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综合体是城市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城市中心区住宅、商务办公、购物、文化、娱乐、观光等多种城市物业功能的综合综合体。本文结合漕盈路轨交综合体项目实例,从规划建筑设计构思角度,对综合体的规划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总体布局;建筑设计;节能
1项目概况
青浦漕盈路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区地铁17号线漕盈路站,是一个新建地铁上盖项目。项目用地分为东西两块,地块名称分别为03A-03地块和03C-01地块。其中03A-03地块,东至俞家埭路,西接酒盈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03C-01地东临利通路,西接俞家埭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两地块均与地铁漕盈路站相接,设置地铁出入口:其中03C01地块内设计建设一处30条线路的公交枢组站。此项目为集商业,办公,公交枢纽,地铁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图1 鸟瞰图
1.1土地使用现状
项目用地西侧为民乐佳苑住宅区,东側为城市代建用地,南侧为佳邸别墅区,北侧为代建住宅,其中03C-01地块内为待搬迁的青浦客运站,03A-03地块,东至俞家埭路,西接漕盈路,南临盈港路,东至俞家埭路;03c01地块,东至利通路,西接俞家埭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地块车流量大,交通便利。
1.2功能定位
项目在功能上定位为集办公和购物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购物中心。地下:地下二层包含商业和车库两部分,商业部分包括大型杂货,零售以及餐饮,车库内除设置满足本项目的停车位数量之外,还设置有220个P+R停车位;地下一层包含商业,车库及非机动车库三部分,商业部分包括零售和餐饮。地上:03A-03地块,地上一至五层为ShoppingMall内含餐饮,零售及书吧、儿童娱乐、电玩等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六至八层为创意办公区;03C-01地块,地上一至二层南側为商业,北侧为公交枢纽,三层为商业及电影院,四层为社区体育服务设施。
3总体规划设计
3.1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规划03A-03地块地上建筑面积24462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7462m2、办公建筑面积7000m2;03C-01地块地上建筑面积21616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0816m2,公交枢纽面积10800m2(含社区体育设施1800m2)。两地块均呈方形,03A-03地块东西向约78m,南北向约65m:03C-01地块东西向约140m,南北向约128m,项目总体目标在于处理好城市与商业、地铁、公交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东西两地块为依据,在地上把总体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其中03A-03为商业与办公相结合的MALL,03C-01地块为商业与公交相结合的公交地块商业。
与传统商业综合体的布局不同,本方案意在打破原有裙房加高层塔楼的布局方式,放弃盒子型建筑形式,从而发展一个与自然结合,能够透气的新型建筑空间。在03A-03地块内对办公区域的布局上,放弃对单栋写字楼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祓拆分的创意办公区,使之国合成更富自然气息的空中花园,使建筑的第五立面不再是堆积各类设备的机房层,而是与自然共同畅快呼吸,与城市共同沐浴阳光的亲切庭院。
在03C-01地块内,由于公交枢纽、商业及地铁出入口的并存模式,使得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空间,而更像是一座微城市。正确处理好商业、地铁,公交枢纽及城市四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是使这座微城市更具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在本项目中,放弃大面积占用土地的想法,把建筑外墙向北側大幅度收缩,挑空两层高度,营造空旷的城市广场,使得商业,地铁及公交枢面对城市。
由于城市广场的存在,对具有大量人流的此地块也能起到快速集散人流的作用。在对商业氛围的考虑上,由于地块东西沿线较长,影院作为目的性消费场所且占空间较大,为了尽量缩短商业购物步行距离,将东侧设置影院,而把商业向西側压缩,在缩短横向距离的同时,也与03A-03地块内的MALL进行更好的联系和交流
3.3交通流线
3.3.1车行流线
本项目车行流线分为城市车流路线和公交车流路线两部分,03A-03地块:办公车辆从漕盈路进入,设置回车场,方便乘客下车及车辆驶出场地。在地块西北侧设置车库入口,城市车辆由此坡道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03C-01地块:公交枢纽车流路线:车辆由盈港路驶入俞家埭路,在入口处上下分流,一部分车辆直接驶入车站首层,停车下客后,直接由利通路出口驶出,向南侧行驶进入盈港路:另一部分车辆往北经坡道驶向车站二层,停车下客后,由东側坡道下行驶出利通路,进入盈港路城市车辆:在贺桥村路南北两側均设置车库入口,由此可以直接驶入地下车库
3.3.2人流动线
人行交通分几个层次来提高客人到达的便利性,在一层沿盈港路对两个地块均设有人行入口,特别在03C-01地块首层设置城市广场,以此集散人流,引导人流进入商业空间及公交枢纽空间,在03A-03地块MALL的北侧设置办公人行出入口,及商业次入口。在地下二层,地铁出站人流一部分可直接进入地下二层购物中心,另外一部分可以由自动扶梯上到地下一层,在此设置地下广场,运用广场的集散功能,将一部分人流牵引至地下一层购物中心,另一部分人流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4建筑单体设计
4.1内部动线设计
本次方案水平交通设计的重点在商业与公交及地铁的互相渗透关系上,商业内部设置中庭串联起各个店铺,在两个地块商业间以天桥的方式相连。在商业与地铁的交通关系上,商业地下两层分别通过地下广场与地铁直接相连,在商业与公交枢纽的交通关系上,在首层与二层商业均有与两层公交大堂相连的通道,方便两部分人流相互流通。
竖向垂直交通方面,从各个主入口进入到室内后都布置了垂直电梯或扶梯可直接通达到各个楼层,另外公交首层大堂设有一部专用扶梯可直达二层大堂。货运动线沿商业外围布置,与营业空间完全分开。商业卸货区设置在地下一层,结合竖向交通布置,增强货物的流通性及便利性。
4.2空间设计
我们提出不一样的空间设计,在设计上着重考虑空间的置换与延续,做到室内外空间共享,并思考人,建筑,城市三者之间的融合关系,在中庭空间的设计上与以往购物中心不同,我们不只是做一个单一且没有变化或者为单纯室内或室外中庭空间,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有机的结合商业人流动线与空间的转变。做到即使是室内中庭也有室外中庭的效果,弱化客人在某一空间的存在感,强化空间与动线的转变提高客人的回游性。
在03C-01地块挑空两层设置城市广场。首先为市民提供第三空间,方便人员的集散以及与城市和建筑的双向互动,其次使公交枢纽能够透过第三空间直接与城市进行对话,而不仅仅是深藏在建筑背面的一个公交站,在地下空间上,我们同样设计了一个大型的下沉广场,使得地下空间得到地上室外空间的延续,使得由地铁出站乘客可以先进入到一个开敞的半室外空间,而不是传统的一条深深的走廊,最后由舒服的广场再过渡到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里。在建筑内部,东西两地块的商业均设置了若干中庭,使得不同楼层的空间感得以自由流动。
图2 局部空间透视图
4.3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整体采用大胆前卫的现代风格,强调平面的多样与立面的丰富,注意立面的转折与高低错落。不拘一格的形态特征与精巧、细致的细部设计形成对比,使建筑充满活力趣味横生。该综合体在立而设计时从公建化着手,通过线条的运用形成有机的面,简洁大方的立而则给人与时俱进的振奋。
创意办公楼饰面材料釆用高技术玻璃幕墙和金属板饰面,通过运用不同性能的玻璃、不同的规格的金属饰面以及幕墙构件的组合,形成了立面的各种层次与肌理构成了建筑既简洁明快又丰富多彩的整体形象,裙楼部分则通过石材墙面的组合和铝板、玻璃幕墙的对比,以及夜幕下灯火辉煌的泛光照明,从而取得了极具现代感觉且气势不凡的总体效果。它既充分展示了其旺盛生命力的性格特征,也显示了建筑对人的尊重。
建筑材料和色彩的选择遵循与自然和谐的原则,面料铺装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维系整体关系。整体建筑以细节取胜,强调出精致高雅的感觉,明确的显示出空间的档次。以更多人性化的精致空间和立面元素提供使用者亲切而高贵的享受。
图3 立面造型设计
4.4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照明使建筑在夜景中独具韵味,不仅让建筑本身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城市风格增辉添彩。本案紧扣“节能、健康”的照明设计理念,在兼顾照明使用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强化了整体外立面在关键部位和建筑细部的照明,形成立面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质朴中彰显精华的照明效果。
为该综合体塱造了一个和白天截然不同的形象,在向城市展示现代面貌的同时,也给行人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光源上采用暖色光,兔与建筑整体色彩失衡。且尽可能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光源和设备采用节能的照明手法,来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照明。
4.5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已是国家的重大战路问题,目前建筑能耗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近1A,本设计在提倡节約能源的今天对建筑节能与生态化设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当下建筑的节能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两个方面。前者要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免不必要的凸变化:加强门窗、外墙、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使用多层门窗,用空心砖、加气灑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商并加密封条,用密封材料填实穿墙管线连接处裂隙;在夜间加强保温的条件下,适当开大南窗,以増加太阳热能的获得。
后者由要合理提高锅炉的负荷离,改善锅炉运行状况,采用管网水平衡技术,以及加强供热管道保温等等。而本设计针对项目的性质、规模及作用在以上节能措施的基础之上还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双层玻璃幕墙、遮阳百叶、屋顶绿化、空中花园等材料构造与建筑处理方式,以及金属面板、木材等可循环材料进一步实现节能与生态目标。综合体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十分巨大,对于材料的设计决策会对某类型的材料消耗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综合体的材料设计决策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材料的可再生性质和隐含碳排放量并将其纳入设计考虑的范围中。尽量选择通过可再生途径生产的材料;利用本地或附近的材料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还需将建筑材料的便于回收利用的性质进行考虑。
5结语
城市交通综合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区位、基础状态、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对该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枢纽设计中融合与共生的概念。在规划和布局中,应考虑当前条件对设计的影响。结合地形进行规划布局,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从功能上讲,合理组织交通功能,完善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枢纽的复杂多样发展需要是合理有效的。此外,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GJG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
[3]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解析[J]邵江滨.河南建材.2017-12-20.
论文作者:周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地块论文; 商业论文; 综合体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公交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