,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方式、频率等情况,及时给予吸氧支持或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再次,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和末梢循环状况,确保血循环正常,并对大出血患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最后,待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以及心、肺功能初步稳定之后,才可以进一步检查其脊柱和脊髓的损伤情况。本次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组的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7.5%)、护理满意率(95.0%)均要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应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能够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抢救处理功能能够高效、有序开展,因而大大提供了临床抢救的成功率;而且在整个抢救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实施护理操作,前后处理程序衔接无缝,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提高了,护理满意率明显提升。综合上述讨论,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有利于发挥高效、预见性抢救处理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魏薇萍,朱晓燕,王飞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脊柱损伤救治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8):44-47.

[2]杨良枫,李小峰.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23):2871-2872.

[3]林芬.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5,14(08):133.

论文作者:吴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