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的素养教育论文_杨武彬 高静东

活动中的素养教育论文_杨武彬 高静东

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 214171

摘 要:本文列举了同心鼓活动,通过孩子们经历活动的过程,把自主发展中的缺陷充分地暴露出来,借助班团课的主题教育,促使孩子们具备提高自身素养的意识,从教育的角度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关键词:素养教育 及时性 深度性

素养教育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的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而学生的素养教育常常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分不开的,学校是孩子与同伴接触最多的场所,孩子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会把自己平时的一些陋习暴露无疑。为了纠正孩子们平常的一些陋习,提升他们的自身素养,我们就得给孩子提供平台。对孩子素养的提升教育,我们不仅需持有静待花开的态度,而且还需要有延续性。于是我们班第三次开展了同心鼓活动。在前两次的基础上,这次每个团队提前给自己的队员安排了任务,利用周末在网上搜索如何玩好同心鼓。这一举动不仅表现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还体现出了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的表现与初玩同心鼓阶段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人专门负责分发绳子,有人专门负责调整队形,有人专门负责系绳子,一切都变得那么有序。整个活动,我们延续了两个月。每次活动,我尽可能地去发现优秀的素养表现,结束后及时播放、点评、表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每天放学前班干部总结和班团课深度探讨,将同心鼓活动中的素养教育延伸到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两个月下来,很多同学的集体意识和助人为乐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若想让班集体建设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就不能使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意性。开展前,我们需要思考活动开展的契机、方式和意义。为了实现活动的教育价值,就得从以下三方面切入: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性

班主任老师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享受学生时代的快乐,更是通过活动载体来教育孩子。在班级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孩子们的集体意识非常薄弱。若我们只是一味地通过宣讲,告诉孩子们要有班集体意识,效果不会太好。通过活动,孩子们亲身经历发现只有每一位同学尽心尽力,整个团队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活动孩子们的意识中初步建立了团队的概念,这样的教育目的远比我们口头教育要强。所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我们老师首先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明白在什么阶段希望班集体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不同的阶段所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不同的,或者是开展同一个活动,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

二、活动教育的及时性

每一个活动的开展,孩子对自己和同伴的表现或多或少都有些评价。因此,每次活动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老师设计活动的预期能否达成。一旦错过了教育时机,孩子不仅对活动有所淡忘,而且不容易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素养问题,这样就失去素养教育的意义了。若我们老师将活动中优秀的素养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在教室及时回放、点评表扬,对孩子的素养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教育的深度性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仅通过一个活动就想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通过一次教育就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遵循他们的生长规律,很多问题会出现反复。若要减少问题的反复,我们不仅要长时间地开展活动,更要挖掘活动中表象的本质。我们一旦读懂了孩子,就能预见问题发生的可能,及时做好前期的准备,这样就能使班集体建设按照我们所设计的体系走。有时一个活动持续的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效果,因为孩子们觉得太单调,以致失去了好奇心,我们就得重新设计。同样,活动的开展不能仅浮于表面,我们要将活动中的素养教育和平常的班级管理结合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天放学前的总结和班团课,对活动进一步解读和深化,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心灵的匠师,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一旦发现孩子们的不足,我们要及时善意地提醒鼓励,以让其有恰当的教育反思。这样便于孩子们直面自己的缺点,也让他们开始理解、认同、接纳,进而内化,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素养的目的。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平常活动和教学中,我们只要做有心人去探索、去发现,就一定能通过我们的引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能使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成为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以更好地发展社会、服务于社会。

论文作者:杨武彬 高静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  ;  ;  ;  ;  ;  ;  ;  

活动中的素养教育论文_杨武彬 高静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