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哲学与经济学的转型_哲学论文

经济哲学:哲学与经济学的转型_哲学论文

经济哲学:哲学的改造与经济学的改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2月29日,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学术月刊社和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经济哲学”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哲学界和经济学界近20名学者与会,就经济哲学的学理解构、分析技术及其意义域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又热烈的讨论。

一、经济哲学的学理解构

张雄(空军政治学院教授)认为,理解经济哲学要深深扎根于当代人的历史实践活动本身,扎根于20世纪人类学术前沿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思考。他认为,现代经济哲学的提出和发展有着强烈的学科变革趋势的牵引。严格地讲,经济哲学并不是一门新学科。思想史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蒲鲁东、马克思、熊彼特等都对它有过贡献,只不过明确把它作为独立学科来研究,是近现代的事。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现象: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主流学派经济学研究范式,作出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并从中引发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与此相适应,另有一批学者推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经济哲学力作,如J·鲁宾逊的《经济哲学》、F·哈恩的《哲学与经济理论》、M·霍利斯的《理性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哲学批判》等。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经济哲学发展最辉煌时期。他还认为,20世纪现代经济哲学的复兴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它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传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研究范式蕴育着结构性转化密切关联。自斯密以后近两百年来,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其主流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把理性经济人研究范式加以泛化和抽象化,夸大理性假设的逻辑意义,并上升为一种思辨因素,从而筑起了现代经济学唯理性主义方法的窠臼:单纯注重经济理性逻辑演绎的方法;仅把理性经济人高度抽象为数学符号并视为唯一可取的方法;用最大化原则来衡量经济人的一切行为。所有这些,都受到了当代经济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事件的撞击与挑战。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主动与哲学家展开了对话,诸如库恩的“范式革命”、拉卡托斯的“经验不能证伪”等科学哲学原理成为经济学前沿研究的一种时髦。经济哲学在工具主义批判、抽象前提的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行为主义批判、人本主义批判、逻辑符号主义批判等方面显示了哲学牵动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张力。

陈新汉(上海财经大学哲学教授)认为,欲澄清经济哲学是什么,首先需要说明经济哲学不是什么:其一,它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延伸;其二,它不是经济学的分枝。经济哲学是什么,要分两个层次考察:第一层次是研究经济内部的认识论问题,如经济主体、经济客体以及经济内部的各种认识论范畴和方法论等问题。当然,经济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与哲学的一般认识论问题相比,有其特殊性;第二层次是研究经济学内部的根本问题,即哲学问题。它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当代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价值论问题的讨论。

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区分经济哲学和经济的哲学来加深对经济哲学真正含义的理解。经济的哲学主要研究经济中的哲学问题,是用哲学观点阐明经济活动中的最本质问题和一般规律问题,也就是说,用哲学的观念、方法来指导经济活动。而经济哲学则是两个学科理论互动的产物,这个结合应该充分体现它与单一的经济学和哲学的差异。经济哲学的目标是实现对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改造。从改造经济学方面来说,经济哲学应主要考察经济学最基本范畴,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以加深经济学的现实基础的哲学改造,从而提升经济学的理论高度。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几个手稿都是经济哲学手稿,他生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哲学概念,但已经有经济哲学理论了。他在一系列手稿中所开创的经济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区别点。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物是纯粹物体,而马克思从法权意义上发现物的全新内涵,物作为人的劳动成果体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尤其是人的经济关系。

余源培(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提出,经济哲学不能被看作是经济学和哲学的分支学科,而应该认识到它是从经济学、哲学这两个最重要最基本方面对人类社会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个研究不是先框定体系,而是先提出两个重要领域中的现实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经济学与哲学联合才能解决。经济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哲学应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狭义的经济哲学应是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哲学问题。

张克难(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认为,经济哲学应当着眼于研究和探讨当代经济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对主流学派理论前提的批判和方法论的范式革命问题。众所周知,经济学来自哲学,其直接渊源是道德哲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可以分为两派: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后者研究的则是应当如何的问题。19世纪实证经济学研究人的假定,是借助经验观察来界定自己的范围,而规范经济学则从个人出发对什么是经济学的价值判断作出说明。当代有不少经济学家十分关注方法论问题,弗里德曼在1953年出版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理论和其逻辑假设本身都从来是不现实的,理论评价标准可以不考虑理论假设本身。弗里德曼的这一提法遇到现实挑战,如:主流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作为公理性假设前提,这个前提同时包含一系列假设:其一,人是自利个体(这个个体包括企业和自然人两方面);其二,个体有稳定有序的偏好序列;其三,经济个体在进行经济选择时有完备信息。判断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能否成立首先要看其理论前提是否可证实。对此,西蒙基于现实主义立场提出经济人不可能完全理性,它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由此引发一系列哲学问题:主流经济学家所坚持的理论前提有无内在矛盾?其方法论的本体论问题与哲学有无关联?既然假设前提、方法论都是存疑的、值得批判的,那么主流经济学的存在是否当有疑问?预测准则能否为预测效果验证?所有这些提问突现出对主流经济学进行哲学式批判考察的重要意义,这是属于经济学中的最深层问题,应该由经济哲学去把握。

二、经济哲学的分析技术

张雄指出,有关经济哲学分析的技术在国内存在着研究方法上的误区:其一,把经济哲学理解为哲学原理在市场经济中的推广和运用,在市场上寻找与哲学相应的东西;其二,把经济哲学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哲学主要探讨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规范问题;其三,喜欢用“贴标签”的方法来展示经济哲学的内容,似乎只要把一些哲学原理前面加上经济学名词术语就是经济哲学。他认为当前经济哲学分析的技术路线似可概括为两条思路:一是关于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规律中人的发展问题,这方面的课题有两大类:从宏观来说,应研究经济增长、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由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的社会总量波动向行为主体传递并引发的诸矛盾分析;市场经济的人格模式、价值趋向的历史定位。从微观来说,应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定位,它包括利益主体的多层性关系机制以及利益主体向素质主体的过渡等问题;产权界定与转换过程对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个人经济行为中能动性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等。第二条思路是经济哲学应造成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流。它要研究并建构的方法论应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总和,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经济学方法中间。这方面现实思考的课题有:实证经济学方法与实证哲学方法的关系;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的哲学根据;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在价值判断、经济理论与道德方面分歧的哲学本质;理性主义方法在古典经济学派中的影响及其在现实中的衰减;规律分析的方法;经济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经济研究中的决定论因素等等。

余源培认为,经济哲学的分析技术应着眼于研究现实问题,在研究问题中逐步体现其学科的内容。当前值得研究的经济哲学问题有:(1)从经济学、哲学两个角度研究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说明未来的道路怎样走。(2)从经济哲学方面研究当代社会中的人的问题:当代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什么是完全意义上的人?(3)从经济哲学角度研究市场经济问题,如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等问题。(4)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解剖社会、分析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是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展开的。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分析方法,着眼于哲学与经济学的思考与观察。另外,现代哲学需要哪些改造?现代经济学又需要哪些本体论依托?这些问题都值得分析和思考。

石磊(经济学博士)认为,经济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抽象出来。当今中国有三大问题;人与自然、人与人、制度创新和演进。人与自然作为哲学问题讨论已很多,但如何从中考虑经济关系乃至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就是经济哲学的问题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必须分析市场道德问题,它不同于一般道德规范,市场中人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情况下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而这个契约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则需要借助哲学方法论加以解释。在制度演进问题上,经济学所把握的观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往往对一些市场现实制度的演进情况缺乏辩证的哲学思考。

吴晓明(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认为,把握经济哲学分析的技术,首先要理解经济哲学何以成为可能,其分析的方法有三点是不可替代的:其一,任何科学都包含哲学前提,但不一定能自觉意识到,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已出现问题,它客观上导致经济哲学成为可能。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首先发现了国民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内在矛盾,并写出了经济哲学的手稿;其二,当代经济学必须在整个人类理论思维中被提升,它需要哲学的帮助。在西方哲学史中,经济学几乎不作为问题被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地位也不高,只是在被马克思提到哲学思维高度之后才得到重视。在《资本论》中,哲学史与经济学史,哲学的观念与经济学的概念被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也就当然替代了古典经济学的地位;其三,实践活动出现了某种社会目的和价值趋向。

章仁彪副教授提出几条经济哲学分析的思路:(1)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哲学的辩证分析;(2)对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给予关注;(3)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作出评价。陈章亮教授也认为,应该认真研究经济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有深度的评析和反思,还要研究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高慧珠副教授认为,分析技术可以对照与经济哲学平行的学科来思考,如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历史哲学等。

此外,与会者还就经济哲学的意义域发表了众多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经济哲学是一个时代课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哲学的建设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表现为经济哲学自身的发展,也表现在对哲学、经济学发展的极大促进上。通过经济哲学这个中介,既可以改造哲学,也可以改造经济学。与会者还指出,上海有着建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发展中心的宏大目标,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应当与此目标相适应,经济哲学的繁荣有待于两大学科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哲学学会拟于1997年春成立上海市经济哲学研究会,将吸收经济学家入会,以把经济哲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

标签:;  ;  ;  ;  ;  

经济哲学:哲学与经济学的转型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