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目前,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上升,因此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都开设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并将物流软件的应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并熟练应用相关的软件和系统,从而在未来的物流信息领域成为社会必需的人才。
〔关键词〕物流软件中职物流信息技术我国的中职物流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在课程设置中尚需规范。尽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中职物流的重要课程,并且物流软件的应用也成为了教学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有效教学,正确通过物流软件提高学生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1 中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物流软件应用的必要性作为一个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物流信息技术涉及了包括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 技术、GIS 和GPS等多项技术和智能运输系统的相关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都需要相关的软件实现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物流软件的使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之中:1.1 物流软件与多项物流技术相关联。物流信息技术是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完成数据的收集、传递、分析和总结,同时利用物流软件的数据库进行相应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应用。比如在仓储管理系统(WMS)中,往往都会涉及到包括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拣货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结合。因此说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现过程中,任何技术绝非独立存在,都需要结合各类物流软件的相互配合与使用来达到完成最终的工作目的。
1.2 同类物流软件具有内容的相似性。虽然目前在市场中所应用的物流软件品种繁多,而且不同的中职院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了不同品牌和版本的软件。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学习该软件的使用之后对于其他软件的使用会造成障碍。物流企业的业务类型相似,使得物流软件的功能也大同小异,所以学生只需要掌握其中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软件,那么将来在其他相关软件的使用上也可以举一反三地实现快速熟悉和熟练运用的目的。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无需担心教学和学习内容会对未来的实践和工作带来影响和障碍。
1.3 软件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传统的中职物流理论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因此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感觉十分困难,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较低。
可是在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诸如出入库操作、系统业务单据的制作和处理等内容,学生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迅速提高,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物流软件实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进行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习,让学生调动手脑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2 物流软件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现状2.1 软件类型过多导致应用没有统一标准。尽管上文提到同类物流软件具有内容相似性的特点,可是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物流软件品种过于众多。仅从适用对象上,物流软件就可以划分为商业企业类型、物流企业类型和院校教学类型等;若按业务流程划分,更是可以分为仓储软件、配送软件、运输软件和单证系统等。种类繁多的软件直接导致了我国很多中职物流专业的相应课程中,难以实现物流软件的统一设置,又因为各中职院校在课程的侧重点中具有很大差异,也更加导致了物流软件在选择时难以甚至无法通过唯一的标准实现统一。
2.2 不同软件导致教学的效果和差异较大。在中职的物流教学中,物流软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物流行业的岗位需求而进行的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软件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软件操作能力,这给学生未来就业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中职院校在选择物流软件时,能够实现的效果并不一样。这主要原因就是所选软件的版本和品牌导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当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把物流软件更好地融合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必须保证设计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角色有效性,并按照物流业务进行相关物流信息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否则无法模拟出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3 需要在有限的课时数中选择合适软件。当物流软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时,大多数中职院校还会受到课时数的限制。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有28 节理论课,43 节实训课,共计72 个课时。教学内容除了常规的物流信息基础知识外,还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系统等内容,其中就包括了EDI 系统、POS 系统、EFT 系统、EOS 系统和ERP 系统等技术。
所以要想在这72 节课时中完成上述所有内容的教学任务,就必须通过合理的软件品牌和版本选择,实现有效教学。而对于功能和模块较多的物流软件,就更加需要对教学和模块的内容进行取舍,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难以有效模拟工作情境实现的素材。
只有创造出接近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供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应用,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工作岗位上更快的熟悉业务。对此,教师在软件的教学中必须实现贴合业务流程与企业要求的教学。这需要师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真实素材和数据,实现并获得在真实环境下与相关企业和工作相符的结果。可是一般的物流软件并没有具体数据的自带功能,这是因为所有的数据和素材都是企业在业务的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在这过程中,哪怕部分软件自带初始数据,可是这些数据大多仅仅是用于演示而已,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天壤之别,甚至毫无代表性可言,因此在物流软件的实训活动之前,师生都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不仅费时,而且经常费力不讨好。
3 物流软件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具体使用方法3.1 结合岗位需要和课程安排合理选择软件。在琳琅满目的物流软件市场中,选择一款适用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软件,必须满足岗位需要和课程安排的双重要求。再加上当前物流企业中很多的岗位都需要使用与之配套的物流软件,更要求学校和教师在选择物流软件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企业对于岗位的需求。举例而言,如果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软件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单据填制、出入库操作、财务结算和配套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那么在进行选择软件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侧重选择在单据操作、财务结算和仓储管理模块中有优势地位的物流软件。比如选用中诺思、WMS 和天元等软件,这些物流软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情景创建,或者广泛应用于物流或商业企业的相关物流业务。
3.2 充分考虑软件功能与教学和应用相匹配。由于物流软件的功能和模块众多,所涵盖的业务方面也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在72个课时中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功能和模块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有侧重地进行内容的学习操作和实训。
举例而言,在商业企业的货代软件中涉及制单、单证管理、费用管理和代理费用等功能,集装箱码头软件中的船舶调度、单证管理、业务受理等功能和模块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着重讲解。而其他模块,除非有特殊需求,则只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
3.3 合理设置以及开展物流软件的实训内容。对于中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必须针对所学习的多个项目或模块,进行以物流业务流程为标准设计实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训。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完成业务流程作为案例辅导学生进行物流软件的操作和熟悉,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软件的操作技能。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妨将“到货———入库———上架———移库———出库”的物流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训流程进行安排,让学生通过软件各个模块功能之间的业务实训,并结合信息技术的要求完成实训任务,以最终实现各个环节的掌握。
3.4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正如上文所述,一般的物流软件缺少实训数据,而自行收集的过程费时费力。企业在使用物流软件时会通过日常的业务发生产生大量的数据。为了创造的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收集与企业相关的物流素材和数据,并加以整理和制作进而运用到教学的实训当中,这样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模拟岗位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作可靠的条件。
正确使用物流软件,是中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教师而言,软件的选择、模块的取舍、教学的方法和实训的数据都要认真负责地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好地学习到相关业务知识,在将来的物流及相关岗位中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 周晓杰.试论中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1.332 李亚琦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73 冉雪峰.仿真———物流教学的新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论文作者:贺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物流论文; 软件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中职论文; 实训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