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四总穴歌》中提出“腰背委中求”,提示委中穴在治疗腰背部疾病方面有特殊的疗效。本文对委中穴治疗腰背部疾病的现代机理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从解剖学基础、脑功能、皮肤血流量变化、生物因子、肌电波变化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委中穴;腰背部疾病;中医学;现代机理
1 中医学的认识
委中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位于人体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从脊柱两旁下行到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可见,膀胱经循行经过大范围的腰背部区域。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委中穴不仅能治疗腘窝部的局部病证,而且有远治作用,能治疗其所属膀胱经所过处的腰背部病证。同时,委中穴为膀胱经的合穴及膀胱的下合穴,《灵枢》曰:“合治内腑”,合穴主治内腑病证。膀胱与肾相表里,腰为肾之府,腰背部疾病与肾密切相关,因此委中作为特定穴,可治疗腰背部疾病。
2 现代机理研究
2.1 现代神经解剖研究
崔怀瑞等[1]对委中穴进行了局部解剖学研究,委中穴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腘筋膜及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深面结构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浅筋膜内分布的神经有股后皮神经的分支。腘筋膜分布的神经有股后皮神经的本干、腓肠外侧皮神经始端、腓肠内侧皮神经始端。
胫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坐骨神经来自腰4~腰5神经和骶1~骶3神经根。该解剖结构提示委中穴与腰背部这两者的神经感觉传入可能在腰背部脊髓有所交汇。余维濠等[2]通过应用HRP神经示踪剂对腰部局部肌肉和委中穴位的神经分布进行逆向示踪研究,发现委中穴位的神经投射到脊髓的节段与腰背部肌肉的神经节段分布,在后根神经节和脊髓有相重叠的部位,认为委中穴位的针灸或刺激可以治疗腰背部肌肉的疼痛。该实验研究为“腰背委中求”提供了形态学的依据。
2.2 脑功能研究
邵广瑞等[3]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研究表明: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而针刺委中穴治疗坐骨神经痛及腰背痛等症与前额区的功能激活有关。
李征宇等[4]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按揉正常人左侧委中穴前后脑内愉悦回路核团的信号变化。研究发现,按揉委中穴可引起脑内愉悦回路双侧杏仁核、双侧下丘脑和右侧伏隔核的信号明显升高,提示按揉委中穴可兴奋脑内愉悦回路的核团,从而产生愉悦效应,缓解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皮肤血流量变化研究
王苓苓等[5]使用血流成像技术研究发现针刺委中穴对腰的特异性作用可体现在使针刺侧腰部膀胱经皮肤血流的升高上,这种效应有可能导致膀胱经循经低流阻通道阻力下降,疏通经络,产生“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徐青燕等[6]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研究发现委中穴区刮痧可明显增加本经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沿经组织新陈代谢。
2.4 生物因子研究
常小荣等[7]通过观察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兔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la水平变化,发现点刺委中可明显增快LIDP家兔的神经传导速度,减少白细胞介素-la等炎症因子含量以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点刺委中放血治疗LIDP的机制之一。
刘鲲鹏等[8]按揉委中穴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研究提示,血浆ET一1和CGRP持续异常参与了腰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按揉委中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治疗有效,且对ET—1与CGRP平衡有调节作用。
2.5 肌电波变化研究
吕俊玲等[9]研究委中穴不同放血量治疗下腰痛的即刻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影响,结果表明:委中放血治疗后即刻,能明显降低下腰痛患者表明肌电波幅值,及升高中位频率,提示委中穴放血治疗能明显改善腰背部肌肉紧张度或痉挛程度及腰背肌疲劳度。
3 小结
中医“腰背委中求”以经络学说阐述委中穴对腰背部疾病的特殊治疗作用,委中治疗腰背部疾病已得到广泛的运用。人们可从解剖学基础、脑功能、皮肤血流量变化、生物因子、肌电波变化等方面探究委中穴的现代作用机理,探究委中穴与腰背部的特异性联系,为临床运用“腰背委中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但目前的研究因素较为单一,没有综合多因素去研究委中穴的作用,不能形成深层次的系统理论,因此,委中穴的现代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崔怀瑞,楼新法,等.委中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3):224—226.
[2]余维濠,范维铭,等.“腰背委中求”的临床与机理研究[J].中国针灸,1997,17(8):503—504.
[3]邵广瑞,马蕾,等.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1):969—972.
[4]李征宇,孙兮文,等.按揉委中穴对脑愉悦回路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4):51—53.
[5]王苓苓,张维波,等.使用血流成像技术对“腰背委中求”经典理论的验证[J].针刺研究,2007,32(4):247—251.
[6]徐青燕,杨金生,等.委中穴区刮痧对本经同侧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1):52—56.
[7]常小荣,封迎帅,等.点刺“委中”放血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髓核组织白细胞介素-la的影响[J].针剌研究,2007,32(5):319—322.
[8]刘鲲鹏,房敏,等.按揉“委中”穴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及临床疗效研究[J].2012,33(1):9—12.
[9]吕俊玲.委中穴不同放血量治疗下腰痛的即刻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影响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8:1—30.
作者简介:饶思远(1992-),性别:男。
论文作者:饶思远,赖凤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委中论文; 腰背论文; 神经论文; 针刺论文; 功能论文; 机理论文; 皮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