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覆茬抗风蚀试验效果初析

农田覆茬抗风蚀试验效果初析

一、农田留茬覆盖抗风蚀试验效果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高永,袁立敏,张帆,石国青,陈家欢[1](2021)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将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分为保护性耕作措施、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种类型。目前,我国农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以生物措施(农田防护林)为基础、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为主、机械措施为辅、化学措施为新的发展趋势等相关研究。为遵循国家关于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新要求,应侧重加强环境友好型、低成本、高效性的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

杨宇[2](2021)在《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文中提出玉米秸秆是秸秆还田的主要资源,可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改善土体结构。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后更易快速腐熟转化,但是粉碎的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效果尚不明确,针对于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严重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沙区大量的玉米秸秆冗余资源,亟待挖掘粉碎的玉米秸秆对耕地风蚀的抑制潜力。本文以库布齐沙漠北缘种植马铃薯的风沙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施加粉碎的玉米秸秆,探究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粒径(0.5cm、2cm、4cm、7cm)、10种用量(10%、20%、30%、40%、50%、60%、70%、80%、90%、100%)的玉米秸秆对耕地土壤风蚀的影响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为秸秆还田及秸秆防治耕地风蚀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粉碎玉米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通过对比粉碎玉米秸秆不同用量和不同粒径类型下土壤吸水量、蒸发量、含水量等指标得出:秸秆用量是影响土壤保水效果的主要因素,秸秆粒径类型不是影响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在秸秆粒径7cm情况下出现降低土壤吸水作用。在蒸发30d后,CK含水量为7.65%,而各处理的含水量为CK含水量的1.33-9.29倍。(2)粉碎玉米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秸秆粒径越大、用量越多土壤风蚀速率越小、输沙量越弱。各处理风蚀深度可降低范围在4.27%-130.49%。在短期的风蚀监测中0.5cm、2cm、4cm粒径与10%或30%用量配比下均出现过加速风蚀现象,以10%用量0.5cm秸秆粒径配比最为严重,而在4cm、7cm粒径50%用量配比时将出现堆积现象。但在长期的风蚀监测中,添加粉碎的玉米秸秆均有抑制土壤风蚀作用。在削弱风沙运动强度中秸秆用量和秸秆粒径均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粉碎玉米秸秆的添加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含水量的作用。(3)粉碎玉米秸秆在不同铺设方式下,对耕地土壤风蚀有着不同的抑制效果。其抗风蚀能力排序为秸秆覆盖>秆土混合>开沟施入>CK。3种设置方式下耕地地表输沙量较CK对比:粉碎玉米秸秆覆盖降低了64.66%、粉碎玉米秸秆与土混合降低了37.23%、粉碎玉米秸秆开沟施入降低了20.32%。

吴姗姗,牛健植,蔺星娜[3](2020)在《京郊延庆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文中认为探究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京郊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和防控作用等。野外采集京郊延庆地区几种典型农田(传统翻耕、玉米留茬、玉米留茬+覆盖、玉米秸秆覆盖)的原状土进行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耕作措施农田土壤风蚀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风速不同时,各耕作措施农田地表的风速廓线主要呈对数函数规律递增。4种耕作措施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大小顺序为玉米留茬+覆盖>玉米秸秆覆盖>玉米留茬>传统翻耕;土壤风蚀强度规律为传统翻耕>玉米留茬>玉米秸秆覆盖>玉米留茬+覆盖。各措施在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以指数函数规律递减,风沙流结构以跃移质为主。风蚀物主要集中在15 cm高度范围内的近地表。在相同的风速下,较之传统翻耕措施,保护性耕作措施总体上均能减少风蚀输沙率。与传统翻耕措施相比,玉米秸秆覆盖、玉米留茬+覆盖、玉米留茬这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以削弱近地表风速,减少农田土壤风蚀;因此,可以通过推广使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来降低京郊乃至华北地区农田的土壤风蚀,保护土地生产力。

李胜龙,李和平,林艺,肖波,王国鹏[4](2019)在《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风蚀特征》文中提出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风蚀特征,揭示风蚀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东北地区典型农田土壤(黑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集沙仪定点监测与室内理化分析等方法,对不同耕作方式(垄作、免耕)和不同地表覆盖措施(无覆盖、留茬、覆盖)下的土壤风蚀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风沙土的输沙量显着高于黑土,在0—100cm高度范围内风沙土的输沙量平均为黑土的168倍。随高度的上升输沙量急剧减少,其中0—10cm输沙量最大,占总输沙量的50%以上,40cm以上则无明显风蚀物;(2)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农田土壤风蚀输沙量较垄作样地减少了66.0%~94.1%;而相同耕作措施下,不同地表覆盖的输沙量表现为无覆盖>留茬>覆盖,与无覆盖相比,留茬及秸秆覆盖下的输沙量可以减少90.3%~99.4%;(3)受风蚀影响,表层土壤颗粒、有机质及养分流失严重,其中风蚀物的砂粒含量是表层土壤的1.06~1.42倍,且10—20cm风蚀物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比表层土壤高;(4)通过修正风蚀方程(RWEQ)估算得出,垄作无覆盖(RTNF)风蚀模数高达181.7~86 582.9t/(km2·a),风蚀剧烈,而免耕覆盖(NTF)的风蚀模数仅为9.89t/(km2·a),为微度风蚀。研究显示垄作及无覆盖方式下农田土壤风蚀程度剧烈,加剧了表层土壤颗粒和养分流失的风险,而免耕和地表覆盖能有效缓解风蚀危害。

谢时茵[5](2019)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严重,土壤风蚀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来源。目前我国关于农田土壤风蚀扬尘排放的资料十分匮乏,缺乏必要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研究。本文以北京延庆康庄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草地和传统翻耕地为对照,选择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留茬、覆盖)农田,通过野外监测及风洞实验,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风蚀扬尘的防治效果及机制。与传统翻耕地相比,留茬和覆盖农田分别提高了土壤含水率5.65%和3.36%,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22.79%和19.76%,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5.77%和6.72%。保护性耕作显着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土壤的抗蚀性。保护性耕作可以显着减少农田风蚀扬尘排放。土壤风蚀速率随风速变大呈指数性增长。当留茬高度为5 cm、15 cm、25 cm时,风蚀速率分别减少了 9.54%、39.67%、63.89%;当覆盖度为 10%、40%、70%时分别减少了 37.16%、50.34%、68.96%;风蚀速率随覆盖度及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保护性耕作可以显着降低细颗粒物的排放。风蚀物组成以悬移质(PM100)为主,平均占80%以上。不同留茬或覆盖措施能显着减少PM2.5达67.7%-85.7%和77.1%-88.3%,PM2.5排放速率随着留茬高度及覆盖度增加而降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的减排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1)直立残茬削弱了近地表气流,降低了近地表风速,在距地表10 cm处削弱作用最强,平均达22.7%。2)地表残茬能有效捕集跃起的土壤颗粒,增加了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临界摩擦速度。3)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农田保护性耕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蚀及细颗粒物排放,是改善北京地区空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抵抗风蚀,建议北京地区农田地表覆盖度至少为77%,留茬高度至少为41 cm。

崔晓[6](2019)在《冀北山地接坝区农田保护性耕作布设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农田土壤退化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小农田土壤风蚀,为研究冀北山地接坝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为主要研究地点,基于野外田间保护性耕作措施布设实验,分析风季前(2017年10月)和风季后(2018年4月)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以期通过理化性质来评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得知春翻留茬10cm覆盖和春翻还田措施可以改善土壤部分物理性质,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农田的土壤风蚀。与风季前相比,秋翻措施相对于春翻措施可以适当减小土壤容重,而春翻措施可比秋翻措施减少土壤含水量流失约25%。土壤机械组成粉粒和砂粒含量相当,两种粒径组成约占95%左右,风季后春翻留茬10cm覆盖、春翻还田、春翻垂直覆盖和春翻交叉覆盖措施的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风季前有所增加较为明显,最高增加10%以上。风季后仅春翻留茬10cm覆盖和春翻还田措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为正偏度;春翻留茬10cm覆盖、春翻还田和春翻垂直覆盖措施下的土壤粒径峰度值较风季前减小且春翻还田和春翻留茬10cm覆盖措施下的分形维数较风季前大。(2)春翻留茬10cm覆盖措施可改善农田土壤化学性质。与风季前相比,风季后秋翻垂直覆盖、秋翻交叉覆盖和春翻留茬15cm覆盖措施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均高于50%;风季前后不同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较大,但整体趋势一致,风季后春翻裸地措施与春翻留茬10cm覆盖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与其他措施相比均为显着增加;风季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风季前,增幅最大的春翻留茬10cm覆盖比增幅最小的春翻还田措施增幅约高128.39%;风季前后不同措施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量差别较大,与风季前相比土壤速效钾含量较多的春翻留茬1Ocm覆盖、秋翻垂直覆盖和春翻交叉覆盖措施,分别比增幅最小的春翻还田措施(3.01%)高 61.73%、44.36%和 35.28%。综合评价各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理化性质,最适宜冀北山地接坝区农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为春翻留茬10cm覆盖措施。

孙乐乐[7](2019)在《北京地区农田土壤风蚀扬尘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耕作技术简单粗放,农田无植被覆盖,地表裸露,再加上春冬季大风的影响,农田土壤风蚀扬尘非常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北京延庆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比分析了覆盖、留茬和留茬+覆盖三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效益。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为,相较于传统耕地,留茬+覆盖、覆盖、留茬三种措施下表层土壤水分增长率分别为28.7%、25.1%和8.3%;表层土壤硬度大小规律为留茬>留茬+覆盖>覆盖>传统耕地;各措施下粒径体积含量均表现为粉粒占比最大,均达到49%以上,传统耕地易发生风蚀的土壤颗粒含量为96.68%,占比最大。(2)风蚀速率与风速之间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12m/s是风蚀强度急剧增加的转折点;当风速为4m/s且覆盖度大于40%,或者当风速为8m/s且覆盖度大于60%时,风蚀速率极其微小(小于0.83 g·m-2.min-1)。风蚀强度会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呈现负指数关系减小,当覆盖度达到60%,土壤的抗风蚀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大于78%)。风蚀速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表现为二次多项式减小,当留茬密度大于14cm×43.2cm,茬高大于36cm时,防风蚀效应最好,风蚀速率小于1.49g·m-2·min-1。留茬+覆盖组合措施的防风蚀效应大于单一措施,当风速小于12m/s,且覆盖度大于40%,茬高大于21.6cm时,风蚀速率小于1.5 g·m-2min-1。(3)扬尘排放量与风速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与覆盖度之间为负指数函数关系;覆盖度大于60%时,扬尘排放量基本达到了最小值,而且此时扬尘在风蚀物中的占比最大为11.01%;当风速达到16m/s时,扬尘在风蚀物中的占比基本最小为3.73%,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大,扬尘在风蚀物中的占比趋于平稳。

李广芬[8](2013)在《阜新风沙区花生地防风蚀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阜新地区花生地防风蚀的研究,在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老河土乡设置试验区,对裸露的花生地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防治土壤风蚀的预期效果。对试验区分别实施三种措施:①进行不同强度的镇压,测定镇压强度对风蚀的影响程度;②种植模式和带状秸秆留田,一共是四种方式,分析四种模式对花生地的防风蚀效果;③在播种后裸露的花生地上喷施液态地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花生地在实施不同措施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两种镇压强度与未实施镇压的花生地相比较,对花生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是显着的,但是这两种强度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是不显着的。不同镇压强度之间的土壤风蚀量随镇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镇压这种方式对松散花生地具有防风蚀作用,可以减少风蚀量;种植模式和带状留茬对花生地土壤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含水量变化趋势是:玉米带状留茬>谷子带状留茬>扁杏林带花生地>松杨林带花生地。土壤风蚀量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带状留茬的土壤风蚀量最少。另外,地表粗糙度也是衡量风蚀防护效益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地表粗糙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控制土壤风蚀,还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四种种植模式的地表粗糙度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四种体系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趋势是:玉米秸秆带状留田>谷子秸秆带状留田>扁杏林带>松杨林带;播种后的花生地地表喷施不同类型液态地膜,在不同程度上也减少了风蚀,液态地膜既可以使裸露松散的土壤保持水分的流失又能固定土壤,使无覆盖的地表减弱被大风的吹蚀。

刘振东[9](2012)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文中提出农田土壤风蚀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原因之一,是我国区域性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所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农田土壤风蚀具有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客观认识该区域土壤侵蚀特点和保护性耕作对其的影响,开展本项研究,旨在探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更为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供试土壤为冬季休耕期从陕北安塞县挖取的是020cm的耕层黄绵土,模拟作物为小麦。研究不同风速及保护性耕作措施(留茬、秸秆覆盖及砾石覆盖等)处理下土壤风蚀状况,如总风蚀量、试验段后方1m处垂直方向062cm高度上的风蚀物分布等。根据陕北地区自然风速特征,试验设计了4个风速(8.0m/s、10.1m/s、12.5m/s和14.3m/s)及不同留茬高度和覆盖度等。对数据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以达到评价不同保护性措施的抗风蚀效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土壤风蚀量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覆盖措施的抗风蚀效果不同,秸秆覆盖的相对裸土对照组的抗风蚀效率优于同覆盖度下的砾石覆盖。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30%、60%和90%),抗风蚀效率分别为26.0%、42.8%和67.9%;随秸秆覆盖度的增加(30%、60%和90%),抗风蚀效率分别为54.6%、72.1%和91.1%。20cm留茬行距的留茬措施相对裸土对照的抗风蚀效率优于30cm行距的留茬措施的抗风蚀效率10%以上。(2)留茬与覆盖的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率与茬高和覆盖度呈正相关。组合措施中覆盖度的变化对该措施整体抗风蚀效果的影响小于单覆盖措施覆盖度发生相同变化时抗风蚀效果的变化幅度,特别是在14.3m/s的高风速时。(3)留茬与砾石覆盖的组合措施在010cm收集高度上收集物的比例明显小于砾石覆盖措施和裸土对照组的值,但在13-62cm高度上的比例却大于砾石覆盖措施和裸土对照组的值。留茬与秸秆覆盖的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和对应的单秸秆覆盖、留茬措施的风沙流结构比较相似。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符合指数分布。单措施风沙流结构表现为上半部分符合指数分布,下半部分则大于指数分布。(4)单砾石覆盖和单秸秆覆盖措施对试验段前后方的风速影响不明显,且后方无风蚀物沉积现象。单留茬和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随着茬高的增加,风蚀物沉积现象和风速梯度递减明显。

刘振东,王飞,赵云,严丽[10](2012)在《保护性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模拟》文中指出为寻求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与留茬组合的措施和4个风速等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与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的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的秸秆覆盖的抗风蚀效率在54%~92%之间,砾石覆盖为26%~72%,30%的砾石覆盖或30%的秸秆覆盖与3种留茬高度的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的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的有效风速值从8.0 m/s逐渐增大到12.5 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 m/s;3)覆盖处理下0~62 cm高度内的输沙量大部分集中在0~26 cm;4)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的输沙量多集中在60 cm以内。

二、农田留茬覆盖抗风蚀试验效果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田留茬覆盖抗风蚀试验效果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风蚀防治相关内容文献统计分析
    1.1 数据来源
    1.2 技术研究热点发展情况
2 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
    2.1 保护性耕作措施防治技术
    2.2 机械措施防治技术
    2.3 生物措施防治技术
    2.4 化学措施防治技术
3 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4 研究展望
    (1)提升土壤风蚀监测技术,为防治技术应用提供有利依据与保障。
    (2)环境友好型、低成本、高效性的土壤风蚀防治技术亟待增加。
    (3)加强相关政策落实,是农田风蚀防治的根本保障。

(2)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资助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保护性耕作技术
        1.2.2 机械措施防治技术
        1.2.3 生物措施防治技术
        1.2.4 化学措施防治技术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地貌类型
        2.1.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3 土壤状况
        2.1.4 植被状况
        2.1.5 秸秆资源
    2.2 试验区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水分蒸发的测定
        3.2.3 风蚀量的测定
        3.2.4 风蚀深度的测定
        3.2.5 近地表输沙的采集
        3.2.6 土壤含水量与容重的测定
    3.3 数据处理分析
4 粉碎玉米秸秆还田对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4.1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1.1 秸秆用量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1.2 秸秆粒径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2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2.1 秸秆用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2.2 秸秆粒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3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3.1 秸秆用量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3.2 秸秆粒径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4 粉碎玉米秸秆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4.1 秸秆用量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4.2 秸秆粒径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5 粉碎玉米秸秆对耕地土壤风蚀的影响
    5.1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1.1 秸秆用量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1.2 秸秆粒径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2 粉碎玉米秸秆抑制风蚀大田应用效果
        5.2.1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量的影响
        5.2.2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深度的影响
        5.2.3 粉碎玉米秸秆对输沙量的影响
    5.3 土壤风蚀与风蚀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1 土壤特性基本情况
        5.3.2 影响土壤风蚀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3 影响土壤风蚀元素因子筛选
6 粉碎玉米秸秆应用技术铺设方式的选择
    6.1 铺设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6.2 粉碎玉米秸秆铺设方式对风蚀深度的影响
    6.3 粉碎玉米秸秆铺设方式对输沙量的影响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京郊延庆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土样采集及处理
    2.2 风洞试验
    2.3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计算
3 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面风速廓线及粗糙度
    3.1 风速廓线
    3.2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4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风蚀特征
    4.1 土壤风蚀强度
    4.2 风蚀强度的影响因素
        4.2.1 风速对风蚀强度的影响
        4.2.2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对风蚀强度的影响
5 风沙流结构特征
    5.1 输沙率随距地表高度的变化
    5.2 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
    5.3 不同耕作措施对输沙率的影响
6 结论

(4)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风蚀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野外试验与样品测定
    1.3 风蚀模拟与风蚀模数估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高度输沙量差异
    2.2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输沙量差异
    2.3 风蚀物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差异
    2.4 风蚀模拟与风蚀强度估算
3 讨论
    3.1 土壤质地与水分状况对风蚀程度的影响
    3.2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3.3 风蚀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土壤风蚀扬尘研究进展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1.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影响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野外监测实验
        2.2.2 风洞模拟实验
    2.3 地表调查及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2.4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防治效果研究
    4.1 覆盖措施对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效果
        4.1.1 不同覆盖度残茬对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
        4.1.2 不同覆盖度下风蚀物排放特征
        4.1.3 覆盖措施下的风沙流结构特征
    4.2 留茬措施对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效果
        4.2.1 不同高度直立残茬对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
        4.2.2 不同直立残茬高度下风蚀物排放特征
        4.2.3 留茬措施下的风沙流结构特征
    4.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
    4.4 保护性耕作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防治机制研究
    5.1 保护性耕作对地表风速廓线的影响
    5.2 保护性耕作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临界摩擦速度的影响
    5.3 不同风蚀因子对土壤风蚀速率影响的PLSR回归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冀北山地接坝区农田保护性耕作布设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保护性耕作研究
        1.2.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冀北山地接坝区自然地理特征
    2.2 实验区自然地理特征
    2.3 实验区耕作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方法与统计分析
        3.2.1 野外实地调查
        3.2.2 基于田间实验的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3.2.3 基于田间实验的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4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1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2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3 保护性措施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
        4.3.1 风季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机械组成
        4.3.2 风季后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机械组成
        4.3.3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机械组成变化的影响
    4.4 保护性措施对土壤粒度参数的影响
        4.4.1 风季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粒度参数特征
        4.4.2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粒度参数特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5.1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2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5.3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5.4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北京地区农田土壤风蚀扬尘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壤风蚀研究进展
        1.3.2 土壤扬尘研究概况
        1.3.3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进展
        1.3.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水文
    2.3 地质地貌
    2.4 土壤植被
    2.5 风蚀扬尘现状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3.1.1 研究目标
        3.1.2 研究内容
    3.2 实验设计
        3.2.1 外业实验设计
        3.2.2 风洞实验设计
    3.3 研究方法
        3.3.1 外业研究方法
        3.3.2 风洞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图
4 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特性分析
    4.1 表层土壤含水量特征分析
    4.2 土壤硬度特征分析
    4.3 表层土壤物理机械组成分析
    4.4 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特征分析
    4.5 小结
5 秸秆覆盖措施的防风蚀效应
    5.1 不同覆盖措施对风蚀速率的影响
        5.1.1 不同风速条件对风蚀速率的影响
        5.1.2 不同覆盖度对风蚀速率的影响
    5.2 不同覆盖措施下地表粗糙度的差异
    5.3 不同覆盖措施下摩阻速度的差异
    5.4 小结
6 直立残茬措施的防风蚀效应
    6.1 不同残茬高度对风蚀速率的影响
    6.2 不同残茬高度下地表粗糙度的差异
    6.3 不同残茬高度下摩阻风速的差异
    6.4 小结
7 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的防风蚀效应
    7.1 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对风蚀速率的影响
    7.2 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
    7.3 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对摩阻风速的影响
    7.4 小结
8 覆盖措施下农田土壤扬尘排放特征研究
    8.1 不同风速对土壤扬尘排放量的影响
    8.2 不同覆盖度对土壤扬尘排放的影响
    8.3 不同条件下扬尘在风蚀物中的比例
    8.4 小结
9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阜新风沙区花生地防风蚀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花生地防风蚀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壤风蚀应用技术
        1.3.2 国内土壤防风蚀研究进展
        1.3.3 国外土壤防风蚀研究进展
    1.4 土壤防风蚀防治的原理与途径
2 花生地防风蚀的试验区选择与概况
    2.1 花生地防风蚀试验区的选择
    2.2 彰武研究区概况
    2.3 阜蒙县研究区概况
3 花生地防风蚀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花生地防风蚀主要研究内容
        3.1.1 物理措施防风蚀
        3.1.2 生物措施防风蚀
        3.1.3 化学措施防风蚀
    3.2 花生地防风蚀试验研究方法
        3.2.1 主要风蚀测定仪器—沙尘采集仪测试方法
        3.2.2 常规测试仪器及用法
        3.2.3 试验主要测试内容及方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研究区风变化状况统计
4 物理措施(镇压)对花生地防风蚀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地表土壤物理机械组成变化特征
        4.2.2 地表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4.2.3 地表土壤风蚀量变化特征
        4.2.4 地表粗糙度变化特征
5 生物措施对花生地防风蚀的影响效果
    5.1 研究思路
    5.2 生物措施防风蚀的主要类型
        5.2.1 农田防护林
        5.2.2 保护性耕作
        5.2.3 覆盖植物
        5.2.4 带状耕作,轮流留茬
    5.3 种植模式对花生地防风蚀效果试验设计
    5.4 种植模式防风蚀效果分析
        5.4.1 土壤机械组成变化特征
        5.4.2 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5.4.3 地表粗糙度变化特征
        5.4.4 土壤风蚀量变化特征
6 化学措施(喷施液态地膜)对花生地防风蚀的影响
    6.1 试验设计
    6.2 液态地膜使用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地表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特征
        6.3.2 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6.3.3 地表土壤风蚀量变化特征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土壤风蚀以及保护性措施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进展
        1.2.2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
    1.3 农田土壤风蚀主要测试方法
    1.4 存在问题与不足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设计和准备
        2.3.1 试验设计
        2.3.2 土样准备
        2.3.3 数据收集
    2.4 风洞气流稳定性与均匀性的前期调试
        2.4.1 调试方法
        2.4.2 扰流器的组合方式
        2.4.3 风速均匀性和稳定性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麦留茬的抗风蚀效应模拟
    3.1 不同留茬高度的抗风蚀效应模拟
    3.2 不同小麦留茬密度的抗风蚀效应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覆盖措施的抗风蚀效应模拟
    4.1 不同覆盖度的覆盖措施对风蚀的抑制效应
    4.2 不同覆盖物的覆盖措施对风蚀的抑制效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1 30CM 行距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1.1 3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1.2 2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1.3 1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2 20CM 行距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2.1 3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2.2 2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2.3 1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抗风蚀效应
    5.3 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抗风蚀效果的综合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保护性措施下的风沙流结构模拟
    6.1 单覆盖措施的风沙流结构模拟
    6.2 单留茬措施的风沙流结构模拟
    6.3 30CM 行距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模拟
        6.3.1 3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3.2 2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3.3 1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4 20CM 行距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4.1 3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4.2 2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4.3 10cm 茬高时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的风沙流结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保护性措施对风速的影响
    7.1 不同措施对试验段前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1.1 单留茬措施对试验段前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1.2 单覆盖措施对试验段前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1.3 组合措施对试验段前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2 不同措施对试验段后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2.1 单措施对试验段后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2.2 组合措施对试验段后方实际风速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保护性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土样采集
    1.2 试验设备与方法
    1.3 试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处理下的土壤风蚀情况
    2.2 砾石覆盖和秸秆覆盖措施下的土壤风蚀情况
    2.3 留茬与覆盖组合措施下的土壤风蚀情况
    2.4 覆盖处理的风沙流结构
    2.5 留茬与覆盖组合处理的风沙流结构
3 结论
    1) 各种保护性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风蚀量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2) 不同措施整体上的防风蚀效果排序为:
    3) 单一的覆盖措施下, 风沙流大都集中在了26

四、农田留茬覆盖抗风蚀试验效果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杨宇,高永,袁立敏,张帆,石国青,陈家欢.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02)
  • [2]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D]. 杨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京郊延庆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吴姗姗,牛健植,蔺星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01)
  • [4]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风蚀特征[J]. 李胜龙,李和平,林艺,肖波,王国鹏.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的防治作用研究[D]. 谢时茵.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冀北山地接坝区农田保护性耕作布设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崔晓.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7]北京地区农田土壤风蚀扬尘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研究[D]. 孙乐乐.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8]阜新风沙区花生地防风蚀措施研究[D]. 李广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7)
  • [9]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D]. 刘振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10]保护性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模拟[J]. 刘振东,王飞,赵云,严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2)

标签:;  ;  ;  ;  ;  

农田覆茬抗风蚀试验效果初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