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衰退”会否中断“新经济周期”?——兼论现代经济周期及其理论形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否论文,新经济论文,周期论文,理论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已逾10年,近年正经历一场举世瞩目的“经济下滑”或曰“增长减速” 。基于网络经济研究和最新动态跟踪,本文提出“准衰退”范畴,并就其背景成因、展开机 制和动向前景提出如下意见,试图回答企业界、政界和学界各方面所关心的一系列现实和理 论问题。
1.“网络(成本)节约”及其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为“经济持续扩张而同时又没 有通货膨胀”的新局面的出现开创前提条件。因特网使得产品设计成本惊人低廉,空前减少 了大量库存的必要性,提供了同时针对千百万顾客并同他们及时沟通的便捷途径,削减了提 供各种服务和娱乐的成本,并帮助公司组织机制本身成功地进行了“减肥”,缓解了公司间 传统“零和博奕竞争”的“相克性”,使得“合作竞争”蔚然成风;信息将“契约曲线”上 的“均衡点”送回到合作回旋余地巨大的“潜在的帕累托改善点”上。网络还将生产可能性 曲线图象的两轴由1国推向n国,形形色色的“无国界经济”和“网上经营实体”都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效益。
所有这些首先都会构成相当可观的成本节约。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因特 网给美国人带来的成本节约,高达每年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每年可以提 高劳动生产率0.4%!这个递增率在10年中能为普通美国人年加增4%的收入。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一直趋于滑坡,徘徊在年增1.5%的水平;而20 世纪90年代以来年递增速度一直保持在3%左右。即使是2000年第四季度国民生产总值仅增1% 时,劳动生产率仍在以2.2%的速度增长。
2.“信息型乘数-加速数”导致“股市持续攀升”,“财富效应”和“消费加速”相互推动 ,虚体经济与实体经济渐显脱节。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强投资“信心”,信心又借助因特网成 倍放大。“投资信心倍增机制”促成美国的投资在很长时期内超高速增长。1992年以后,美 国信息技术投资按实际数字算,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97年以后增长更是急速,高 达20%以上。这其中,因特网乘数作用很大。投资急剧增长带来股市长期“牛市”和经济高 速增长。1991年春以后美国开始出现“经济持续繁荣”和“股市持续攀升”并存的局面。股 市看好导致“财富效应”,刺激个人消费,反过来又促进经济扩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其中,传统经济学所谈的“一般加速数”,也为因特网所放大。
因特网还导致美国证券投资空前民主化,并酿成“全民炒股”热潮,美国股民人数由20世 纪90年代前的3500万猛升到近年的8000万。2000年3月股市高峰时期,美国股市市值已相当 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81%,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60%,增加了2倍;股票投资收益也由1992 年的1270亿美元,激增为1999年的5350亿美元,上升了3.2倍;道·琼斯股指由3000点冲破 了10000点大关,有人甚至预计能冲到30000点;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只上升了1倍。
3.包含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网络化调控”推出新型激励举措和“借助全球经济”,为宏观 经济连续升级和“股指冲破万点”推波助澜。美国“新经济”10年扩张中曾三度高涨。在这 三轮扩张中,信息化和全球化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新经济周期”相伴随的是新型的调 控机制。
第一轮扩张是在1993年到1995年,宏观当局主要的调控手段应该说还是货币政策同财政政 策松紧搭配,虽然主要是钉住利率而不再是货币总量。1993年财政上推出了“增收节支”政 策。为减轻该紧缩政策短期内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美联储及时降低了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 。
第二轮扩张始于1995年第二季度。当时经济增长态势很好,速度高达5%,失业率已大幅降 到4.8%。按传统“需求管理模式”,只要失业率低于5%,通货膨胀就会抬头,因此就有必要 提高利率防止经济过热。然而这一次调控当局不仅不再因循守旧,而且决定“不”加息。理 由是:在那以前对高新技术(主要是信息网络产业)年复一年的巨额投资刚开始取得回报 ,随便刹车势必使之受挫。这个决定意味着当局重视“实体经济周期”理论,着眼点已经不 再是“虚体经济”。这一“形变”后来被证明非常明智。
第三轮是1998年第二季度前。当时经济已有所紧缩,增速减缓已势在必行。在亚洲金融危 机阴影下美国两种国债利率下调,并连续三次降息以维持经济扩张。但货币政策作用此时已 非常有限。持续增长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外贸赤字大力吞进亚洲廉价资产,以 缓释通货膨胀压力。价廉物美的进口资产刺激了美国的消费和投资,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 增长。
另一个“全球化”举措是重振武器出口。冷战后美国“大裁军”已导致军费在GDP中的比重 由8%下降到5%以下。但因需要新增长点,“鸽派”形象已不再明智,于是1998年第二季度的 “伊拉克查核”,乃至“第二次海湾战争”,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3月 后对南联盟长时间“空中打击”等,都接踵呈现于世。1998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借劲” 后立即开始攀升,道·琼斯股指从1998年9月的8000点迅速地飙升到11000点!
4.“网络亢进”和“石油冲击”从经济体系内部和外部共同扭转“乘数—加速数”的方向 ,进而导致一场举世瞩目的“准衰退”。新型调控模式、股市过度兴旺、高新技术幻觉、网 络媒体炒作、利润预期乐天和接踵而来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等高科技股的投资几 近疾迷。结果之一是“虚拟财富”迅猛飙升。据估计,从1995年到2000年初,美国股票价格 的上涨使美国社会的总财富陡增了14万亿美元。纳指一跌再跌后,市值仍是实际利润的172 倍。
在投资扩张过程中,信息型“乘数-加速数”的微观作用值得注意。本可作为抑制信号的价 格,在被网络炒作等扭曲了的“投资信号”和“财富效应”热浪中也被雾化。雅虎股票 的市盈率高达1000倍,按说早已物超所值,但却仍旧为投资人所追逐。这种情况在网站业等 信息服务领域尤其明显。
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在很长时间内解决了“喂养利润”问题。但如果新的类似“导览器” 的“技术/商业盈利模式”迟迟不能跟进,如果实体经济遭遇国际冲击(如石油涨价),风险 投资继续喂养的底气、信心和热度就都会逆转。于是网络乘数-加速数就同样会在相反的方 向上,成倍地为投资减速和经济降温发挥作用。“无网不胜”便成了“谈网色变”。可能的 金娃娃也就会被当作泥娃娃被抛来抛去。
新型衰退的外在引爆因素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1998年全年,欧佩克原油的平均价格为每 桶11.8美元;1999年全年,平均价格为每桶17.27美元,而2000年则上升到27.17美元,升幅 高达57.3%。1998年最低价格曾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而2000年最高每桶竟为38美元!这对美 国整个工业体系和消费体系是一个沉重打击。
5.“准衰退”介于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它始于投资信心动摇,继后是股市泻落,再 逐步由新经济成份较多的产业向其他的产业渗透。鉴于资源成本激增而赢利模式还在磨合, 人们对信息网络技术投资的过高期望便开始矫枉过正。按既定指标规范,美国经济当然还没 有陷于衰退。最低增长率一直不曾为负,更不用说连续两个季度。然而,由于投资锐减和经 济增长减速落差太大,也由于股市等虚体经济层面的加倍反应,这种“增长减速”对经济的 冲击,正如我们近几个月所见,的确异常强烈,决不亚于一般经济衰退,甚至有所过之。
不妨看落差情况。1999年底,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高达8.3%,名义增长率更高 达9.7%!比1%要高出许多倍。就股市而言,纳指一年中下跌了60%还要多,标准普尔指数跌了 20%,道·琼斯股指也跌了10%。这些应该说都令人谈虎色变。
就经济非负增长但速度减缓的周期现象,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增长性衰退”概念。含义 是 :经济波动跌离长期增长趋势,虽然还不至为负增长。在分析新经济周期时,这个概念应当 说很重要。但鉴于新的情况,不妨补充和强调三点:(1)“新经济”背景;(2)虚体经济波动 落差显著,震动巨大;(3)不应排除负增长。为此,本文毋宁提出“准衰退”范畴。
“准衰退”是新型经济下开始出现的一种介于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新型衰退。其展 开机制以“网络投资信心”等为中心,当前“准衰退”同实体经济关系较密。除了房地产这 个重要领域是例外。
“新经济周期”从某个角度看是以信息网络投资信心为发动机的。网络业、电脑业、通信 业以及其它IT行业在新周期中所得到的投资份额明显备受青睐。信息型乘数-加速数对这类 投资的作用也特别显著。因而,当经济逆转的时候,这些过剩较重的行业备遭冲击这一点, 应该说不难推知。信息网络服务业在这场“准衰退”中首当其冲。
从股市看情况非常严峻。与各自历史高位相比,“新型衰退”前后一年左右时间里,道指 已下跌16.2%,标准普尔股指下降25%,而比较集中地体现高新企业、中小型创新企业和风险 投资情况的纳斯达克股指则下降了62.5%。据统计,股市抛售浪潮已经使美国股市市值减少 了7724亿美元。随着纳斯达克股市全线下挫,新股发行锐减,传统企业削减广告开支,许多 网络服务型的新型公司的盈利模式几乎全线崩溃。
6.“准衰退”系“供应过剩型”而非“通货膨胀型”。这表明它同过去几十年“凯恩斯长 波”中的“需求管理模式”所竭力要反对的那种“衰退”或曰“危机”有实质差别。当前这 场“准衰退”是由于供给过剩而非需求过大(通货膨胀过高)所致。得益于信息化和全球化, 新经济周期中持续高速的扩张一直没有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消费 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还不到1.5个百分点;粮食和能源开支以外的基本商品价格指数上升幅度 更低。因此,面对经济“过热”,美联储并未也无需重视提高利率。从1998年到2000年两年 中,美国短期利率仅提高了1%。根据经验,这种非常温和的紧缩根本不该对股市(经济)的地 震式反应负主要责任。
当前美国“准衰退”主要由于供给方过度所引起。投资,尤其是对网络信息等新产业的投 资,过剩程度的确非常严重。全美网站如雨后春笋,应该说是一种写照。不适当地追求高新 技术含量,企业往往以超过其生产能力并以高于实际需要的幅度增加投资;网络炒作和股市 哄抬,也促使投资容易超过潜在增长能力。结果是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产业孤军挺进,而那 些最终需要实体经济来加以支撑的风险投资基金,终究会因财源渐疏而忍痛扔掉养不起的期 待中的“金娃娃”。
美国风险经济学公司和全国风险投资协会近期公布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2000年第四季度 美国风险投资为195.9亿美元,比上个季度282.2亿美元下降了31%。这是1998年以来的首次 下降。幅度之大、影响之深,可以推知。
过去50年,经济周期属于“凯恩斯(长波)时代”,而现在的“新经济周期”则属于另一个 时代。经济“不滞又不胀”,是上一波几十年不敢奢望的局面。由此看“准衰退”,着眼点 似乎应该更多地放在实体经济方面,技术创新、投资配置、利润机制,可能要比美联储当局 的需求管理更为深层。
7.“需求管理”(美联储6次降息)未能扭转经济下滑态势。目前,投资、生产、销售的增长 率年中几乎都陷于低谷。摆脱“准衰退”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供给管理”。其难度需充分 估计。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6次下调利率,总计2.75个百分点,仅次于1984年底任主 席的沃尔克的记录,是16年来力度最大的降息举措。降息的目的,如格林斯潘所言:扭转衰 退态势、振兴华尔街股市和恢复消费者信心。
历史资料表明,从1921年至今,美联储共计连续(3次以上)降息13次。一般说来,道·琼斯 股指在一年内平均涨幅为21%,纳指平均上升39.8%。最高记录包括1982年7月以后的飙升81.6%和1998年的74%。应该说非常灵验。相比之下,这次连续降息的效应目前看来可谓有点例 外。头两次降息中间的28天中,纳指微弱反弹了6%,第二次降息之后,反跌了31%。第三次 降息后当天,道指创下两年半来最低记录,纳指则跌了4.80%,到今年7月20日,纳指为2029 .37点,虽比3月最悲观时的1800点有所进步,但比去年3月的峰值却低了59.8%。
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央行已经不能挽救股市。结论虽早,但不可忽视。有识之士明白, 只靠降息是不能挽救经济衰退的。日本的利率是零,但经济和股市增长却是16年来最低的。 首先,长期债券利率坚挺。在美联储“干预空间”逐步缩小之际,这意味着经济很难走出 困境。高新产业投资需要更宽松的中长期融资。降息虽然会刺激短期经济,但也会推高长期 债券利率。其次,美国已经出现经济疲弱而美元却一直坚挺这种新情况。这意味着美国的出 口,从而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会受影响,降息的“净作用”需要重新权衡。最后,公共财政盈 余已经同巨额私人预算赤字(债务)并存。私人债务已占到GDP的7%。在这种条件下降息,对 私人消费的刺激有限,对私人储蓄(从而投资)却不无抑制作用。更何况,公共投资毕竟很难 完全替补私人资本形成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美国企业对设备和软件的投资的锐减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去年上半年按年率 计 算这一指标高达20%,第三、第四季度下降到5.6%和3.3%;今年第一季度仅为2.3%,2001 年7月27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最新投资数据表明,投资锐减13.6%。
投资下降无疑要影响工业产值、销售和经济增长率,美国各项指标几乎都进入低谷。美联 储2001年8月15日统计显示:今年7月份美国的工业生产比6月份下降了0.1%,为连续10个月 下滑。同去年7月相比,工业生产已经下降3.2%。7月份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从6月份的77.2%下降到77%,为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据商务部统计,美国6月份企业销售额下降了1.4% ,为1992年8月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为0.7%,低于上季度的1%, 为近8年来最低水平。
8.实体经济调整,意义更为深远。若无意外,新经济扩张纪录很有可能被进一步刷新。这 对现存周期理论无异于釜底抽薪。“准衰退”不仅在时序上是新经济周期的接踵之物,而且 在逻辑上也顺理成章。值得反思的是:这其中新的逻辑联系实际上非常象19世纪和20世纪初 的古典供应型周期。因而值得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在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这种衰退很有 可能影响深远,虽然实体经济能自我调节。然而时代毕竟不同,新经济条件下的“准衰退” 已超越传统境界。增长绝对下降、甚至陷入(如早先西方和今天日本)慢性萧条,看来很难重 现。
首先,技术、生产率、组织机制、主导产业群、干预能力和国际联系等等,都已发生大的 变 革。当年的钢铁、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如今都已退居二线三线。战后美国“三大支柱”产 业中,钢铁似乎不再显赫。第一大支柱汽车业的作业和管理已经完全今非昔比。汽车的信息 化全球化程度已经非常惊人。
第二,“第三大支柱”建筑业和楼市一直不曾下滑,相反却保持新高纪录。战后美国经济 历次衰退的迹象有二:一是楼市不景气;二是减少货币供应以紧缩通货膨胀(前文已分析)。 而“准衰退”中,楼市却保持了历史上第二高的销售记录。其中原因与新经济有关,信贷制 度和新型抵押贷款时空跨度空前增大,抵押贷款利率已是30年来最低水平。
第三,存货调整也开始网络化。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零仓储”作业管理,已在消除20 世纪福特式流水线遗留下来的“批量生产”的弊端。积压程度和出清能力都已经高出若干量 级。IT产业,或其它信息服务业,“产品积压”已经为“能力闲置”取代。“零仓储”技术 已经相当可观。先进的公司平均产品批量仅为10个左右,而供货反应速度却在24小时之内。 至于服务类产品,生产和消费本来就同步。这些不仅会带来(仓储)成本节约,而且也会增强 抗衰退能力。
第四,新型技术商业盈利模式正在萌动。“美国在线”(典型的网络服务巨头)和“时代华 纳”(典型的传统媒体巨头)今年年初完成合并。据说下一步并购计划包括迪斯尼(典型的娱 乐服务巨头)。今年7月23日,迪斯尼公司已经宣布以53亿美元巨资,收购新闻集团和萨班娱 乐公司拥有的福克斯家庭全球公司。
最后,小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已经实施,对中长期繁荣富有建设性意义。从经济上看 ,减税计划有助于调整供给和重组资源,促进美国经济由倚重制造业向倚重信息服务业的新 格局过渡。值得关注的不确定因素是国际石油价格。在新经济条件下,美国的经济周期已经 同南北油价之争这个国际政治问题息息相关。
新经济已经对周期理论提出严峻挑战。对此美国一些学者曾乐观地提出过“经济周期消失 论”和“涟漪论”等。“永远消失”看来很难。但美国经济继续增长、实体经济波幅变小的 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基本信心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一直乐观,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 产率在第二季度仍增长2.5%,为一年来增长最快纪录。其他先行指标总体上也一直稳中有升 。另外,占到GDP的2/3的个人消费开支势头也不无乐观,第一季度增长3.2%,第二季度又增 长2.1%。
美联储2001年7月份预测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在1.25%到2%之间,明年可以达到3%和3.25% 。尽管到8月份又曾有点降低调门。不过,8月10日接受调查的53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还是大 胆地预测,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7%和2.8%。
果如此,则美国这一轮经济的超长扩张记录将会从现在的124个月被进一步刷新到128个月 以上!“准衰退”的负增长将可能被排除。这将意味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地带应当发 生剧烈的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