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注重环境保护_环境保护论文

高考命题关注环境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全国高考的各科试卷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试题,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为此,记者走访了教育部有关专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金学方对记者说,高考命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人类在创造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干那些破坏环境、危及自身的蠢事呢?这就要靠教育,教育内容对人的知识、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的,而高考的内容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关注环境问题,将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说,高考考什么很重要,它关系到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我国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只有少数人能够上大学,能够被选拔上的青年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具备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做为国家的栋梁和精英,头脑中如果没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是一种缺憾。过去在我们的教育中向学生们灌输的是如何征服大自然、人定胜天、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等等。时至今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使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现在最需要的是尊重大自然,人类应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以下摘录近几年的考题供参考。

引自1996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

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灭绝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C)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引自1997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

1996年我国坚决取缔并关闭了15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这从一方面表明我国各级政府在有效地行使_____________的职能。(A)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国家安全。(B)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维护生态平衡。 (C)调整经济结构,管好国有资产。(D)抓大放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引自1998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

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的木材生产一次性木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木筷,竞相降价向该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利与弊、 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统一。(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

引自199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O[,2]+O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

2.O[,3]和O[,2]是

(A)同分构体(B)同系物(C)氧的同素异形体(D)氧的同位素

引自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

加拿大某公司建造了一座示范厂,用酒精而不是用硫磺制造纸浆。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

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果有ALCELL工艺,只要耗资3.5 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小。”他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 ”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这种工艺取得成功,它将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纸浆。

(A)佩蒂认为该工艺能降低造纸成本,是一种无污染的技术, 邓肯森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B)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 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C)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纸浆厂, 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D)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 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引自1998年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根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9分)

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图示地区创建洛杉矶镇。 这里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在人口不太多时,是宁静、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6分)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洛杉矶的地理坐标约为__________纬_______度,_______ 经_______度。

(2)当地气候属于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3)经常出现逆温现象是因为这里属于_________地形。

20世纪初,随着电影业、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城市面积、人口、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4)在上述地形条件下,每当出现大气的逆温现象时, 大气的扩散条件_________,空气中污染物积聚,其危害便格外明显。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 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该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3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 “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4分)光化学烟物形成的化学过程是: 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 在日光照射下分解为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3]。这个循环包括了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化学方程式②。

hv

(1)①NO[,2]=NO+O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O+O[,2]=O[,3]

(2)写出以上3个化学反应的净结果:_____________。

(3)汽油主要万分是烷烃,在燃烧不完全时,部分烷烃热裂。 试写出由热裂产生2 -丁烯被臭氧氧化生成乙醛(烟雾物质之一)并释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分)光化学烟雾可引起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心肺衰竭而死亡。

(1)什么是外呼吸?

(2)指出由于呼吸衰竭而造成心脏供氧不足, 使心脏机能受到的影响:_____________。

(5分)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 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

(6分)现阶段,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空间, 对此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对策?

(4分)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事实,从哲学上看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 字的摘要。(20分)

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 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 而裸露地每小时吸降水仅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 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从上面这一测算可以看出,森林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是多么大啊!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它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劳是特别大的。它还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在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 亿公顷的森林。近200年间, 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30亿吨之多, 其浓度也由1992年的百万分之八个微粒增加到目前的百万分之三百六十四个。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克星——森林却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据科学家统计,同上世纪相比,本世纪全球气温平均上升0.6 摄氏度。中纬度地区冬天和春天的气温已上升2摄氏度至4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变暖,使水分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过去5年, 亚洲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天灾就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标签:;  ;  ;  ;  

高考命题注重环境保护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