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马金柱,全富贵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在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为45.7%(16/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异氟醚吸入麻醉,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快,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丙泊酚;异氟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吸入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21-02

临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麻醉效果的安全有效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对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还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及恢复情况[1]。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最合适的麻醉方式不仅要达到迅速麻醉诱导,还要求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的趋势,确保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不受影响,并在术后迅速苏醒[2]。传统的麻醉方式中,术中多采用吸入麻醉法进行麻醉,麻醉浓度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后调节,该麻醉方式容易引起滞后效应,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近年来,关于采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进行术中麻醉的相关文献较多,且麻醉效果显著。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组后分别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进行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78±6.72)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52±6.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法进行术中麻醉。术前30分钟,常规采用阿托品0.5mg及苯巴比妥钠0.1g肌内注射。术中,进行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异氟醚吸入浓度进行动态调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异氟醚。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进行麻醉,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术中进行心电监测,将血浆的靶浓度调节为4μg/mL。患者入睡后,给予0.1mg/kg的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为8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次。手术结束前30分钟时,将维库溴铵停止给药,结束前10分钟将丙泊酚停止给药。术后患者清醒、潮气量及自主呼吸恢复后,即可将气管导管拔除。

1.3 评定方式

对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

由表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诱导时间、拔管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6/3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传统的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中,主要以吸入麻醉为主,术中应用的麻醉浓度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后调节,该麻醉方式容易引起滞后效应,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麻醉技术,由靶控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进行结合,在进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时,靶控输注反馈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进行反馈,并结合脑电双频谱指数,有效反馈麻醉效果,对麻醉深度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能够保持安全性与平稳性,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及平稳的范围,有效改善麻醉效果,促进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短效、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其麻醉效果较好,麻醉后,患者的苏醒时间较短,且能够完全苏醒[3]。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术中麻醉,容易导致呼吸抑制、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且大剂量应用可对呼吸功能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异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可见,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更为显著,术后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快,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晓蕾,郭杰,张丽红.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循环改变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5(12):192-193.

[2]杨勇,姚梦然.静吸复合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对于择期胆囊切除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装备,2014,12(15):107-108.

[3]张晓利,颜微微.丙泊酚TCI静脉麻醉比照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优势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13):1142-1144.

论文作者:马金柱,全富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异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马金柱,全富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