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

青少年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周慧强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青少年的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运用亲社会行为问卷与基本共情量表进行调查,而后使用SPSS 22.0 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实验结果显示:青少年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正相关,共情可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共情;亲社会行为;问卷调查法

青少年时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十分关键,在这个时期,个体开始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和保护,而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这个时期的个体在心理水平上也表现出成熟感和幼稚感同时存在的心理特点的变化,何林渥斯曾经在其著作上将青春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1]。这时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共情的概念最早是在德文中出现,用德语“Einfühlung”来表达,而“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认识和发展,是由Titchener 提出的,在英文单词中,“empathy”被翻译为共情、同理心[2]。简单说来,“共情”的含义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的信念、情感和意图的能力,又被称为“同理心”。共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是指辨别或者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以及观点采择能力的能力,而情感共情是指对他人的情感状态做出反应能力[3],近年来,共情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利用先进的相关仪器也得到了深入广泛探讨。已有研究发现,脑岛是情绪共情的生物学基础,颞顶联合区是认知共情的生物学基础[4]。“亲社会行为” 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别人和社会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行为,如日常人们经常看到的帮助、分享、宽恕和捐赠等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个体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的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共情现状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总体水平上,而对具体的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的分析比较缺乏。在对个体的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中,多以大学生作为被试群体的研究较多,而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关注较少,因此,该研究在以往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把青少年群体作为研究考察的对象,从认知、情感共情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青少年共情能力,旨在了解和验证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对共情能否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进行验证分析,这对改善现如今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水平下降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为青少年德育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该研究采用问卷法的方式来研究青少年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西南地区的中学生作为施测对象,该次研究总共发放问卷有280 份回收有效问卷247 份(88.2%)。具体样本情况如表1。

表1 被试人口学变量统计表(n=247)

1.2 研究方法

1.2.1 亲社会行为问卷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找个办法帮助小兔子吗?学生:能。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呀?快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一想。学生1:小白兔我来帮助你。我们一起把南瓜抬回家。学生2:小白兔你可以请你的好朋友帮助你。老师:请别人帮忙倒是一个好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

对中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的研究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统计方法,对共情的总体以及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运用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

为了探讨青少年共情的具体维度是否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预测的作用,该研究以共情的具体维度(认知共情、情感共情)作为自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作为因变量,运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该研究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由夏丹等人改编的Darrick 编制的基本共情量表(BES)的中文版本,例如,“在和情绪忧伤的朋友相处后,我自己也经常感到忧伤”等,此量表一共分为两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计算每个得分的总分,越高表示青少年的共情能力越高。本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数是0.78,认知分维度上α=0.75,情感分维度上α=0.71,信度良好[5]

1.3 统计处理

虽然招标投标活动程序完备,但因投标单位数量过多造成一定的混乱,严重影响投标秩序。对于一个投资不大、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来说,多家单位竞争致使中标率低,有的甚至只有2%,这就造成了很多单位和个人在估计自己不中标的情况下,抱着恶意竞标、浑水摸鱼、搅乱市场的心态参加投标,给招标投标市场制造了一定的混乱。

2 结果

2.1 青少年的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

1.2.2 基本共情量表

采用董奇,林崇德编制的亲社会行为问卷进行测量,问卷一共包含12 个题目,例如,“当其他人不能做好某件事时,我会鼓励他们”。采用4 点计分的形式。计算12 个题目的平均分数,分数越高可以从侧面表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变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此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

表2 青少年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r)

从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正相关(P<0.01),其中,青少年认知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正相关(P<0.01),青少年情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

为了探讨青少年的共情水平是否会对亲社会行为有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以共情为自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的方法,运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

2.2 青少年的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

私事如杨不悔决定嫁给殷梨亭,其父杨逍初时也是“错愕万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隔了半晌,才道:‘小女蒙殷六侠垂青,原是杨门之幸。只是他二人年纪悬殊,辈分又异,这个……这个……’说了两次‘这个’,却接不下去了。”但立刻也是想开,“杨逍原是个十分豁达之人,又为纪晓芙之事,每次见到殷梨亭总抱愧于心,暗想不悔既然倾心于他,结成了姻亲,便赎了自己的前愆,从此明教和武当派再也不存芥蒂”,祝福于二人。

表3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β)

从表3可以看出,共情可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预测作用,共情可以有效解释亲社会行为变异量的8%。

2.3 共情的具体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

这个月,沙莉的奖金比我高出了许多。虽然我有些不服,但也无可奈何,况且部门主管刚被调去分部任职,经理正在物色业务部的新主管,从销售业绩来看,我与沙莉都在人选范围之内,我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因小失大,毕竟我的目标是主管这个位子。

表4 共情的具体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共情的具体维度可以对其亲社会行为产生预测作用,认知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量为9%。情感共情对亲社会的解释量为3%。

3 讨论

运用软件SPSS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共情水平与亲社会行为两者存在着正相关,青少年的共情能力越高,其亲社会行为越多,反之,青少年的共情能力越低,其亲社会行为越少,这与以往研究一致[6]。最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已经有研究也表明个体的共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联系,共情能够激发出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7]。当然,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是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而要结合多个因素综合考虑。

四是搞好种子处理。选择优良种子,播前对种子进行包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鼠、兔、鸟等抢食飞播种子。包层要达到一定的厚度,厚度达到了,不仅为种子发芽后提供一定的营养,同时还使种子在雨量较小的情况下不发芽,避免发芽后高温天将幼苗烫死,只有达到一定的降雨量,种子才能发芽,并在土壤保持足够含水量的情况下顺利成长。另外,包衣后的种子即使当年由于降水少不能发芽,也有很多种子可以在第二年降雨量较好的情况下发芽。

4 结语

通过使用SPSS 22.0 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已经有研究也表明个体的共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联系,共情能够激发出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当然,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而要结合多个因素综合考虑。

该研究的局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该研究只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属于一项横断研究,无法进行因果推论。(2)该次研究只选取了西南地区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足,结论的推广性较差。以后在进行研究时可以结合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他人评价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也可考虑设计纵向研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 Darrick J,David PF.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basic empathy scale.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6(29): 589-611.

[3] 丁梦媛,方燕玉,倪军,等.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4):528-531.

[4] 范明惠.青少年共情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训练[D].温州:温州大学,2017.

[5]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6] 余宏波,刘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113-116.

[7]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77-80.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6(a)-0037-02

作者简介: 周慧强(1996-),男,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

标签:;  ;  ;  ;  ;  

青少年共情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