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百家姓》刘姓排名次序蠡测论文

宋初《百家姓》刘姓排名次序蠡测

刘进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通过对宋以来的各种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对宋初《百家姓》成书时间及作者作进一步确定。将宋《百家姓》与明清百家姓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中刘姓排名确存在明显靠后的现象。从郡望和姓氏人数等方面考察来看,可知此时刘姓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极大。总而言之,《百家姓》中众多姓氏并非完全按照押韵进行排名,其中“明尊卑、别贵贱”的习俗是一些姓氏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而避讳及其他政治因素是宋初《百家姓》刘姓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宋初;《百家姓》;刘姓;排名次序

在中国古代,刘姓被冠之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侯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1]p43977《新唐书·高俭传赞》亦云:“言李悉出陇西,言刘悉出彭城。”[2]3843-3844唐亡宋兴,欧阳修等人在谈及名宗望姓时以刘、李为例,足见刘姓影响之大。古人尚郡望与姓氏,因此便产生了众多的百家姓版本,流行最广者莫过北宋初的《百家姓》。然而人人提及《百家姓》,尤其是刘姓之人,无不困惑,皇皇刘氏,何以排名如此之后?由于史料脱落,学界对宋《百家姓》鲜有深入探讨,至于姓氏排名更是未有详实论述,传统通俗观点多认为《百家姓》排名并非依据姓氏人数与社会地位,此排名仅仅是出于押韵需要而进行的随机排名。其实不然,一方面宋初时人依旧看重郡望与姓氏的尊卑贵贱,押韵亦并不影响多数姓氏的排列。另一方面,避讳及其他政治等因素对刘姓的排名造成了重要影响。为解此种困惑,笔者不揣浅陋,试从《百家姓》编纂者、刘姓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排名中的押韵问题及政治忌讳等方面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百家姓》的编纂者及其成书时间

目前所知宋《百家姓》最早出处为陆游的《秋日郊居》,此篇第六首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陆氏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3]1783清人俞正燮《癸巳类稿》云:“宋时有韵语村书称《百家姓》。言百家者,取其名美。或曰吴越时书也。”[4]275据此可知,南宋初,《百家姓》已成为当时的启蒙读物。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言:“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5]49明人朱国桢的《涌幢小品》亦云:“今《百家姓》,以为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6]413清人王相在其《百家姓考略》序记载:“《百家姓》出《兔园集》,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时钱俶据浙,故首赵次钱,孙乃俶妃,李谓南唐主也。次则国之大族。”[7]1今人张志公亦认为《百家姓》为宋初人所编。[8]22由上可知,先贤时哲将《百家姓》作者定为宋初的吴越国之人,此当似无疑问。然在“三百千”通俗读物中,《三字经》《千字文》作者(1) 《三字经》为宋人王应麟所作,《千字文》为南朝梁人周兴嗣所纂。 皆可知,唯《百家姓》作者聚讼纷纭,难以考证出编纂者其人。钱征先生通过多方考证得出:“《百家姓》的编著者,似是‘老儒’钱俨”[9],笔者深以为然,并在钱说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推测厘定:

第一,首先,吴越国所存书籍多为吴越钱氏所作,且有一些家族谱系类型的典籍,如“《钱氏戊申英政录》《钱氏家话》《家王故事》与《钱氏庆系图》等”[10];其次,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钱俨更是才华横溢。《十国春秋·钱俨列传》云:“俨博涉多闻, 少梦人遗以大砚, 自是文辞敏达富赡。当时国内文章向推罗隐、崔仁冀, 而俨能与之颉颃。”[11]1208池泽滋子的《吴越钱氏文人群体研究》言:“(钱)俨博涉经史,为文敏速富赡,当时国中词翰,多出其手。归京师日,与朝廷文士游,唱咏不绝。”[12]28是时,钱俨作为吴越宗亲与重臣而活跃于吴越,以钱俨之才,《百家姓》为其所作亦不足为怪。钱俨乃末代吴越王钱弘俶异母弟,曾托名林范作《吴越备史》。此书涉及吴越与中原王朝之事,该书既是国史又属家史,钱俨恐此书会引起宋廷不满,给家族招致祸患,故有此托名之举,《百家姓》亦可能是隐名之作。第二,《宋史·钱俨传》云:“(钱俨)常从幸天驷监,会赐从官马,太宗敕有司曰:‘钱俨儒者, 宜择驯马给之’。”[13]13914钱俨被宋太宗称为儒者,王相称《百家姓》为宋初钱唐之儒所纂,宋太宗所谓“儒者”与世传之“儒”极有可能为一人。第三,《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的孙周吴郑王皆吴越之妃。著者能对吴越国之妃如此尊重,此人为吴越宗亲的可能性亦极大。总而言之,钱氏族人多文采斐然者,且留下了大量谱系书籍,对王室妃嫔的敬重程度非一般人可比。据此可知《百家姓》作者似为吴越国钱氏家族的一名成员,为钱俨者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涉及的动画,集中在各个章节重点、难点阐述,利用Adobe Flash CS6软件,对照教材及参考书籍中的图片,根据文字阐述的原理,补充相应的动画对功能进行完善。

传统多认为《百家姓》的撰述时间为宋立国的建隆元年至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归宋之间(公元960—978年),此说过于笼统。李煜初继位,在呈宋的表中言:“吴越国邻于弊土,近似深仇,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13]13858说明此时南唐与吴越关系紧张。开宝四年二月,宋太祖平定南汉之后,李煜上表乞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宋与南唐关系缓和,前文王明清所言“江南李氏”亦符合宋人对南唐李氏的称呼。此时,作为宋的忠实藩属,吴越与南唐关系亦应较好。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出兵平江南,吴越亦出兵策应。《百家姓》既然推崇江南李氏,那么该书编纂时间不可能形成于钱氏与李氏关系紧张时期,也不会在南唐灭亡之后。当为宋太祖开宝四年二月(971年)至开宝七年(974年)九月之间。

二、宋明清百家姓(千家姓)刘姓排名对比

为使刘姓排名明晰了然,现对宋明清不同时期的百家姓或千家姓进行对比,并简选部分内容,罗列如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甘钭厉戎,祖武符刘。[14]P1-2、P1-30(宋初《百家姓》)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荡平胡狄,混一封疆。爰革夷习,树立典常。尊崇仁义,劝勉农桑……尧舜虞商……邳蕲杭鄂,酇郓隋戎。刘李赵宋,元史萧冯。马杨贺吉,苏谢祈龚。[15]1778(明洪武《皇明千家姓》)

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政,游夏文章……轩辕皇甫,夏侯殷汤。莘苗祁尹,华封祝唐……夔宣韶乐,禹贡万方。郑卫滕薛,秦穆宋庄……刘巫井宿,项毕乌江。萧姬聂风,徐毋阚曹。[16]P51-52、P547-548(清康熙《御制百家姓》)

袁义达在《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中言:“刘姓为宋朝第五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东南地区。为福建、浙江第四大姓,分别占4.7%、4.3%;为江苏第五大姓,占4%。”[19]34-36吴越国疆域大致为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但袁义达、邱家儒在《中国四百大姓(上)》认为:“宋朝时期,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并在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冀鲁豫、川湘为中心的三大块聚集区。”[18]14后者为袁氏最新统计、考证,此刘姓人数与排名应更为确切。

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此种现状也突显了有效管理水利施工的必要性。通过施行现场管理的手段与举措,应当可以在根源上妥善消除施工风险,确保水利建筑物能够达到坚固性以及安全性。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管理如果能得以全方位的展开,则在客观上还有益于减少总体性的水利施工成本,并且简化了施工流程。

宋初《百家姓》收录姓氏438,刘姓居中后的第252名。明洪武时期《皇明千家姓》以朱姓为首,按照先秦圣贤、先王等主要人物以朴实的文字及叙事的形式来叙述,故初始部分姓氏多为罕见姓氏。实则正式叙述姓氏是从“刘李赵宋”开始,各主要大姓皆在刘之后,该书收录姓氏1968,刘姓为273名,居于各主要大姓的前列。清初康熙年间沈启亮编写的《御制百家姓》收录汉人之姓,以孔孟等儒家圣贤为首,再叙述历代先王君主,然后按主要历史大事展开叙述,该书收录457个姓氏,刘姓位居180,“袁、徐、林、邓、钱、宋、李、赵、冯、崔、韩、周”等大姓居于刘姓之后。清咸丰时期丁晏编修的《百家姓二编》收录姓氏458,刘姓居178,该书以歌颂咸丰朝国泰民安为首,其次以歌颂先王、圣贤,再次便是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开始叙述,刘姓依然居“袁、郑、何、程、郑、李、朱、马、钱、张、范、周”等大姓前列。笔者通过将宋初《百家姓》与袁义达统计的宋代百家姓排名(见下文宋代刘姓人口与排名)对比发现,袁氏所列宋代百家姓前30名的姓氏皆处于宋初《百家姓》一百名以内或一百多一点的名次,袁氏所列前31-50名的姓氏大都处于一百名左右(2) 仅袁氏所列“曾姓”排在刘姓之后。 。袁氏所列前50名的姓氏不论在当时还是今日皆是常见的大姓,尤其是居于前五的刘姓在当时绝对同“李、王、张、赵”一样是影响至深的大姓,不可能为时人所忽略。由上可知,不管是出于刘姓人口众多还是影响力巨大,或是汉高祖刘邦处于历史早期的原因,清康熙与咸丰时的百家姓同明《千家姓》一样,在正式罗列姓氏时多将刘姓放置于前列,由宋《百家姓》中刘姓居后的现象来看,此举似是编纂者有意为之。

金刀之谶的现象自唐中后期之后便趋于减弱,但唐末再次出现。《新唐书·刘汉宏传》有载:“汉宏既有七州,志侈大,辄曰:‘天下方乱,卯金刀(7) 《吴越备史》作“金刀之谶”,二者之意相同。(钱俨:《吴越备史》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2页) 非吾尚谁哉?’鸦噪诸廷,命斫树,或曰:‘巨木不可伐。’怒曰:‘吾能斩白蛇,何畏一木!’[2]5488唐末军阀刘汉宏提出“卯金刀”,且以汉高祖刘邦自居,显然有图怀天下的野心。由此可知,唐季五代尚有金刀之谶的现象。宋代社会较为稳定,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鲜有,目前尚未发现这一时期刘姓起义及金刀之谶的现象。但宋之后再次出现,说明金刀之谶的现象并未在宋代完全消失。明人焦竑的《玉堂丛语》记载:“刘青田读书青田山中,忽见石崖豁开,公亟趋之……后壁正中一方,白如莹玉,刻二神人相向手捧金字牌,云:‘卯金刀,持石敲’公喜,引巨石撞裂之,得石函,中藏书四卷,怀出,壁合如故。”[34]260明代再次出现了“金刀之谶”,只不过此时是刘氏仅作为辅佐者(8) 指刘伯温辅佐朱元璋。 的形式出现。而形成于明末的《家谱宝卷》中仍有关于金刀之谶的记载:[35]

三、宋初刘姓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力

(一)宋初刘姓人口与排名

当代刘姓人口已达到6770万,为全国第四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1%。[18]14刘姓自汉高祖刘邦践皇帝位以来,其人数便迅速增长,仅西汉初封王者便有三十余人,封侯者四百余人。刘姓以皇族(汉)为主脉,经历汉朝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18]15故而,刘姓不论是人口数还是影响力在当时都是数一数二的。自汉代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刘姓人口的继续增长也是毫无疑问的。

2.1.4 钙。2012年全市叶片钙平均含量为8.08 g/kg(表1),说明烟台市果园钙素严重不足。土壤pH低及缺乏硼和锌会引起叶片钙含量低。低水平土壤含钙量与低的土壤pH和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关。过量使用氮肥,影响果树钙的含量。干旱缺水影响钙的吸收。叶片钙含量高,果实中的钙营养状态不一定好,因为钙素转运需蒸腾作用驱动且在韧皮部中的可移动性低。

咸丰万寿,安康吉昌。国家全盛,胡越向方。江山巩宓,边堵慕王。尚时胥葛,轩辕虞唐。农牧公冶,夔龙司常。匡危易暴,殷武古汤……余师孔孟,甄别洪蒙。颜曾景仰,闵季乐从……陈平斗项,邓禹扶刘。[17]69-70(清咸丰《百家姓二编》)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常见,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出血后需及时清除血肿,避免引起血肿继发损伤和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3-4]。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且老年患者耐受性差,容易产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穿刺引流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创伤轻,对功能区域的损害达到最小化,且对于血肿引流可分次、缓慢进行,可以降低颅内感染和继发性出血的风险,帮助患者手术后更快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5-6]。

袁义达先生统计宋代百家姓前100名有: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范何韩曹、马许田冯、杜周曾汪、苏董方蔡、梁石谢贾、薛彭崔唐、潘邓任史、钱侯魏罗、叶沈孟姚、傅丁章萧、蒋卢陆袁、江晁谭邵、欧阳、孔俞尹廖、阎洪夏雷、葛文柳陶、毛丘龚康、蒲邢郝庞、安裴折施、游金邹汤、虞严钟。[19]37-39十大姓氏排名中,宋代为“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元代为“王张李刘陈、赵吴杨黄周”,明代为“王张李陈刘、杨吴黄周徐”当代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19]34、42、47、49-50可见,刘姓人口数量一直相对稳定,在全国姓氏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大姓。由此推之,刘姓为宋初前五的大姓应是毋庸置疑的。

(二)刘姓郡望与社会声望

唐代山东士族崇尚门阀世袭,唐太宗诏令高士廉等人纂修《氏族志》,该谱牒仍以山东崔氏为第一,太宗十分不满,并告知众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岂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2]3841《氏族志》的修纂以皇族李氏为首,功臣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崔干为第三姓。《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高下叙之”[2]3842的原则,二者的刊正提高了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以官勋为主的庶族地主,加强了对旧士族的贬抑,也加强了皇权。《通志·氏族略》曰:“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诸蛮,此道犹存。……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20]439

诚如郑樵所言,自五代以来,取士、婚配已不问门第家世,但世家大族在唐后期方彻底走向衰落,崇尚门第之风自汉魏以降已有近千年矣。况郑氏所言南方诸蛮,此道(门第之风)犹存。郑氏为南宋之人,此道尚存亦说明南方此风甚厚,且对诸蛮夷影响颇深。再者,郑樵将南宋之前的姓氏书分为三类:“一种论地望,一种论声,一种论字。论字者则以偏旁为主,论声者则以四声为主,论地望者则以贵贱为主,然贵贱升沈,何常之有?安得专主地望?”[20]439显然,按郑氏之言,南宋之前的不少姓氏书便多注重地望。刘知几《史通·邑里》云:“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兢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景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21]144-145《吴越备史》为避吴越王钱镠之讳,以“南海彭城氏”[22]540代指南汉君主姓氏,亦可得出五代史时人对姓氏相关郡望的看重。宋人亦常以郡望自标,刘攽籍贯本在临川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刘攽以刘姓两个著名郡望彭城与中山作为其著作的名称——《彭城集》和《中山诗话》。宋代《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乃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23]79由此而论,五代宋初,门第之风尚未根除,名宗大姓在当时应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吴越作为文化重地,应当存有“尚郡望、崇大姓”之俗。《百家姓》便是私家谱牒之书,其编纂者为吴越人,其所列前几十个姓氏中,除褚、卫、尤等姓外,大都属于当时的大姓。

卯金刀投凡下世,保紫微争夺天下,日月离散牛八悲。

表1 姓氏郡望

表1所列姓氏郡望为来源于宋真宗时期官修的《广韵》,此时距北宋建国相去未远,《百家姓》编纂时期的刘姓郡望应亦是如此。表1尤姓在宋初不过是一个五代闽国出现的小姓而已,《梁溪漫录》记载:“王审知据闽,闽人避其讳,以沈去水而为尤,二姓实一姓也”[25]710可见,编纂者将名不见经传的小姓载入前列,显然是依据此姓是吴越贵姓或编纂者熟知的亲近之姓。在以上七姓中刘姓显然是郡望最多之姓,且刘姓在当时天下中的声望远非其他六姓可比。既然刘姓的郡望与声望如此之大,《百家姓》所列各大姓氏中,唯有刘姓居于后列。据此而论,书中忽略刘姓或是有意为之。

四、《百家姓》存在的“明尊卑、别亲疏”现象

宋初《百家姓》每四字一句,每八字(两句)押韵,全文读来十分顺畅,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王、杨押韵,全文押韵字均处于“8、16、24……8n”的位置,由此可知许多姓氏无需依据按押韵,随机排列在非8n的位置皆可。也即,刘姓(第252)可以随机排在非“8、16、24……248(第二句末、第四句末、第六句末……第62句末)”的任何位置。刘字是平声字,在宋代属于尤侯部,韵母为“au”,其中《百家姓》中刘姓(含)之前的姓氏(仅指尤侯部)有“尤、刘、周、邱、邹、裘、仇(尤部)侯、娄(侯部)”[26]59-61、123-128,刘姓的人数、影响力与声望远非其他尤侯部的姓氏可比,且这些姓氏与刘字音韵完全相同或接近,编纂者在编修《百家姓》之际不可能想不到刘姓。

五代割据,干戈相寻,不胜其苦。有一僧虽佯狂,而言多奇中。尝谓人曰:“汝等望太平甚切,若要太平,须待定光佛出世始得。”至太祖一天下,皆以为定光佛后身者,盖用此僧之语也。[36]85-86

五、政治忌讳:影响刘姓排名的原因

(一)避吴越王钱镠之讳

《宋史·钱俶传》载:“(淳化三年)浙中刘氏避镠讳,改为金氏者,亦令还故。”[13]13908吴越一带因避吴越王钱镠(刘与镠同音)之讳而改姓金,钱俶纳土归宋后,宋太宗令当地改金氏者恢复刘姓。元人柳贯在《故宋迪功部史馆编校仁山先生金公行状》中曾言:“先生讳履祥(4) 金履祥,兰溪(今属浙江省兰溪市桐山后金村)人,时至今日,兰溪桐山后金村仍有许多金姓族人。且存在一些“活金死刘”的风俗,即在世姓金,死后灵牌等俱写刘氏,据说是先祖避讳钱镠之故。(可参见刘平平:《浙江人姓氏“活‘金’死‘刘’”现象新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3年第1期;吕洪年:《“活金死刘”:姓氏文化成了小山村的大品牌》,《杭州(生活品质)》2011年2期) ,字吉父,金氏。金本刘也,避钱武肃王嫌名,故以金易刘,后遂因之,以为彭城之宗。”[29]405其师金履祥先祖本刘姓,因避讳钱镠之名而改姓金(5) 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亦有记载:“钱王镠,以石榴为金樱,改刘氏为‘金氏’。”(周密撰,黄益元点校:《齐东野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3页)。宋人费衮《梁溪漫录》亦云:“钱镠有吴越,吴越之人避其讳,以刘去偏傍而为金。”(费衮:《梁溪漫录》卷3《氏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10页) 。金履祥之事说明了避讳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传统,钱镠乃吴越开国之君,故而出现了吴越刘姓改姓金氏的现象。可见,因避讳出现的吴越无刘姓现象是《百家姓》编纂者忽略刘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姓影响力较小,更为主要的原因在编纂者将刘氏排列靠后显然有为尊者讳之意。

(二)其他政治忌讳

1. 金刀之谶的影响

[5]It is a slogan in search of content.(2016-01-02)

谶纬始于西汉,王莽篡汉,有关刘姓复兴的金刀之谶迅速流行开来,《汉书·王莽传》载:“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颜师古注:“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30]4109汉庭造刚卯本为压制巫术,通过此种辟邪来防止篡位。王莽篡位,心中害怕便禁止刚卯辟邪之举。光武即帝位,其祝文便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31]22之说。《北史·刘昉传》云:“昉入佐相府,便为非法,三度事发,二度其妇自论。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32]2543、1134《册府元龟》载:“王怀古,唐玄宗开元初谓人曰:‘释迦摩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末,刘家欲兴。今冬当有黑雪,下贝州,合出银城。’敕下诸道按察使捕而戮之。”[33]3660针对时有发生的沙门弥勒信仰造反现象,唐代帝王对金刀之谶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刘姓实力派及相关起义者十分忌惮,并对之进行大力打击。由于汉魏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众多刘氏政权,其他非刘姓政权可谓谈“刘”“金刀”色变。非刘姓政权统治下的起义者往往借助“刘氏当兴”等“金刀之谶”进行起义。汉末之后,金刀之谶更为盛行,且与道教及佛教中的弥勒佛等结合起来,刘姓起义者此起彼伏,尤其是至唐中前期刘姓起义者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警惕,刘姓朝臣多被怀疑,当代学者对此亦有论述(6) 可参见以下文章:方诗铭:《“汉祚复兴”的谶记与原始道教—晋南北朝刘根、刘渊的起义起兵及其他》,《史林》1996年第3期;李锦绣:《论“刘氏主吉”——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研究之二》,《史林》2004年第5期;王永平:《“刘氏当王”谶语与唐代政治》,《中国史研究 》2005年第2期;杨梅:《也谈“李氏将兴”与“刘氏当王”》,《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34-164页。 ,此处不再赘言。

除了Rattrapante之外,Doppel 3剩下还有小秒针以及主轴左侧和右侧辅助刻度盘上的分钟计数器。虽然之前的Doppel主要走运动风格,但Doppel Felix的表盘采用缎面银色或灰色/无烟煤色和玫瑰金色的指针和小时指针,简洁而优雅。量身定制的顶级皮革表带, 也是“奥地利制造”。市场价格为8650瑞士法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金刀合兵一处,齐到芦沟桥,等破了幽州回来符相兑。

上文唐太宗所提及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正说明了统治阶级反对以传统的门第论尊卑贵贱,而是主张以立德、立功、立言以及官位论尊卑。刘姓帝王将相不计其数,所立功德无数。刘向、刘义庆、刘思勰、刘禹锡、刘知己等人皆曾立言传世。至于杰出的公卿大夫亦不在少数,如五代唐晋时期的刘昫曾官至宰相,并监修《旧唐书》。五代时期刘姓政权的后汉、北汉及南汉更是天下格局中的重要势力之一。因此,五代宋初刘姓在天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姓之一。既然宋初亦存在着重郡望与社会声望的现状,现将《百家姓》中数个姓氏的郡望进行罗列对比,见表1:

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一个偏僻的农村未庄。他无家无室,贫无立锥之地,只能靠打短工为生。他割麦、舂米、撑船都会做,别人雇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过着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他是一个很能劳动但极端贫困的流浪雇农。

躱生死,要跟刘李;赴龙华,早认弥勒。

上述金刀之谶显然仍主张拥立刘氏(或李氏)推翻牛八(朱明王朝),而且仍然与弥勒佛相结合。可知,金刀之谶基本贯彻了汉朝之后的历史,南北朝之后金刀之谶与弥勒佛相结合。唐季五代的刘汉宏便是金刀之谶事件的典型,尤其是后汉、北汉、南汉、桀燕等刘姓政权的出现显然对赵宋、吴越等政权产生了一些影响。宋太祖、宋太宗也往往以汉祖为榜样,并利用谶纬等思想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天象、祥瑞以及佛等相结合来神化自己,见下:

既然姓氏排名大多并非依据押韵需要,那么《百家姓》排名当存在其他因素。《玉照新志》载:“其(《百家姓》)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5]49《涌幢小品》曰:“今《百家姓》,以为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6]413《百家姓考略》序云:“(《百家姓》)首赵次钱,孙乃俶妃,李谓南唐主也。次则国之大族。”[7]1清人丁晏在其《百家姓三编》叙中言:“宋人尊尚贵姓,故弁其书曰:‘赵钱孙李’。”[27]55可见,前贤亦发现了《百家姓》以赵宋、吴越等所谓贵姓为主。先秦时期的姓与氏便有了“明尊卑、别贵贱”之功用,自隋唐之后,此种观念逐渐淡化。但由上文推之,时至宋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仍有贵贱之分,一个人的姓氏直接关系到他的社会地位、仕宦升迁婚姻关系等大事。朝廷选用官吏,一般是从高门大姓中选,庶姓则倍受排斥,甚至彼此交往座位也有差别。因此,当时《百家姓》的排列次序,反映了北宋初年几大家族的权力分配情况。”[28]187宋明清学者所论(3) 吴越国妃嫔及各种大姓亦可参阅吴任臣《十国春秋》的吴越部分。(吴任臣:《十国春秋》卷83-卷8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7-41页) 实乃不刊之论,除赵李二姓外,《百家姓》中的前列姓氏确为吴越国尊贵大姓,所列姓氏明显存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之别。依据前文刘姓人口、郡望与声望以及刘姓在天下格局中的现状,可知刘姓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力极大,虽是当时的贵姓与大姓,只是编纂者不认可而已。既然刘姓非编纂者心目中的贵姓与大姓,排在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表1-1)的数据显示,小学英语学科的作业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抄写作业;2、听音作业;3、朗读作业;4、阅读作业;5、背单词和课文;6、练笔作业7、做练习册等。抄写作业占所有作业形式比例的83.72%,背单词、背课文占80.43%,可以看出小学英语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机械性强。其中听录音和听音模仿作业分别占43.41%和52.52%。这说明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视,但是课外阅读作业仅占25.1%,学生的阅读作业频率较低。总体来讲,小学英语学科的作业形式以书写为主,听说其次,阅读方面处于劣势,长期进行单一形式的机械性操练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37]1

五星如连珠,在降娄之次。初,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周显德中同为谏官。俨善推步星历,尝谓徽之等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38]192

太祖皇帝应天顺人,肇有四海,受禅行八年矣。当乾德之五祀,而五星聚于奎,明大异常,奎下当曲阜之墟也。时太宗适为兖海节度使,则是太宗再受命。此所以国家传祚圣系,皆自太宗。应符既同乎汉祖,而卜年宜过于周历矣。[39]1

南北朝之后金刀之谶多与弥勒佛相结合,宋人极有可能是受到刘姓与弥勒佛谶纬的影响,便以定光佛降世(消除灾难、拯救黎民)来神话太祖。宋太祖进寺庙烧香亦被宋人杜撰为见在佛(现在佛,释迦摩尼佛)。宋太祖出生之际,满屋红光且被称之为“香孩儿”,应是同谶纬或佛家等思想有关。同时,宋人利用“五星连结”的天象神话太祖、太宗受命,且将其与汉高祖媲美。两汉王朝有四百年国运,之后又有蜀汉、汉赵、刘宋等政权,五代时期有后汉、北汉及南汉等政权及刘守光、刘言等割据势力(9) 梁乾化元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史称桀燕国。此外,楚地的刘言为“朗州大都督、充武平军节度使”,亦曾割据一方。(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2《刘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765页) ,刘姓在当时社会上影响极大。赵宋与汉朝俱为火德,五代政权更替频繁,炎宋王朝能不能像炎汉一样国运长久,尚未可知?加之刘姓“金刀之谶”的影响,使得赵宋新朝难免不对刘姓政权产生忌惮。

2. 吴越与赵宋对刘姓实力派及诸政权的敌视

《新唐书·刘汉宏传》记载:“汉宏既有七州,志侈大,辄曰:‘天下方乱,卯金刀非吾尚谁哉?’鸦噪诸廷,命斫树,或曰:‘巨木不可伐。’怒曰:‘吾能斩白蛇,何畏一木!’[2]5488自中和二年(882年)至光启二年(886年),刘汉宏(黄巢残部)与董昌、钱镠交兵数年,终为钱镠斩之[2]5489。两汉至唐“金刀之谶”(详见上文)一直为各非刘姓统治者所忌惮。刘汉宏作为唐末吴越地区的重要实力派曾是钱镠的重要对手,也一直深为钱镠所忌惮。《旧唐书·昭宗本纪》亦载:杭州刺史钱镠攻宣州,下之,擒刘浩,剖心以祭周宝。[40]738《吴越备史》卷1《武肃王》:“丙寅,我师克润州,生擒薛朗而还,王命剖心以祭周宝。(刘)浩走之,王命阮结为制置使。”[22]505光启三年(887)三月,周宝大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乱,起兵攻周宝,周宝被杀。钱镠以继承周宝浙西观察使的名义收复浙西诸州。吴越国立国前后,钱镠与唐廷中尉刘季述、吴越地区刘姓实力派(10) 有彭城(刘)孟安、彭城(刘)建封等军阀与中尉彭城(刘)季述等人。(钱俨:《吴越备史》卷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3、506、517页) 的矛盾十分突出。吴越钱氏对“刘姓”的忌惮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吴越统治者令吴越刘氏改姓避“钱镠”之讳则是这种政治忌惮的一种鲜明体现。

五代梁乾化元年,刘守光割据幽州称帝,《旧五代史·刘守光传》载:“八月十三日,守光僭号大燕皇帝,改年曰应天。”[41]1805史载刘守光昏聩无能,极其残暴,后世赵宋亦将之列为僭伪。《宋史·刘鋹传》载:“隐卒,弟陟袭位。贞明三年,僣帝号,国称大汉……太祖因笑问鋹为治之迹,延业备言其奢酷,太祖惊骇曰:‘吾当救此一方之民。’”[13]13919-13921《五国故事》则称南汉政权为“伪汉彭城氏”。宋以正统自居,故吴越与赵宋称南汉为伪政权,将南汉斥之为残暴不仁的政权。《吴越备史》记载:“辛未,晋(彭城)知远称帝于河东,国号大汉,是为高祖”[22]558。《吴越备史》编纂者称呼后汉高祖刘知远为彭城知远(11) 《吴越备史》中指梁唐晋周之开国之君皆称梁太祖、唐庄宗、晋高祖、周太祖(四帝除石敬瑭被称过名讳外,该书并未称其他三帝名讳,唯有对后汉高祖则直呼其名)。(钱俨:《吴越备史》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24、535、553、566页) ,此称谓乃避讳之故,后汉为中原正统王朝,皇帝避臣子(钱镠)之讳,甚是荒谬,显然是对后汉王朝的一种蔑视。至于北汉政权侍奉契丹,更是为时人所不齿。《续资治通鉴长编》言:“(北汉世祖刘旻)每事必禀之(契丹)。”[38]113赵匡胤平定李筠叛乱后,不断发动对北汉的进攻。又云:“初,上将有事于南郊,命沿边诸将分道略北汉境。”[38]110宋太祖举行祭祀大典也要进攻北汉,除了欲灭北汉完成统一之外,显然也与北汉投靠契丹有关。《表忠观碑记》载:“河东刘氏,百战死守以抗王师,积骸为城,酾血为池,竭天下之力,仅乃克之。”[42]499北宋在进行统一战争中,与北汉之间的战争最为频繁,也最为艰辛,且北汉也是最后一个被灭的政权。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代文人也对北汉政权表达出了极端的不满。另外,《辽史·后妃传》序中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43]1198契丹王朝作为中原汉人之大敌,契丹开国皇帝兼称刘氏,极容易使人想起西晋末年匈奴刘渊、刘聪起兵灭晋之事。故而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众多的刘姓政权难免不让吴越、赵宋等政权产生敌意。

元人陈孚在其《御庄》中歌曰:“百年礼乐卯金刀,忍把鸿名冠伪朝;树上一声休也曲,路人犹自怨鸱枭。”[44]624“卯金刀”指伟大的汉朝,“鸿名”指刘姓,后两句指军阀刘汉宏因乌鸦叫于庭院而砍伐大树之事,且汉宏以“卯金刀之谶”放出狂言,并以汉高祖自居。但刘汉宏并未建国称帝,此诗中的伪朝应包括桀燕、南汉、北汉等时人所谓的伪政权,诗人意指这些割据政权不足与恢弘盖世的两汉等正统刘姓王朝相提并论。据此可知,五代宋元之时,众多刘姓政权或地方势力始终被时人称之为“伪政权”,此中不免敌视之意。唐末五代,刘姓政权再次成为天下格局中最多的政权,加之“金刀之谶”的余波尚在,赵宋、吴越等其他政权对其敌视亦在情理之中。一个人怎样看待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取文化的性质和特征;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用他所属的民族或地区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与道德审美准则来作判断的依据;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心理又会直接或间接地波及到历史学家的历史认知和撰述历史上来。[45]396-397虽然刘姓人口众多、社会地位极高,影响极大,但《百家姓》编纂者作为吴越权贵,站在吴越或赵宋的立场上,对于姓氏的排名会有意无意地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会顾虑到以上诸多的政治因素,故而刘姓居于毫不起眼的二百多名便不足为怪了。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分几个方面对《百家姓》刘姓序次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探讨了《百家姓》的编纂者及其成书时间,从中得出此书编纂者为吴越国权贵,极有可能是钱俨。第二,探讨了宋明清时期百家姓(或千家姓)中刘姓排名问题,通过对比发现明清时期的百家姓(或千家姓)皆将刘姓置于前列,唯有宋《百家姓》刘姓居于后列。第三,从宋初刘姓人口数量及其郡望与社会声望方面探讨了此时期刘姓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力,从中得出刘姓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甚至影响天下格局的大姓;第四,探讨了宋初《百家姓》中押韵问题,得出许多姓氏并不是因为押韵而排列的,姓氏排名中显然有亲疏远近、尊卑贵贱之别。最后,探讨了有关吴越王钱镠的避讳问题、金刀之谶问题、赵宋与吴越对刘姓政权与实力派的忌惮敌视等政治问题,拙文通过结合前四部分,从中得出避讳问题、金刀之谶以及政治敌视问题皆是《百家姓》将刘姓放在后面的重要原因。要之,笔者依据有限资料,围绕着宋初《百家姓》及刘姓排名的相关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最终得出刘姓的排名显然受到避讳、政治忌惮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史料阙如,此爬梳蠡测之言仅聊备一说而已,自掷浅见以释解大家对宋《百家姓》中一些问题的困惑。

1.工会劳动保护意识不强。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个别企业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保护观念淡薄的情形,以及存在着被动监督的情形,没有形成全员劳动保护的观念。有的企业工会干部认为劳动保护是现场作业人员的事情,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无关,没有形成主动维护安全的自觉行为,没有引导全体职工树立起“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劳动保护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的企业工会组织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首要任务来认识。

参考文献:

[1]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343卷)[M].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6:43977.

[2]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843-3844,3841,3842,5488,5488,5489.

[3] (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卷2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783.

[4]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7)[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75.

[5] (清)王明清.玉照新志(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85:49,49.

[6] (明)朱国祯.湧幢小品(卷18)[M].北京:中华书局,1959:413,413.

[7] (清)王相.百家姓考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8]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22.

[9] 钱征.《百家姓》著者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0] 张兴武.吴越艺文志[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1]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83)[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08.

[12] [日]池泽滋子.吴越钱氏文人群体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

[13] (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914,13858,13908,13919-13921.

[14] 王践笺注.百家姓[M].长沙:岳麓书社,2005:1-2;周艺,王彬点校.百家姓·百家姓三编[M].长沙:岳麓书社,1989:1-30.

[15] 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778.

[16] 周艺,王彬点校.百家姓·御制百家姓[M].长沙:岳麓书社,1989:51-52;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47-548.

[17] 周艺,王彬点校.百家姓·百家姓二编[M].长沙:岳麓书社,1989:69-70.

[18] 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四百大姓(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14,15,14.

[19] 袁义达,张诚.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36,37-39,34,42,47,49-50.

[20] (宋)郑樵.通志(卷25)[M].北京:中华书局,1987:439,439.

[21]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44-145.

[22] (宋)钱俨.吴越备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40,505,558.

[23] 李吉.姓氏总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79.

[24] (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下平声(卷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8-51,58-59.

[25] (宋)费衮.梁溪漫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10.

[26] (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下平声(卷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9-61;(清)纪容舒.重斠唐韵考(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3-128.

[27] 周艺,王彬点校.百家姓·百家姓三编[M].长沙:岳麓书社,1989:55.

[28] 郭让舜.中国人的姓名:姓名的由来与名字取法[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187.

[29] (元)柳贯著,柳遵杰点校.柳贯诗文集(卷20)[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405.

[30] (汉)班固.汉书(卷99中)[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09.

[31] (南朝宋)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卷1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5:22.

[32] (唐)李延寿.北史(卷74)[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43;(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卷38)[M].北京:中华书局,1973:1134.

[33] (宋)王若钦.宋本册府元龟(卷922)[M].北京:中华书局,1989:3660.

[34] (明)焦竑撰,顾思点校.玉堂丛语(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81:260.

[35] 佚名.家谱宝卷·休失同坛品第十三[M].民国石印本.

[36] (宋)朱弁.曲洧旧闻[M].北京:中华书局,2002:85-86.

[37] (宋)欧阳修撰,林青校注.归田录(卷1)[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

[3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192,113,110.

[39] (宋)蔡绦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铁围山丛谈(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83:1.

[40] (后晋)刘桒等.旧唐书(卷20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738.

[41]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5)[M].北京:中华书局,1976:1805.

[42]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17)[M].北京:中华书局,1986:499.

[43] (元)脱脱.辽史(卷71)[M].北京:中华书局,1974:1198.

[44] (元)陈孚.陈刚中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2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24.

[45] 胡波.历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96-397.

A Speculation of Liu Xing ’s Ranking in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during Early Song Dynasty

LIU Jin-you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Abstract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literatures 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time and author of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can be further confirmed. Compare with The Books of Family Names in Song and Ming-Qing Dynasties, we find that the ranking of Liu Xing in the Song Dynasty rank l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umber of surnames and Junwang, we can know that Liu Xing's social status and influence are enormous at that time. All in all, many surnames in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are not completely ranked according to rhyme. Among them, the custom of“explicitly respecting inferiority and inferiority”i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some surnames are ranked high, while avoidance and other political factor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 why Liu Xing’s ranking in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is behind.

Key words : Early Song Dynasty;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 Liu Xing; ranking

收稿日期: 2019-05-28

作者简介: 刘进有,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 :F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2815(2019)03-0114-09

标签:;  ;  ;  ;  ;  

宋初《百家姓》刘姓排名次序蠡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