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建筑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人们将更多关注焦点放在了建筑工程质量上。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务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予以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优势着手分析,并具体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希望能为提升我国整体建筑施工质量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正如上文所述,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泥胀裂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措施。只有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才能实现土木工程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结构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1. 具有增加建筑工程强度的优势
采用混凝土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体建筑物刚度,而且效果显著。这与混凝土材料性质息息相关,其中又以胶凝、水泥强度效果尤其突出,从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到广泛青睐。因此,深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材料特点对施工中的支撑柱、承重墙意义重大。
2. 提升建筑工程防水效果的优势
采用混凝土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是赢得建筑工程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良好的防渗效果是防腐、防锈、延长寿命和保证建筑使用性能的前提。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紧密性和稳定性,它能够与外界进行隔离,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3. 操作简单,缩短工期的优势
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工序有明确要求,施工人员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即可,整个操作流程简单、快捷。同时,施工人员只要把混凝土整个操作流程与施工计划、进度结合在一起,便能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控制温度应力的技术
建筑施工质量受混凝土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强制降温方式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常见的降温方法有:预埋水管冷却法,即将冷水通过水管排入混凝土内容,以控制其温度。该方式主要适用于混凝土面积较大情况;其次,适当减少混凝土比例,有利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持续释放热量。目前,国内已研究出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地热水泥以专门改善混凝土温度;此外,正确浇筑时间对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有一定帮助。一般情况下,外部温度越高对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越不利,且容易对混凝土的性能、应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尽可能不选择气温最高时间段。特别是在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时,务必要采用强制降温方式来控制温度。
2. 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科学合理浇筑技术有助于发挥混凝土真正效能。反之则会制约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浇筑应有序、有层次展开,采用反复推移、斜向分段、水平分层以及自然流淌浇筑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得饱满,有利于防止离析、分层现象的发生。第二,控制好浇筑高度,这能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值得注意是,开展水平分层浇筑时,每一层厚度都要均匀、合理,不宜过厚,也不可过薄。其次,要把握好上层、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两者不宜间隔太久,如果底层混凝土已初凝才开始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则必然会使得浇筑质量大打折扣,并会对后期维护与保养造成一定困难。
3. 振捣方式
振捣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混凝土结构质量。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混凝土振捣分成:①混凝土坡角;②混凝土坡中间;③混凝土的坡顶。振捣的位置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只有振捣充分、合理配合才能发挥混凝土的特性,从而满足预期要求。此外,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必须严格把控振捣棒搅拌时间以及插入深度,有利于振捣充分。通常振捣棒插入纵深不得少于 5cm,而且要保持匀速搅拌,搅拌间距保持于 4cm左右。值得注意是,必须快速插入振捣棒,但需要缓慢将其拔出。最后,待混凝土振捣充分后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再添加一些碎石,用木抹在混凝土凝结前搓平,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搓平次数不得少于两次。
4. 混凝土的运输与强度要求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进度与用料清单合理编制混凝土计划。首先,应把运输时间与路程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用以确保混凝土供给的及时性。其次,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达到最优化。科学设定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强度,因此,需要反复试验与斟酌后确定。但在运输过程中,常常由于运输时间过长破坏混凝土性质,导致混凝土离析、凝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混凝土后续施工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运输计划必须科学合理,并且能够符合工程进度需求。反之,当混凝土产生离析与分层现象时,要搅拌均匀后方能投入使用,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由此可见,运输时间、路径与施工工期紧密相连,如何拟定合理的运输计划缩短运送时间、简化运送路线,确保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到达施工现场是十分重要的。
5. 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强度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时,务必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相关规定标准。目前,国家明确了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混凝土强度标准,特别是对高层建筑、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对如下问题予以注意与重视:①不同的混凝土其性能不尽相同,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在施工前期,首要任务就是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认真、反复检测,确定其原材料成份能够符合设计与施工需求,且尽可能优化配合比,避免材料配合不佳而影响混凝土性能;②审核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否可行。施工技术、操作方式必须规范,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说明并落到实处,做好岗前培训、技术交底的工作,并把混凝土各个阶段的细节部分记录在案,避免施工技术错误而破坏了混凝土的强度;③外部施工环境是干扰混凝土强度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高温作业会破坏混凝土强度。因此施工队伍应优化周边施工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条件,从而把干扰混凝土的外部因素降至最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展,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在此之前,混凝土结构以其可模性好、耐久性能高以及抗荷载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建筑工程建设中去,因而这就要求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其施工。对此上文基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展开探究,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健,王起才,李楠,吴伟,李捷.T形刚构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及试验研究[J]. 施工技术.2012(11).
[2] 陈学光,訾勇,杨红岩,王东.天津和黄地铁广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9(12).
[3] 陈敏,刘杨,邵亚飞.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业c,2015(5):177-177.
[4] 王新.建筑工程中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6(12).
论文作者:任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强度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