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

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

高力[1]2004年在《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小麦赤霉病抗源望水白与感病品种安农8455和Alondra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并以望水白/安农8455的RIL群体进行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SSR(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筛选及QTL(数量性状位点)定位,获得如下结果: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源望水白抗性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2001年、03年、04年望水白/安农8455抗性分别符合E-2-6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加性模型)、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迭作用)、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迭作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3.8%、69.02%、73.66%,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3.94%、21.38%、16.80%。2003年望水白/Alondra抗性符合E-1-9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相互抑制作用)。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5.18%,多基因的遗传率较低为2.74%。望水白/安农8455群体的SSR标记在望水白/安农8455群体的抗感亲本间的引物筛选表明,多态性为33%。根据群体的SSR标记,在2001年、03年和04年3年中至少有2年资料表明与抗赤性连锁的SSR标记有14个,定位在3B、2A、2B和5D染色体上。已经发表的资料表明,在望水白/Alondra群体中至少两次鉴定资料中都出现的与抗赤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共有8个,定位在3B、4B、2D、4D染色体上。3. 抗源望水白的QTL定位通过构建望水白/安农8455群体的连锁图,把25个SSR标记定位在5条染色体上。2001年、03年和04年的抗性资料表明在抗源的3B染色体上存在一个QTL。2001年和03年的抗性资料表明在2A上存在一个抗性QTL。根据2001年、03年和04年的抗性资料分析3B上的QTL分别位于Xgwm533.1-Barc133、 Xgwm389-Xgwm533.1、 Xgwm533.1-Barc133之间,LOD值为2.47、5.57、2.52,能解释10.56%、21.97%、8.37%的表型变异。2001年和03年的抗性资料分析2A上抗性QTL,都位于Xgwm425-Xgwm372之间,LOD值分别为2.5、2.80,能解释9.76%、11.04%。已发表的望水白/Alondra群体中抗源望水白的3B染色体上存在抗性QTL,位于Barc147-Xgwm493之间,能解释13.7%的表型变异。对抗源望水白的抗性进行遗传分析,得出其抗赤性为两对主基因控制,有助于对抗源抗性机制的理解。运用SSR标记技术,获得与抗赤性连锁的遗传标记,在抗源望水白3B染色体上存在抗性QTL,为抗赤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最终克隆抗病基因奠定基础。

张凯鸣[2]2005年在《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抗性评价及其分子作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全球性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和美洲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不仅减产严重、品质变劣,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采用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赤霉病的为害,尤其是抽穗期喷施农药后籽粒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因此在生产上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本研究选用12个对赤霉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和F15、F34两个致病力有明显差异的菌株,采用单花滴注和穗部喷雾两种接种方式,试图进一步阐明我国主要抗源对不同菌株和不同接种方式的赤霉病抗性表现,为抗小麦赤霉病育种的亲本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接种后21天的病小穗率为赤霉病抗性指标,接种方式、禾谷镰刀菌菌株及品种基因型的方差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其中以不同接种方式对病小穗率影响最大;供试品种中望水白抗性最强、最稳定,在各处理中,病小穗率最轻,苏麦3号次之。延岗坊主、翻山小麦、繁60096叁个抗源均为抗性品种,但不同处理中其病小穗率有交叉;各品种在侵染后,扩展速度有明显差异,在5个抗性品种中,望水白扩展速度最慢,繁60096最快。在单花滴注后,不同品种间DON累积量差异显着。繁60096的DON含量最低,望水白次之;苏麦3号和翻山小麦的DON含量仅高于叁个感病品种;而3个感病品种的毒素累积量和它们在不同处理下病小穗率的排序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对安农8455和望水白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方式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5和F7的赤霉病抗扩展性鉴定(2001和2003年)及F7代DON含量测定(2003年),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筛选,寻找与小麦赤霉病及DON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QTL的初步定位,确定抗性基因的数量和位点,并获得与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利用2年赤霉病鉴定资料和2003年DON毒素资料,对具多态性的分子标记位点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174个标记中有10个与抗赤性相连锁的标记,4个与抗DON毒素累积相连锁。使用MapManageQTXb20软件构建了包含30个标记的6个连锁区段,根据SSR标记,染色体遗传图谱分别定位在2A、

参考文献:

[1]. 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D]. 高力. 安徽农业大学. 2004

[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抗性评价及其分子作图研究[D]. 张凯鸣.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标签:;  ;  ;  ;  ;  

抗源望水白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