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
刘 立,孙仲圣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文章基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从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等方面对1101 份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分略高于中间值;师范生普遍不能将教学理论有效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尤其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评价不能够灵活掌握;高年级师范生问卷得分高于低年级;不同学科间同一年级间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差异不大。针对该调研现状,从课程设置、“双师”服务、夯实“两习”阶段3 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当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2017 年4 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7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岗位能力体系,使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信息化领导力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的必备能力。2018 年4 月,《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干力量,师范生又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查和分析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无疑对制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提高未来教师信息素养和水平,贯彻落实信息化教学理念并将新兴技术手段应用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推动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可是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哪几个维度?有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教育部-中移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讨论和研究,于2018 年正式颁布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其是为师范生量身订做的,共包含3 个维度、9 条类目(见图1)。该标准关注师范生作为学生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和21 世纪人才需求导向,同时也关注师范生作为学生现阶段的应用和未来可迁移能力的结合。
图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框架
二、调查研究
本研究以陕西省某师范院校的四年级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13 个学科大类。利用问卷星对外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1101 份。
笔者依据图1 编制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3 部分:①个人基本信息,共2道题。②包括三个维度的23 道题的5 点式李克特量表,主要考察师范生在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③客观题,主要征求师范生对于学校在提高他们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无论是对于整个问卷还是对于各个维度的信度检验(=0.945、=0.885、=0.867、=0.883),显示结果都很好。问卷的整体平均分为3.56,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3 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3.14、3.89 和3.05。由此可见,师范生自我报告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略高于平均值,调查结果整体来说并不理想。
云南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建设大学,下设艺术学院。1994年4月,云南大学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联合创办成立了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最早设立的设计学院之一。2005年12月,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与艺术学院合并,成立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1)三个维度的现状分析
显效:PCO2、PO2和心率达到正常水平,症状显著改善;有效:PCO2、PO2和心率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PCO2、PO2和心率等情况均无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考勤、作业、讨论和考试为一体的多元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学科教学论》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讲课演练的双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说课、讲课和评课,是对教学技能的实战训练。《教学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教学设计汇报展示的形式,师范生首先学习理论基础,再以此为依据撰写教学设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教学设计并与同学互评,思辨其合理性,将学、用、展、辩结合起来。调查显示90%的师范生对这三种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感到满意,这说明师范院校开设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符合师范生的实际需求。
技术支持教学这一维度平均得分整体偏低。该维度又分为资源准备、过程设计和实践储备3 个子维度,其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47、2.83 和3.26。调查结果显示,42%的师范生不懂得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合理选择与整合技术资源;近80%的师范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和信息化评价设计不够熟练,有的师范生甚至不理解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而在信息化环境的教学实时策略方面,超过一半的师范生表示只是了解提问、监控、管理等教学干预原则,但还不懂如何具体衔接教学环节,对于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记录也只停留在意识领域,不太会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他们也表示在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以上结果表明,师范生毕竟属于在校学生,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基本能够合理设计、规划和管理信息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锻炼,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记录与分析和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还是存在明显不足。
3.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书本知识,还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大学生孵化中心,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但许多高校的孵化中心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利用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而是用于许多商业用途。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需要不断在实践当中去学习和提高,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高校要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使用。大学生是拥有集学历、技术、知识文化于一身的高尖端人才,大学生创业要不断多元化。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也要不断强化,加强对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出课本,用实际行动促进“好创意”的诞生。
(3)不同学科、年级之间的差异比较
从基础技术素养看,第3-6 题属于意识态度部分,调查结果显示76%的师范生比较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进展,81%经常与他人分享交流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自身的新发现,73%经常关注优质教育资源并持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82%平时有意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随时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师范生非常关注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第7-10 题属于对技术环境的熟练程度,结果显示师范生“软件应用”的评价均值超过本维度的均值,“网络应用平台”的评价均值与本维度均值相近,而对于“设备操作”的评价均值低于本维度均值,说明师范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存在较大问题,主要原因是师范生毕竟是学生,很少上讲坛授课,对于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设备自然没有熟练掌握。第11 题属于信息社会责任,评分均值高于本维度均值,说明大多数师范生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能够有意识地遵循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规范。总之,师范生的基础技术素养略有不足,尤其对于教学设备的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师范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标准》正是依据这一双重角色属性,结合基础教育信息的发展需要和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而精心编制的,其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既适应师范生的学习要求又顺应时代诉求,而且层次递进。
“基础技术素养”是未来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未来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责任的自觉遵循,深刻影响着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设计等。教育信息化是为了信息化的教育,其实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各个领域深层融合,包括教育主体、教学内容、教育中介、教育管理等范畴的融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实施者,如要开展信息化的教学,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师的“基础技术素养”是其自身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和“支持教学”的物质前提。
“技术支持学习”是未来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路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变革了信息的表征方式和传播途径,对于以信息的产生、输入、加工、输出和获取为基本路径的信息传递和信息的收集、清洗、判断、分析和生成为基本过程的信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而言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支持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利用技术支持学习是对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中应用范围、应用方式、应用管理的深层探索和大胆尝试,拓宽了信息化学习的内涵,是未来教师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创新的技术保障,也是利用技术支持教学的先前体验。
四年级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平均得分比三年级高,分别为4.23 和3.92,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检测显示两个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四年级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高于三年级学生。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检测两个年级间各个维度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各个维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尤其是“技术支持教学”维度,显著性达到P=0.001。这说明四年级师范生经过入职前的实习,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学科角度看,不妨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定义为理科,其余科目定义为文科。按照文、理分类统计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82 和3.85,不具有显著性,而且三个维度的均值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科没有明显关系。
信息化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课前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中主导信息化课堂、课后进行信息化教学反思和分析的能力。当前师范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学习成果与课堂教学脱节。
选定本中心脑卒中筛查的212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研究时段自2018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女性96例,男性116例,年龄在61~87岁,平均年龄为(74.25±7.62)岁;BMI(身体指数)在26~28kg/m2,平均BMI为(26.82±0.31)kg/m2。
(2)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财务管理原则以及企业具体的规章制度,财务会计核算的部分仅限于公司中的细微资金流动。这部分数据主要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运用的数据参考。由此可见,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十分被动。在数据处理上,管理会计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可以主动的提供企业财务信息,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象。
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现状
(1)课程设置
对该校师范生进行访谈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和《教学设计》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论》课程主要讲授本学科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和一些常用的学科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设计》主要讲授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多媒体认知原则等知识。
1.3.1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野百合碱对照品24.96mg,置100 mL量瓶中,加0.5%甲酸溶液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稀释至100mL,摇匀,作为内标溶液。
从技术支持学习这一维度看,“自主学习”评价得分高于本维度的平均值,“交流协作”和“研究创新”部分的评价得分均低于本维度的平均值,说明师范生注重利用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如利用网络搜索专业知识、整理学习档案、记录学习过程数据、合理进行时间管理等;交流协作式的学习却比较少;较少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创新。通过后期采访得知,此次参与调查的师范生大都处于本科阶段,对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能力欠缺,平时也很少参加数字化创新大赛。总之,师范生利用技术多数情况下是自主学习,对技术的利用率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技术进行交流探讨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2)学生实践练习
永乐十八年(1420)七月,因功被赦复职,留于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任都指挥使。当时,明廷正积极经营奴儿干都司,为了给京师、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之间提供运兵运粮、转输赏赉与贡品的船只,刘清奉命统兵来到荒凉之地——船厂。
“技术支持教学”是未来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核心要求。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微元。大量实践教学案例表明,信息技术在呈现多感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验、设计多元教学活动、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历史较短,教师整体“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技术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改进等原因,信息化教学仍然不够成熟,这更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未来教师要注重自身修炼,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
2.4.2 【指南建议】 由于测序可以揭示胎儿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父母一方或双方以及整个家庭,因此理想情况下,生物学父母双方(如果可能的话)都应该同意对胎儿进行测序。然而,对于所有产前检查,只有孕妇才能同意对其进行获取胎儿遗传物质的侵入性手术。
师范生缺乏应用信息化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实践是检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经历过实习的四年级学生中对能够应用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给予肯定回答的只有62%,表示一般和不能的分别占比17%和21%。具体到课前资源准备上,表示能够设计制作多媒体资源的有78%,表示不能和不确定的分别占4%和18%;45%的师范生表示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表示不确定和不能的分别占到23%和32%;52%的师范生表示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能够合理设计活动环节,表示不确定和不能的分别占到30%和18%;对于评价设计只有61%师范生表示能够兼顾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合理设计,表示不确定和不能的分别占到28%和11%。总之,四年级的师范生虽然经历过实习,但是信息化实践方面仍然缺乏教学经验,这说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要长期的总结与反思才能够完全胜任。
该院校师范生很少参加信息化教学赛事。竞赛是促进和引领信息化教学的航标,经过调查和访谈得知师范生在校期间很少参加信息化教学的赛事,表示自己在校期间参加过3 次以上课堂教学大赛的只有17%,参加过像iTeach 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的只有12%。参加竞赛有助于推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在校师范生表示希望学校学院每一学期能够多次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提供多种机会,在竞赛中成长和学习。
(3)干扰因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缺乏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导致可以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中的要素,但无法有效经历整个培训与提升路径;或缺乏必要教学实践;或不能够把握新教学内容,灵活迁移融合;或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理解不到位,仍然不知道合理选择应用;或不能够设计教学活动与环节……这些都致使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整体性提升。另外,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仍然有极少部分师范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不是必须要有的,教学只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就行。
三、讨论与对策
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是课程设置的基本遵循准则
《标准》是由6 所国内知名师范大学的20 余位教育领域的专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结合师范生的双重角色、21 世纪人才需求导向和应用与迁移,按照以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新要求为逻辑起点,根据职前职后教师差异重新分解能力维度,将学生角色作为师范生实践储备的重要支撑为思考路径,从学生视角和未来教师的角度而制定的。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贯彻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中介。课程内容是课程学习的全部知识,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相应的培养标准作为筛选依据。因此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设置(包含必修课与选修课)要与《标准》相呼应。从基础技术素养类课程、技术支持学习类课程、技术支持教学类课程等角度,反思相关课程内容、课程学分、课程形式、课程师资、课程活动等是否能满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课程内容的问题,要引起师范教育层面的高度重视。例如:课程内容设置与信息标准的契合度如何,课程内容是否符合信息时代教学的需要;专业性过强的课程是否适应师范生的学习起点;理论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是否能够兼顾;课程内容设置是否体现系统化设计,以上问题都是在课程设置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2.“双师”服务是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智力支撑
师范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长期以来,师范教育重视理论教学的程度远远超过实践教学,致使师范生学得多、记得多,而练得少、做得少。
图9给出了子宫内膜癌细胞动态显微观察结果.图9(a)是加普通培养液10 s后的相位像,图9(b)是加普通培养液30 min后的相位像,图9(c)是加药后30 min后的相位像,图9(d)是加药后150 min后的相位像.
所谓“双师”服务就是为师范生配备大学指导教师的同时,为其挑选一位具有丰富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实践导师,为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保驾护航。大学教师具有宽广的视角、扎实的理论积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专业的研究能力,他们能够着眼过去,跨越民族、国籍、文化等隔栏审视教育现象与规律,为师范生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基础教育名师往往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阅历,懂得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敏于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对于课堂突发状况和问题可以及时应对,了解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特点,善于把新型教育理念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
建立“双师”服务体系是信息时代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创新。“双师”服务既能够提升师范生的理论水平,跟进时代教育的脉搏,又能够为教育教学积攒实践经验,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3.“两习”阶段是夯实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生成路径
从调研结果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师范生不能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见习或者实习欠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停留在“脑”上的,而是要展现在讲台上。见习就是让师范生观察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由这个实体联系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内容设置等知识,避免脱离实际、空谈教学。实习就是师范生入职前的模拟演练,是对其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的综合展现和检测,是从“学”走向“用”的核心环节。夯实“两习”阶段是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也是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落地生根”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5-14+40.
[2]刘喆,尹睿,郑钰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64-67.
[3]教技[2016]2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
[4]教技司[2017]157 号.关于印发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7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Z].
[5]教技[2018]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6]周东岱,匡哲君,于颖,等.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7):42-46+66.
[7]刘跃军.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8(7):33-35.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8454(2019)18-0071-04
(编辑:鲁利瑞)
标签:师范生论文; 信息化教学能力论文; 调查研究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