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出行需求,道路工程规模得到了逐步扩大。过渡段施工作为路桥工程施工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文章对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图审核;基地处理
前言
为满足车辆安全运行需求,路桥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为有效解决现阶段路桥工程病害问题,必须准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路桥工程建设。,才能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准备
作为确保过渡段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过渡段施工前准备工作应与路桥工程施工条件、进度等需求相结合,且从技术、物资与人力等方面合理配置施工力量,为路桥施工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
1.1 施工图审核
对施工图过渡段的尺寸、位置与高程等进行详细核对,且对过渡段和其他结构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核对,如桥梁、隧道等,确保各个工序紧密相连。
1.2 组织过渡段施工调查
为过渡段、相近结构物施工的土石方调配、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收集等进行分析。如对特殊地质过渡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土石方类别进行详细核对,复查检验填料等。
1.3 预留过渡段
过渡段位置预留时,需对其起始点加以确定,并按照施工图进行预留位置计算。如先进行路基施工的工程,需做好缺口、过渡段施工措施。通常情况下,过渡段和路基可同时进行施工。
1.4 施工前期需做好表面清理工作
需对施工现场内全部障碍物或对施工造成影响的物体进行彻底清理,如草丛、软土、有机杂质等。
1.5 做好排水工作
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纵横排水沟的合理设置,以此完善排水系统,也可通过抽水机进行强制性排水,做好和过渡段有关路基的排水工作。
2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流程
2.1 基地处理
按照施工图规定过渡段基地处理中需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尤其是软土等路段,应避免施工区域有地表径流、降水大量汇入。基底附近或其两边排水、防渗等措施应与施工图规定相符。根据施工要求,需在过渡段施工中做好打入桩、挤密桩地基处理作业,其顺序为过渡段打入桩、挤密桩-桥台基础桩基。
2.2 回填基坑
按照路桥过渡段断面图(图1),进行桥台后基坑、横向结构物基坑施工。要求选取的回填材料能够及时进行分层回填压实,防止积水问题。如选取混凝土进行基坑回填施工,需通过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桥台基础、台背后过渡段混凝土回填。如选取碎石进行基坑回填施工,需整平过渡段路基附近。根据施工规定在回填基坑施工中还需检验地基承载力,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后,可进行透水软管设置,一般通过机械分层的方式进行砂层、碎石加水泥层的合理铺设,随后进行碾压施工。
图1路桥过渡段主要形式断面图
2.3 台背渗水墙砌筑
将渗水墙(15cm)设置于桥台、路基结合位置,要求其带有排水槽,选取无砂混凝土块进行渗水墙砌筑,且将软式透水管设置到渗水墙底部位置,横向将渗流水从路基排出。
2.4 水泥级配碎石拌制在拌制
场通过稳定土搅拌设备集中进行水泥级配碎石拌和料拌制,要求拌和料具有良好的均匀性,通过碎石、石屑(粒径不同)在搅拌设备内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级配碎石拌和料的搅拌。在级配碎石正式拌制前期,应对选取的场拌设备进行适当调试,确保拌和料、水泥用量等都与施工规定相符。同时利用试验段的相关技术参数对水泥、级配碎石、砾石等材料的用量进一步合理调整,以此提升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的强度、刚度。
2.5 分层填筑与碾压
2.5.1 分层填筑
根据路堤土质不同,路堤填筑施工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如选取分层填筑施工,需遵循试验段规定进行分层厚度的确定。也可按照自卸车的特征,由试验段确定倒土密度进行卸土,且指派专人指挥,以此保障填土厚度与施工规定相符。填筑施工顺序一般为由低到高,需在整个路堤宽度上进行均匀摊铺施工,以此确保过渡段边缘压实度符合施工规定,同时还需在其两侧进行加宽摊铺,宽度为50cm左右。
2.5.2 分层、分区碾压
选取大小型振动机械合理配置的方式进行过渡段碾压施工。大型振动机械严禁向台背后2m范围内驶入,防止出现挤压桥台现象。碾压要求如下:从静压到振压、从慢速到快速、从弱振到强振;直线段的碾压顺序为从两边到中间;曲线段的碾压顺序为从里到外。40cm为轮迹横向重叠长度,应避免漏压、不均匀现象的出现。
2.6 养护
碾压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施工单位应做好养护湿润工作,在过渡段面层上选用透水土工布进行覆盖,一般养护时间为一周,该阶段应确保施工段湿润,并做好交通管制工作,避免车辆在养护路段通行。
3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注意事项
过渡段施工作为路桥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规范施工流程,加大注意事项重视程度,不仅能够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更能实现安全出行的目标,是路桥建设工程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3.1 验收与处理过渡段基底
表1路堤基底处理技术要求
根据施工图规定进行过渡段基底、桥台基底同时处理。如路堤高度在3m以下,原地面处理需与施工图相符。要求基底没有杂物现象,如草皮等。密实、平整为原地面基底处理的要求。同时基床范围内地基应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需求相符,也就是必须控制在1.5MPa以上或地基基本承载力必须控制在0.18MPa以上,同时按照施工规定进行基底换填施工。不足的情况下,需进行地基加固施工。如设计对基底处理没有特殊规定,可将表1作为参考。如路堤高度在3m以上,需先平整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再通过振动碾压机进行碾压施工,要求其地基系数在130MPa/m以上。
3.2 检测过渡段施工情况
选取水准仪对基坑回填顶面高程进行准确测量,其偏差值范围为-50~+50mm。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等需与施工规定相符。碎石颗粒内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碎石质地较软或极易破碎情况下,黏土团含量需控制在10%以内、2%为有机物最高含量。填筑压实施工中,应确保桥台、横向结构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分层填筑压实过程中,30cm为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各层最大压实厚度,15cm则为其压实最小厚度。20cm为利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碾压施工填料的最大虚铺厚度。一般选取滴定法对级配碎石内水泥掺加剂量进行检测,需有效控制其偏差。过渡段每填高90cm需进行3处抽样检验。
4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
4.1 搭板设置
从国内高等级公路的修筑经验来看,设置搭板是防止和减少桥头跳车的有效措施。因此,大中桥均应设置搭板,若公路标准要求高及条件允许,小桥涵也应设置搭板。搭板的长度确定至关重要,其长度与路堤填高成正比,并与路基状况有关。一般地说,设置与否需论证确定,如设置,搭板长度可为5m。小桥涵搭板、中桥的搭板长为5~8m,大桥搭板长度为8~12m。依据实际沉降差的大小来确定搭板的总长,是成功防止桥头跳车的重要技术措施,其有效地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搭板应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增加搭板厚度能显著地增大搭板抵抗弯拉应力和变形的能力。如果不设置搭板,则应对台后填筑作周密设计和认真施工,对填料和压实应有更高要求,或采用专门的结构措施,具体做法在台后填筑和地基处理中加以论述。
4.2 排水施工
依据台背填料的类型等情况进行排水方式的选用,并对台后填料的水分进行疏干。同时将防水涂层设置在桥台背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渗水对结构物的损害。在进行回填区顶部及底部排水作业时,必须夯实回填表面并进行截、排水设施的设置,有时还要封闭表面,进而对地面水下渗问题进行有效降低。路基排水时应与施工现场其他建筑物相结合,以此加强路基排水设施。一般选取预制混凝土构件砌筑侧沟等方式进行路基排水设计。也可将单侧、双侧排水沟设置于路堤天然护道上,或选取土坑排水。
5 结语
施工企业必须做好过渡段施工准备工作、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施工质量,才能实现路桥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建红,慕强.关于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工业B,2017(03):136-136.
[2]黄明照.路桥工程施工中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09):211-211.
[3]季少华,曹洪超.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工业C,2016(06):123-124.
论文作者:糜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桥台论文; 碎石论文; 路堤论文; 基底论文; 路基论文; 基坑论文; 施工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